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陕西19名学生被刺杀 | 无论有多大委屈,请放过孩子!

作者:辣妈帮 来源:辣妈帮 公众号
分享到:

05-03


凯叔讲故事  |  ID:kaishujianggushi


北京,下午三点,日头炙烤下的柏油马路,气温绝对不止28度。


我站在孩子学校门口,每一个毛孔却都透着寒意。


陕西「米脂三中」学生遇刺案中,死亡的学生人数,上升至9人(7女2男),还有10名重伤学生(7女3男)仍在抢救中。


看着密密麻麻的家长人群,我不敢想象如果他们之中藏着一名凶徒,会是什么结果。


根据knews记者实地探访,事发当时的米脂三中,正值放学高峰期。


事发地点,是学校附近一条宽度不足5米的斜坡道,当时许多刚刚放学的孩子聚集在这里。


行凶者,瞅准了这个狭窄的道路,举着匕首,在100米距离内连续刺杀了19名学生,逃跑了近300米,被赶来的民警用钢叉制服。



网络上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还有很多,我却不敢再细看下去。


水泥路上的碎石渣渗着冲不干净的血迹,旁边散落着水瓶和零食,我不敢想象,它们的主人,是好不容易盼到放学,最大的烦恼是作业好多的,十几岁的孩子。


目击者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句话是:

为什么遇害的大多是女孩子?因为女孩子跑得慢……


什么样的人?会追着四散逃命的女孩子,将尖锐的匕首扎进她们身体里?


这个人,是28岁的赵某某。


28岁的赵某某,自称因为10年前初中时被欺负,记恨自己母校的学生,所以持匕首刺向与他毫无干系的19名学生。


被欺负?抑郁症?


日剧《非自然死亡》中说:「生命被剥夺,是无法挽回的事实,我们不用明白犯人的心情,也没有必要理解你,我们对不幸的身世毫无兴趣,也不管动机是什么!」




也许你真的患有抑郁症,也许你确实在学生时期遭到过「霸凌」,也许你还忍受了许多社会的不公……


可是当你将凶器刺向无辜的学生,

你的任何理由都「情无可原」,

你的任何委屈都是咎由自取,

你的遭遇一点也不值得同情!


01

行凶者是什么心理?


我们正常人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能够肆意剥夺他人生命?我们只能从现有的罪犯中,分析他们行凶的心理。


《圆桌派》节目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案子。 



第一个将屠刀砍向无辜的孩子的,是福建南平卫生站的郑民生。


2010年3月的一个早上,郑民生来到南平实验小学附近,突然持刀捅向毫无防备的学生,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8个孩子死亡,5个孩子受伤。


李玫瑾教授分析郑民生的心理发现,郑民生爱上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不喜欢他,于是再三婉言拒绝,郑不甘心,于是继续死缠烂打。


女生忍无可忍,请卫生站站长转告郑民生,希望他不要继续打电话。


站长对郑民生说:「你能不能别骚扰人家了,人家对你没那个意思,你还没完没了打电话干嘛!」


就因为这件我们看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让郑民生觉得很伤自尊,认为女生和站长合伙「涮了」他,他拿两人没办法,于是便去杀孩子。


杀孩子,是为了在法庭上告诉所有人:「他们俩太坏了」。


郑民生的杀人动机,是如此荒唐、匪夷所思、令人发指!


再比如另外两个典型案例:


  • 江歌案


以「江歌案」的凶手陈世峰为例,平时看起来非常正常,但急起来又会非常凶恶,在两个极端中摇摆。


这种人,属于边缘型人格。


当遇到这种人时,一定要「彻底认怂」,不要给他更多刺激,等待他恢复理智再安全远离。



  • 山西男童挖眼案


2013年,一名山西6岁男童被挖去眼球,凶手作为男童伯母,平日里很压抑,明明心中很恨弟弟一家,却摆出一副笑脸。


虽然表面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内心却积攒了非常多负面情绪。


这种人,属于被动攻击人格,不会当面撕破脸,但却会背后伤人。




02

如何避免孩子

长大后做出极端行为?


研究表明,两类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也许几率很小,但也需要我们足够重视。


一类,是家中备受宠溺,没被约束的「小祖宗」。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简单来说:

本我,即我想干嘛就干嘛。

自我,是当孩子行为受到了外部规范,约束自己行为。

超我,是孩子会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思和审视自己,形成内在良知和道德判断,并在违背自己道德准则时,有预期的惩罚感,也就是罪恶感。


在极其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约束,缺乏挫折教育,因此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迎合他的需要,一旦不如意,便会觉得所有人对不起他。


长大后,当这种「执念」在现实中碰壁,就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图片来源:《孤儿怨》


另一类,是受过严重心理创伤但没有得到治疗的孩子。


当弱者遭遇恶行,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没有人抚平他内心的创伤,弱者便容易产生恶念,用相同的方式,讨回所谓的「公道」


因此,当孩子出现以下行为,一定需要重视:


1. 对上学有抵触情绪;

2. 身体经常有伤痕,但问不出缘由;

3. 经常摔东西,或损坏东西;

4. 经常出现消极、沮丧等负面情绪;

5. 对家人有肢体或语言暴力倾向;

6. 有自我伤害倾向等。



图片来源:《黑镜》


「霸凌」,不只是我们想象中的拳打脚踢,还包括敲诈、恐吓、排挤、散播谣言、起不雅绰号、讥讽、嘲笑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我们总是教孩子「不要被欺负」,所以当孩子受到欺凌时,会认为是自己「辜负」了大人的期望,不敢明确表示。


但他们又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于是会表现出蛛丝马迹,但这些细节通常会被我们忽略,甚至是责备,于是孩子便更加三缄其口。


图片来源:《黑镜》


教育孩子,需要我们通过良性的家庭环境,正向的养育方式,让孩子建立起独立健康的人格,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长大后,能顺利面对各种社会压力。


03

关键时刻,第一要务是保住性命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恶魔只有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学会如何在自保的同时,保护好孩子,也教会他们保护自己。


什么样的人可能是危险人物?


性格偏执,怪异者;


眼神阴郁,闪躲,不敢与人直视的人;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着装、携带物品与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冲动、任性、脾气极端暴躁者等。



遇到文章中的凶徒怎么办?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视频学习。


《公民防范校园篇》



《假如暴恐来临》



梳理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 逃离


教会孩子防坏人儿歌:「如果有危险,可以自己先跑,我比玩具更重要!」


当遇到突发的危险,一定让孩子学会先跑到安全的地方。



  • 躲避


跑不了,先藏起来!


陕西米脂三中行凶案,窄路两旁有几个小商铺,受伤逃到商铺里的学生,都得救了。


如果跑不快,就赶紧藏到隐蔽的地方,保持安静与镇定,等待救援。



  • 防御


跑不了,也没处躲怎么办?


利用身边所有能用的东西保护自己,比如衣服、书包等等,同时大声哭喊和呼救。


如果实在没有可用的东西,就仰面躺倒在地上,双腿不停蹬踹,让凶徒一时间难以近身。




危险发生时,我们所有理智的判断都会发生一瞬间的停摆,但危险也往往发生在那一瞬间,这就要求我们带着孩子多参加防恐演习,将自救常识熟记于心,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训练反应能力等等。


在此,作为一个母亲,我也呼吁所有学校,都能将安全演习纳入常态化教学,经常性地组织孩子们模拟各种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来临时的情景。


只有将自我保护变成一种条件反射,当危险来临时,我们和孩子才有可能依靠本能去自救。


许多生活失败者和社会边缘人,也许并没有害人的预谋和故意,但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句抱怨,或哪一个眼神,有可能刺激到他们已经很敏感的神经。


所以当带着孩子时,一定要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严重冲突。



尹建莉老师说过:


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上斤斤计较,

孩子自然能学会豁达;

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勇敢而得体地解决争端,

孩子自然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


我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也许他们会遭遇一些不如意,但总的来说,一生还是平安喜乐居多。


这是父母的愿望,也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底线。


来源: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14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阅读9269
陕西 
举报0
关注辣妈帮微信号:xinmeili99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辣妈帮”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辣妈帮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辣妈帮

微信号:xinmeili999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