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路遥:即使有许多天堂,我也愿做中国的乞丐

作者:十点读书 来源:十点读书 公众号
分享到:

04-19


文 | 麦子·主播 | 夏萌

前几天,十点君掐指一算,2018年竟然都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想想年初给自己定的看书计划,却远远没有完成。

 

相信许多小伙伴和十点君有过相同的感受,好书那么多,想看的书那么多,却不知道该怎样高效又有趣地阅读。

 

忙完一天,想看会书,却感觉静不下来,怎么也看不进去;看书速度很慢,没看多久就开始昏昏欲睡;读完一本书,过段时间,却感觉里面的内容都不记得了......

 

十点君最近很喜欢去我家小兄弟——“十点人物志”看书,这里有杨绛、林徽因、村上春树、乔布斯等人物传记的精读音频,还有各种名人大咖的深度访问。

 

每天15分钟,10天就能听完一本人物传记。


听着主播温暖的声音,既能在忙碌一天后放松身心、休息眼睛,又可以快速掌握名家人物的生平故事和思想精髓,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见识与认知。

 

欢迎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微信公众号

十点人物志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


记录影响时代的100位中外名人

甄选一生必读的100本人物传记


主播领读,每天15分钟

精华提炼,10天听一部

高效有趣,每年读36本

免费开放,人人可参与


▼长按识别二维码,开启更多人物传记


今天十点君分享的这篇文章,就来自“十点人物志”,为我们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的一生,这本小说感人又励志,而路遥的一生也非常激励人心。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当5卷本的《路遥文集》在1993年出版的时候,路遥已经去世接近一年。


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五弟王天笑是惟一陪在他身边的亲人。他在哥哥病床前,看着病床边显示心脏跳动的电波变成一条直线。


相较于弥留之际的孤独,两年前“茅盾文学奖”评奖时的激烈角逐,在路遥人生的最后几年,显现出“一种奇幻的抽离感”


1991年3月9日,在四年一度的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奖中,《平凡的世界》在七百多部长篇小说当中脱颖而出,以榜首位置,直抵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峰。


作为路遥的老乡,同是作家的贾平凹曾说:“在陕西有两个人会长久,一位是画家石鲁,另一位就是路遥。”


作为家中八个孩子中的老大,再加之陕北这块地区的贫穷,路遥在七岁的时候,就被家中的长辈过继给了延川的大伯。


后来,路遥在自己的文字中,把这段年少时光描述得细密而痛苦:


童年对我来说不堪回首,那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早晨,我和父亲一路上要饭吃,到伯父家,我知道父亲是要把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


那天他跟我说,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来。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后,眼看着父亲踏着濛濛的晨雾,夹着包袱,像个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路遥的大伯当时并不准备供他上学,想让他在地里做农活,这个尖锐的思想冲突后来以大伯的“开明”作为终结:后来大伯认为,劳动固然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但要靠劳动改变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读书,这样哪怕当一个农民,都应该是清醒的。


20岁时的路遥


因为热爱文学,路遥那个时候读完了《水浒》《红楼梦》,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还有《红岩》……紧接着,又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高老头》等书一一读完。



1976年,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使他得到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


自从到编辑部以后,领导把路遥安排到小说组看初稿,然后让他从中挑出比较好的作品。


但当时路遥有一个“毛病”:每天都不能按时来上班。后来,领导就这件事找路遥谈话,才知道他是每天晚上看书到凌晨,导致早上根本起不来。领导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勤奋所打动,此事也就此作罢。


路遥当时苦恼的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八十年代初整个中国文坛的风气——写一个好短篇,很多作家一下子就可以一夜出名。


路遥觉得这样“不踏实”,经常在院子里边构思自己的创作边抽烟,他的烟瘾就是那个时期上来的。不久之后,他就拿出自己的第一篇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


小说出来后,单位把它推荐到《收获》杂志,结果不久就被退了回来。而后又寄往另一些大的刊物,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时的路遥还要继续往外寄,“如果这次寄出去再不行,我就把这个作品撕掉了”。


后来,这部作品落在了《当代》杂志的主编秦兆阳手里,他看完之后打电话叫路遥来北京修改稿件,路遥的高兴可想而知。最终,这部作品在《当代》成功发表。


我几十年的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的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


《惊心动魄的一幕》的成功,给路遥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基石。此时的路遥,已经默默的为自己心中的大事进行了整整三年的准备。


1981年6月,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了21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



《人生》原来的题目叫《你得到了什么?》,而《人生》这个题目,是他和约稿的编辑王维玲共同商量确定的。路遥著名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方式,几乎脱胎于此时。


他喜欢投入沉重的劳动。后来,他觉得那21天是“最美好的时光”。


如果你闯入那21天路遥呆的屋子,你能看见里面烟雾弥漫,房门后簸箕里盛满烟头,桌上扔着硬馒头、几根麻花、几块酥饼。


路遥坐在屋子中间,头发蓬乱,眼角黏红。


小说《人生》没发表前,路遥曾预言:“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彻底失败。结果《人生》作为一本悲剧性的启示录,把社会历史与人物命运巧妙融合,使亿万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在路遥的笔下的人物,都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奋斗,最后都回到了原点,以悲剧收尾。日本学者安本实到现在都能记得自己1988年时,初读《人生》时的激动:


他首先被高加林的奋斗和纯情所打动;其次,他惊讶于在别处根本见不到的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户籍制度把农民限制在了农村,他们的自由被限制了。”安本实能够感受到路遥在提到这个问题时的愤怒。


“我曾经有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我四十岁之前”。


在发表完《人生》之后,路遥这样说。尽管这本书可能达不到《战争与和平》这样的高度和广度,但最起码在四十岁之前,“我要完成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为建造《平凡的世界》这座辉煌的艺术大厦,在1982年和1984年间,路遥就平静而紧张的开始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他的同事张艳茜回忆:1982年,路遥开始了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工作。列了100多部的书单,用了一整年时间翻阅了近10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延安报》和《榆林报》,笔记做了几十本。


许多评论家都惊叹于路遥当年著书前所做的准备。因为在他的计划中,《平凡的世界》中的内容涉及1975年—1985年,这10年间中国城乡间的社会生活。


“这10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又环环相扣,互为因果”。


路遥希望站在历史的高度,体现出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那时候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既然我一直不畏惧迎风而立,那么我又将面对的孤立或者说将要进行的挑战,就应该视为正常,而不必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作为一幕大剧的导演,不仅要在舞台上调度众多的演员,而且要看清全剧中每一个末端小节,甚至背景上的一棵草,一朵小花,也应力求完美准确地统一在整体之中。


春夏秋冬,时序变换,路遥手中的一个箱子变成了两个箱子,奔波到精疲力竭时,回到某个招待所或者宾馆修整几天,恢复了体力,就再出去奔波。


陈家山煤矿,作为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创作地点,记录了他在这里采集素材的艰辛和不易。



来到这里几天之后,路遥已经开始初步建立起工作规律,掌握了每天大约的工作量和进度后,他屋内的墙上出现了一张表格:


上面写着1到53个数字,这意味着第一部一共53章,每写完一章,他就划掉一个数字,每划掉一个数字,路遥都要愣一会儿,看半天那张表格。


路遥在矿上的体验生活并不像有些记者:要随身带个采访本。


路遥一般什么都不带,也不记。后来有人问他,他就说:“我要感受生活,给我说一件事情,它要能感动我,我就不用记,我会记到心里。”


凌晨从工作间出来,累得弯腰勾背,穿过一片黑暗向家属楼走去,嘴里不由地发出一声声疲劳的叹息,有时候立在寂静无声的院子里,感到十分凄凉。


想想过两个小时天就大亮,到处一片沸腾,人们将开始新的一天,而我却会拉起窗帘,陷入死一般的沉睡中的,是的,我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感觉一直处在黑暗之中,我渴望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完后,诸多文学杂志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热情。在经历了多次退稿之后,这部小说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刊发。


没过多久,《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开会的那天,北京下了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整个会对作品本身,并没有给出像路遥所期待的一个好的评价。


后来有评论家说,路遥还活着的时候,评论界对他的忽视和遗忘就已经开始了。80年代,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魔幻现实主义”成了主流。


那是现代主义的天下,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天下。


那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的天下,而不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的天下。


在十几年后的“延安大学路遥座谈会”上,有学者提出了路遥在世的话,能不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当他说出这个假设时,有人在下边偷偷地笑了。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是老作家柳青的一段话,路遥在写《人生》时,放到了小说的开头。


参加完在北京的研讨会,回到西安,路遥去了一趟长安县柳青墓。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放声大哭。



由于第一部书的被冷落。第二部第一稿的写作随即换了个地方,到黄土高原腹地中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县城去工作,正是三伏天,我的体力和精神都竭力让其运转到极限,似乎像一个贪婪而没有人性的老板在压榨他的雇工,力图挤出他身上的最后一滴血汗。


在写作第二部的过程中,路遥经常写到半夜甚至天亮。


有的时候敲开邻家的门,来讨要一个蒸馍,喝口开水,巨大的创作强度,使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尤其到了创作的最后阶段,他已经“力不从心,抄写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几乎不是用体力工作,而纯粹靠一种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



后来,在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单位给路遥找了一位当地有名的中医,给他开了些中药。


他“像牲口吃草料一般的,吞咽了一百多服汤药和一百多服丸药”,当身体刚刚有了复苏的信号,路遥的心潮又开始澎湃起来。


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1988年5月25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在很大程度上,这已经不纯粹是路遥在完成一部书,而是在完成他的人生。


后来路遥的弟弟回忆:当天我预感他要完成了,就在门外面等着,当门打开的时候,路遥从里面走出来说:


也许这句话对你是重复的,但我还要提示你,一个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以宗教般的信念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做完它,你休想用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完成一项宏大的工程,愿这句话咱们经常勉励自己。



完成《平凡的世界》后,路遥进入了创作的休整期,一方面要恢复一下严重透支的体力,另一个方面也好对下一步的创作进行思考。


为了回答人们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诸多问题,路遥决定就《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写一篇随笔,这就是后来面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可怕的肝炎在这时将路遥的身体彻底击垮。


路遥与死神激烈的抗争着,直到1992年11月17日凌晨五时,他出现严重吐血,医生全力抢救,仍未能阻挡死神无情的脚步。


路遥在最后的几天里,已经不能完整地说话,但仍断断续续告诉身边的弟弟:“爸爸妈妈,其实……可亲了……可重要了”!他在最后的岁月里,还一直念叨:“如果自己的人生听老人的话,早结婚生子,孩子也该很大了。”


1992年11月21日,这一天的天气格外阴冷。在西安三兆公墓,白色小花在所有人的胸前晃动,陕西各界人士向路遥做最后的道别。


贾平凹后来在一篇怀念路遥的文章当中写到: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他是夸父,但他倒在干渴的路上。


后来,在延安大学的促成下,路遥文学馆成立。之后每年的纪念日,都有大批路遥的慕名者前来参观纪念。


进门之后,抬头就能看到一行镶嵌在木头上的字:翻开路遥人生的篇章。


此时的门外,陕北大地进入了最冷的冬季,洒向黄土高原的雨点,开始转化成雪花,随着北风飞舞回旋。又到了季节更替的时候,这片土地也翻开了另一页的篇章。



看完了这篇文章,有没有觉得很感动,很受鼓舞。十点君就很喜欢看人物故事,每次看完都有许多触动和启发。

 

想看更多好文章,10天跟着主播读完一本人物传记,就去关注十点人物志吧。


欢迎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微信公众号

十点人物志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


记录影响时代的100位中外名人

甄选一生必读的100本人物传记


主播领读,每天15分钟

精华提炼,10天听一部

高效有趣,每年读36本

免费开放,人人可参与


▼长按识别二维码,开启更多人物传记

-背景音乐-

春畑道哉 《a song for love》

-作者-

麦子。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夏萌,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梦的姑娘。微信公众账号: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个人微信号:xiamengstudy。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李拓远【超实用学习法

喜欢就点个赞呗~

阅读9582
天堂 中国 
举报0
关注十点读书微信号:duhaosh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十点读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十点读书

微信号:duhaosh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