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人工智能将是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大方向

作者:漫谈互联网 来源:漫谈互联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4-28

近日,陆续发布的上市银行2016年报显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2016年无一例外对网点进行转型,实施瘦身甚至裁撤。


银行网点瘦身的同时,四大行员工总数也在减少。对年报分析显示,四大行2016年底员工总数减少了17824人,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部分原因是这些银行对其约300万人的员工队伍进行了裁减。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裁减员工的同时,四大行的自助终端数量却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基数已非常庞大,显然智能机器正在加速取代人工。

  


人工智能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成为金融和科技两大领域的市场热点,也成为以央行为代表的监管层重点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应用技术手段变革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利用人工智能创新传统金融服务尤其引人注目。

  

作为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应用,智能投顾将安全稳健、科学个性融于智能一身,为用户提供基于数据驱动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综合理财服务,通过量化投资算法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投资理财顾问服务。

  

尽管人工智能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作为人工智能在投资上的应用,量化投资已表现出颠覆性的潜质。人工智能相对于人类有很多优势,除了超强的计算能力外,还可避免很多人性弱点,相对客观地做出决策。

  

智库君认为,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智能投顾将是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大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的信息整合和分析,不仅所需时间较少,也更加精准,有助于构建表现更出色的投资组合。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为量化投资带来新机遇。

  

人工智能将冲击亚洲数千万个工作岗位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亚洲前曕:人工智能如何塑造亚洲新面貌》,阐述了人工智能对于亚洲未来的影响,对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零售和交通等各大行业的影响寄予了厚望。

  

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每年为亚洲带来的经济价值将高达1.8万亿-3.0万亿美元,在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的影响最为巨大,其中包括引进新产品服务和项目,产品改良所省下的成本,整体价格下降和生活方式改善。

  

值得留意的是,人工智能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在一起,相当于当前亚洲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

  

智库君认为,在人工智能驱动创新的潮流下,亚洲地区中长期将有3000万-5000万个工作岗位受到冲击,但随之而起的新工作机会将减轻此影响。对于亚洲的公共和私营部门来说,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潮流,而不是阻碍其发展势头;监管机构与政府不仅需要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也要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未来的零售银行业务将被金融科技颠覆

  

于2017年4月6日其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显示,零售银行、投资及财富管理和资金转移支付将是未来五年被金融科技颠覆程度最高的领域,电商平台、大型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将是这场变革中最具颠覆性的力量。

  

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将在客户、产品与服务、渠道三个维度中为金融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会给传统金融业带来挑战。


首先,在竞争方面,在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存在的“赢家通吃”的模式,在传统金融业是否可行值得反思。


其次,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更关键的是如何在鼓励创新和控制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另外,在金融科技的竞争中,金融机构应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专业人才也非易事。

  

调查显示,为了应对变革,大多数中国金融机构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在与对方的合作中都存在一定问题。信息科技的安全性和监管的不确定性是双方共同指出的挑战。


此外,金融机构认为信息科技系统的兼容性也是一个主要议题,金融科技公司表示商业模式的差异有待解决。可见双方之间的合作虽然有良好的主观意愿,过程仍需进一步磨合。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创新科技将对传统金融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有掌握科技技术,落实相应的配套技能,传统金融机构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阅读8638
人工智能 
举报0
关注漫谈互联网微信号:mthlw201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漫谈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漫谈互联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漫谈互联网

微信号:mthlw2016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