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吃瓜群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4-24

从小到大,每个人大概都有过当众表演才艺的经历,无论是低龄组的给叔叔阿姨背首唐诗跳支舞,还是成年组的求职选秀相亲KPI大比拼。

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藏在心中的“人来疯”的自己,往往在有吃瓜群众在场时,才会变得更起劲、更高效、更容易创造奇迹。在心理学中,有个术语,专门用来形容这种个人表现受旁观者影响的现象,叫“社会助长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都清楚,他人即地狱,出于紧张和压力,平时挺拿手的本事,一不小心就丢人现眼搞砸了,弄得灰头土脸好生没趣。所以水平越高、层次越高,越讲究个“心中有我,眼底无他”、低调、佛系,其背后的科学依据,是1983年查尔斯·邦德(Charles Bond)和琳达·蒂图斯(Linda Titus)两位学者对241项与之相关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总结出的社会助长效应的4条黄金律:

  1. 当一个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吃瓜群众的围观的确能够起到狂打鸡血的作用;

  2. 不过,对于简单任务,吃瓜群众在场可以提高完成速度,但对于复杂任务,却反而会拖慢进度;

  3. 而且,吃瓜群众的存在会增加完成复杂任务时的出错几率;

  4.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受吃瓜群众的影响,根本与其自我评价无关——自以为最世外高人心无挂碍的那些人,反而可能在实际表现中最易受他人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打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制造业庞大车间超级流水线的流行,办公室格子间和公司高层办公室的私密化,以及对脑力劳动者在家工作的宽容乃至倡导,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社会助长效应”的影响:为了达到给资本家保质保量按期交公粮的终极目标,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力者,不妨日益处于老大哥和群众的目光殷切关怀之下;而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心者呢,则可以享受某种程度上的私密特权。



不过,日前发表于《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却向这一传统定律发出了挑战。

在这项研究中,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维克拉姆·吉布(Vikram Chib)为首的研究小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名志愿者在有人围观和无人围观两种情形下玩一个视频小游戏的战绩和相应大脑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

这些志愿者的中位年龄为24.5岁,都是家住帕萨迪纳/洛杉矶地区的加州理工学院学生,作为劳心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可谓当之无愧。在参加试验前,他们都被告知,只要按指令完成任务,就能拿到40美元的出场费,但那些在游戏中胜出的人,还能多得到25美元的奖金。在正式开始试验之前,研究者还对志愿者们进行了一系列摸底性的认知心理学测试,并让他们反复练习了500次操作,以熟悉游戏的规则。因为有了这些事先的练习和反馈,参与者对自己的水平如何,基本上都已经心里有数,所以对那些操作比较不灵光的人来说,最佳策略很可能是糊弄一下、拿走40块了事。

那么现在,请你猜上一猜:在正式的实验过程中,什么样的人胜率最高、最有可能揣着65美元回家呢?

智商高的?心态好的?之前练得熟的?最近手头比较缺钱的?

正确答案是——被吃瓜群众围观的!



当知道自己的每一步操作都有两名素不相识的旁观者在另一间屋子里实时观看、并会一一记录下正确和错误的次数时,志愿者们的成绩比自己单独操作时平均提高了5%,最高幅度甚至达到了20%。

此外,虽然有两名参与者顶不住围观的压力掉了链子表现不佳,但所有人的大脑扫描结果均显示,当有吃瓜群众在场时,他们大脑前额皮层与社会认知——尤其是对他人看法和意图的敏感性——相关的区域,脑皮层中的奖励中枢,以及可以提高行动力和运动技巧的腹侧纹状体,全部会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这意味着,本来可能被认为是微不足道或者与己无关的胜负与奖赏,会因为旁观者的存在,而被赋予了格外重要的意义,变得更值得争取。而从操控者的角度,这种发动群众斗群众——哦,不,应该是发动群众围观群众——的做法,也的确可以令群众变得更心灵手巧、效率惊人。

事实上,根据研究者引述的另一项2013年的研究,对于青少年来说,即便事先知道吃瓜群众并不会给自己的任务表现打分,也知道表现好坏并不牵涉实际利益,但光是被人围观这件事,就足以令他们大脑充血,创意无穷——而不仅仅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在群体效应下失去思考能力,而变成专拼蛮力的乌合之众。


那么,这项研究对于作为吃瓜群众的你来说,到底该算作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这当然取决于你是哪一种吃瓜群众,但也取决于你更关心这篇论文的结尾还是开头。

对于那些担心被AI抢饭碗的人来说,论文的结论无疑是种安慰——员工永远需要领导,学生永远需要老师,病人永远需要医生,哪怕他们仅仅是作为吃瓜群众而存在。

但对于我这种留恋小确幸私时光的人来说,转过头看一眼论文开篇,研究者旁征博引的一连串关于社会助长效应不仅存在于人群中、连猴子和昆虫也未能幸免的最新研究,再想想快手和抖音的大火特火,眼前却不禁浮现出一个经典游戏的场面:

一大波吃瓜群众正在接近~~~



大家都在看这些

阅读8392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