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十大民国先生,民族灵魂之灯塔

作者:愿悲智行 来源:愿悲智行 公众号
分享到:

02-01

+++++++++++++++++++++++++++++

十大民国先生,民族灵魂之灯塔


民国先生

时代之榜样,灵魂之灯塔

 

 

教育,国族之命脉。

先生,教育之魂魄。

何人为先生?

不惟指教书传道解惑之人,

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

何人又为民国先生?

他们是民国时期的国家栋梁,

他们知识渊博,远见卓识,

他们心系国民,胸怀天下,

他们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们勇于革新,勇于传承和担当,

他们颠沛流离于战火中,而不苟全性命,

他们是德先生,又是赛先生。

 

百年国史,宠辱与共,

悲欢离合,业有镜鉴。

民国先生开一代风气之先,

不坠青云之志,

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自由,

仍不失为时代之榜样,

灵魂之灯塔。


“先生”不唯指教人知识者,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康宁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民国先生们具有可敬的共同特质。他们都有丰厚的学养和远见卓识,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民主科学感同身受;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勇于为国传承与担当,其所有努力就是让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德先生”和“赛先生”。


蔡元培

大学教育的长者,小学课本的童心

先生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延揽人才的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在他看来,大学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有专长都能拉到他的大学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想用美育来代替宗教,他还能“大学者编小课本”。





胡适

美儒雅之河,静水流深

相比较鲁迅,我更喜欢胡适温文尔雅、待人和善,他甚至能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曾写信劝说周氏兄弟:“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我深深地感觉你们的笔战里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着他们朝向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这是最可惋惜的。”他对白话文和白话诗的坚持,无论多少人在骂,他照样去做,用理性的、温和的方式开出一条天地相通的大道。


马相伯

为叫醒中国,自称是“叫了一百年的狗”

在他百岁时,上海时尚杂志《良友》登出他的肖像,国共领袖同声道贺,而他梦里不知身是客,喊着杀敌,客死异乡。他的百年人生平行着中国的百年屈辱抗争,寿高则多辱,而他倾囊于一个复旦,抬升着东方的希望。如果我们今天还能听到老人嘶唳的吠叫,一是后辈敏感的心,二是国情使然。


张伯苓

津门一户南开,进出多少荣辱

先生影像憨态可掬,却是行走江湖的侠士。当年左翼愤青指责他建校募集的是官僚乡绅的臭钱,老先生讷讷地说:我就是个挑粪工,用粪土培育你们鲜花啊。先生一生只做南开一件事。蒋介石敬重他,抗战最艰难时依然资助办学,败退台湾时留下飞机待他南渡。蒋临终那天还问儿子蒋经国伯苓先生百年纪念会的筹备情况。后来,被弟子留下来的先生最后连南开的校门都进不了。那些愤青开始把粪桶泼向一生向善兴学的老人。


梅贻琦

联大八年寒梅,清华一径新竹

先生瘦得风骨,默得儒雅,至今回望西南联大的旗帜犹显妖娆。去国赴美后,他一直紧攥着“庚子赔款”的钱袋子,甘于自我拮据。实际上,即便当年执掌西南联大,太太为了补贴家用也要做饼去卖。1955年,梅贻琦回到台湾新竹筹措清华大学复校,上面催着要快要大,但他坚持先从研究所一步步办起,蒋介石也只能认同。许多年后,印证了先生的对。今天的台湾清华,规模不及台大的一半,排名却在台大之前,更无需比照对岸硕大无比的胞校。


竺可桢

时事风云难测,守拙浙大气象

先生是气象学者,1936年危难之际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是一次意外拐弯,却拐出一片风景。他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貌似苦行僧,眼镜后面的光泽“温厚光辉”。1949年后他对来访的新政权代表有过一番肺腑的赞许和提醒。他谨言慎行,行政职位一路上行,却终究无法挽回当过远征军的儿子死于非命,他能预测天上的风云却弄不懂天下的政治风云。


晏阳初

平民教育,用花的念想培土

先生早年欧洲办报欲教育贫瘠的华工,却在收到一位华工的信款后发现被华工教育了。他把一家人从很洋搬到很土,没有咖啡了,就把包谷面弄糊了替代。抗战初他辅政湖南,先把冗官裁了一多半,民主选举出一堆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促动湖南成为抗日中坚。即使最后大陆没有了他的平民教育空间,他去非洲、东南亚一样守护花的念想,让联合国也为这个几无国籍的人致以人类的敬礼。


陶行知

知行彳亍,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先生做事就是四个字:身体力行。他不畏官不怕穷不惧难,他喜欢孩子喜欢顺口溜喜欢学校,他知道学校能消灭监狱,知识能抗衡独裁,行动能打破专制。而他还能用知和行造字,再把这个字身体力行地用到自己身上。而今遍及全国的行知学校和育才学校究竟怎样,先生可知否?后生如何行?


梁漱溟

人生辩论会,诤言独高远

一百年前的北平,四位志趣相投的少年,把盏理想后立意:以后不互称大哥二哥,各以短处总结一字相呼,以资警惕。梁姓同学得名“傲”,演绎了独具风格的一生,尤其他与最高领袖的一次公开辩论,更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先生很早就做乡村建设实验,发动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争取自身的利益,倡导“伦理本分,职业分途”,没有势不两立的阶级,融汇西方现代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优点。时光是终裁法官,以细节和大节,印证了他傲得正。



陈寅恪

学问是命的另一面,撑着独立自由

先生治学,如暗夜秉烛,他也是暗夜一烛。喧嚣白昼之后的盲者,午夜抚史,端坐旧藤椅,目光如炬,洞彻史实和现实。他的好友王国维自杀时他仿佛也死过一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直活下来,他以德式研究的缜密穷究东方文化的博大沉雄,纸中夹着故国百万雄兵。先生远去,却在《柳如是别传》中留下影子,那个反清复明的风尘女子便是风云女子。彪炳千秋的不是威权,是威权下弱弱的不屈、默默的抗争。






让我们一起爱自己、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播爱、在爱中长大!

请关注微信平台号:yuanbeizhixing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平台不对其可用性、准确性或可靠性做出任何承诺与保证,仅供方家参考。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wisdom_007@sina.com删除。


觉得不错,请点赞↓↓↓





阅读2
民族 灯塔 
举报0
关注愿悲智行微信号:yuanbeizhixi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愿悲智行”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愿悲智行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愿悲智行

微信号:yuanbeizhixi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