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商讯 |“五重加冕”点亮年报 伊利股份后市可期

作者: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5-02

以下内容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4月26日晚,伊利股份披露了乳业板块最为耀眼的一份2017年报: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渗透率均再度加冕,不仅遥遥领先国内乳业,其净资产收益率更是接连3年问鼎全球乳业。

伊利股份2017年度营业总收入 680.5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29%;净利润 60.03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70 %;主营业务品类均衡稳健发展,毛利率高达37.52%。此外,净资产收益率达25.22%,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统计显示:伊利2017年度的综合市场占有率20.5%;消费者渗透率87.2%(滚动52周),继续双双保持高位领先,2017年购买过伊利产品的消费者达13.5亿人次

在潘刚董事长提出的“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这一愿景引领下,伊利始终以业务为导向,坚守品质,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接连交出了两份亮丽的成绩单。

此次,伊利超预期的年报数据给了市场一个巨大的惊喜。2017年,伊利以品质为基、创新为核,实现了营业收入持续行业第一、净利润持续行业第一、综合市场占有率持续行业第一,消费者渗透率持续行业第一、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全球乳业第一。伊利以五大核心指标全部稳居行业第一的强大实力,引领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在此背景下,伊利去年研发总投入达2.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1.63%。据了解,伊利仅在2017年度即获得专利授权 110 件,其中发明类专利 15 件,实用新型类专利 19 件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占比已经高达49%,稳居行业前列

伊利去年推出“Joy Day风味发酵乳”、”巧乐兹绮炫脆层冰淇淋”、“伊利褐色炭烧酸奶”、植物蛋白饮料“植选豆乳高端新品,“透明小白袋”也悄然试水低温鲜奶领域,今年初又以“焕醒源”切入高端能量饮料市场,适时满足新时代的消费升级需求。

国信证券整体看好伊利聚焦核心单品发展、渠道深耕及精准营销战略。据其预测,2018年安慕希、金典、畅意等主要单品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新品植选豆乳空间广阔,有望贡献新增量奶粉业务持续改善叠加低温奶稳中有增。在原奶周期上扬过程中,行业整体竞争趋缓,伊利龙头优势凸显,费效比有望提升,未来内生+外延潜力充足。天风证券也继续为伊利大健康战略点赞,并看好其新品的发展空间。

临近“五一”,继格力电器之后,4月27日再度出现绩优白马股集体杀跌,中国平安、海信电器、伊利股份、贵州茅台连连下挫,港、A两地的乳业股出现全线回调走势,光明乳业、蒙牛乳业、燕塘乳业均跌跌不休。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短期现象并不表明资金愿意真的放弃白马,以证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还在大举增持白马股。结合伊利所在的食品饮料行业特点来看,无论是盈利能力、成长性还是经营压力等方面,伊利股份主要投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均未见明显异常。

方正证券就其2017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深入分析认为:公司销量增长提速,产品结构优化,三四线城市需求强劲叠加渠道下沉,公司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高增长,市占率进一步提升;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流一直以来和收入较为匹配,2018Q1经营性现金流正流入16.7亿元;虽然费用季节波动影响Q4利润,但2017年扣非增长强劲预计伊利股份2018-2020年EPS分别为1.24/1.43/1.65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4/20/1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年报同时表明,伊利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仅遥遥领先于内地及香港乳业板块,至今已接连3年超越贵为全球乳业冠军的雀巢,后者2017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已下滑至11.4%左右

基于自身持续稳健发展和业绩的持续提升伊利在股东分红上也出手“阔绰”。据Wind数据统计,自伊利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多达17次,总额高达120多亿。据2017年报透露,伊利再次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7.00 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总额超过42.5亿元。

同时发布的伊利2018年一季报业绩也同样靓丽:营业总收入197.53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25.1%;净利润总额21.06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21.3%。据悉,为冲刺“全球五强”战略目标,伊利2018年度计划实现营收770亿元、利润75亿元。

据统计,最近60天内有69个研究报告发布伊利股份评级,综合评级为“增持”;多家券商看好其股价,最高看44元以最高价计,伊利股份当前依然有67%左右的升值空间反弹在望,未来可期。

阅读9149
后市 
举报0
关注华尔街见闻微信号:wallstreet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华尔街见闻

微信号:wallstreet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