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日本制造”变“日本造假”,背后是因为什么?

作者:车早茶 来源:车早茶 公众号
分享到:

11-30


造假!造假!造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近期日本制造造假新闻又来了。


11月28日,日本东丽公司发布消息称,子公司“东丽Hybrid Cord”(爱知县西尾市)曾篡改制品的检查数据。在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共有149起篡改,向轮胎厂商等13家公司供应了伪造强度等的轮胎增强材料等。



东丽是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曾任职的著名纤维巨头。此次获悉的违规在榊原担任社长和董事长时代就已发生,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供汽车轮胎、导管和皮带使用的纤维增强材料,共计约400吨。虽然东丽是新版波音777飞机的独家碳纤维供应商,但此次涉及数据造假的产品中并不包含飞机使用的纤维增强材料。接受供货的13家客户大部分为国内企业,其中也包括韩国企业。



东丽从去年7月掌握违规后1年多并未对外公布,时隔这么久且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公开,并未让大众感受到其诚意所在,反而有点弱化社会责任的感觉,此时公开可以说是较为明智的做法,因为至少还有神户钢、三菱等好伙伴一起分散群众的注意力。


日企频频陷造假丑闻



无独有偶,前不久,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于11月24日在记者会上承认,公司下属的三个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和三菱铝业存在出厂产品技术参数造假问题。


三菱电线工业自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修改出厂橡胶密封制品技术参数,数量达2.7亿个之多,涉及金额294亿日元(约合17.4亿元人民币),买家包括70家航空航天产业公司、7家汽车制造商和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


三菱伸铜于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0月17日间篡改其生产的铜制品强度数据,相关产品达到879吨,涉及金额1209亿日元(71.4亿元人民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等29家企业。此外,另一家子公司三菱铝业也被曝出有相关问题,受三家公司问题产品影响的企业累计达274家。


斯巴鲁曝出造假丑闻


2017年10月27日隶属于富士重工的斯巴鲁曝出造假丑闻,日经新闻报道称,斯巴鲁发现位于群马县的工厂有无证照人员在从事车辆检查工作,违反了国土交通省的规定,公司在考虑召回群马县工厂生产的大约25.5万汽车。据知情人士称,最多可能有30万辆车将被召回重新检验。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30多年来斯巴鲁一直在让无证照技师进行车辆终检。



疯狂造假,制造神话还值得信任吗?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消费者和客户都是被伤害的对象,日本制造确实正陷入信任危机,消费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对其的信任,日本企业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直以来,围绕在许多日本企业身上的“共同观念”是他们以严谨、规范而闻名。这样的话语不仅是日本本国舆论的固有套话,也是外界经常不假思索就赠送给日企的溢美之词。但越来越多的丑闻出现,使人们回到了一个常识性的共识:世上没有永远的神话,对于逐利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当生存环境恶化,制造神话也有可能走上造假的冒险之途。


日本制造业的确还是过去那个日本制造业,但有目共睹的现实是,这些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而世界范围内许多新兴制造业却在强势崛起。利润的大幅减少,或许是造假的本因。

不过,虽说企业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弄虚作假却不是正途,而是一旦沾染就无法自拔的“陷阱”。日本名企的“争先恐后”自污,给了世界范围内的其他“走上坡路”的未来名企和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实名企一个启发:企业要摆脱“本性陷阱”,就必须不断自我提高,始终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并把企业利益至上置换成客户利益和社会利益至上。唯如此,才能屹立于未来竞争之林而不倒。


针对近日日本企业的造假事件,小编整理了网友们的看法:






【亲测100%有效】美国进口空气净化膏


阅读8575
日本 
举报0
关注车早茶微信号:chezaoch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车早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车早茶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车早茶

微信号:chezaoch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