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加息五次!就在未来24个月,衰退100%会来?

作者: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来源: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公众号
分享到:

02-22


高盛: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五次

自1月非农薪资增速录得金融危机以来最大涨幅后,任何有关通胀走高的信息都令市场如“惊弓之鸟”。隔夜对通胀回升更有底气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后,美股不久即由涨转跌、道指自高点跌近2%,而高盛则开始讨论“美联储今年可能会加五次息。”


情人节当天公布的1月美国名义与核心CPI均超预期,也凸显了投资者对通胀归来扼杀牛市的担忧,数据公布后美股由涨转跌。因为美联储可能会以更快速度加息,导致美国长债收益率进一步攀升,动摇过去数年来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动的估值牛市的根基。

(标普500指数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正如市场担忧的那样,尽管这次会议召开在非农和CPI数据公布之前的1月30-31日,但美联储官员对通胀和经济前景的改善已经更有信心,尤其是关于通胀立场的调整,触及了市场敏感的神经。无论是反弹至90关口上方的美元、突破2.95%的十年美债收益率,还是华尔街投行纷纷议论的四次加息,甚至高盛开始谈论今年可能会加息五次,都表明这份纪要的鹰派意味十足。


(十年美债收益率隔夜触及四年新高,日后涨至某一心理阈值时将触发美股深调)


纪要显示,决策者在该次会议上对有必要继续加息的信心增强,多数委员相信通胀将上升。委员们对通胀的基调更加乐观,进一步巩固在新任主席鲍威尔的领导下,美联储将在下月加息的预期。“委员们认同短期经济前景增强,增加了循序渐进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的可能性,”美联储在纪要中指出。票委近期获得的通胀信息,“以及经济活动继续保持稳健步伐的前景,支撑了今年通胀可能上升的观点”。


结合1月FOMC声明的变化,加拿大皇家银行在纪要公布前就指出了这份纪要可能会被理解为鹰派的原因所在,云豹摘录如下:


考虑到市场对于通胀的迷恋,我们认为会议纪要被理解为强化通胀形势坚挺的可能性很高,利率决议中措辞调整非常重要,会议纪要可能被理解为鹰派。去年年中,美联储开始宣传通胀将仍低于2%的通胀目标,到最终放弃这一措辞,改为今年通胀将上扬,这意味着美联储远离鸽派立场,有关这一细节的讨论或将被视为关键性的转变。


另一个改变是增加了“进一步”这个词,也就是“进一步渐进加息是需要的”,这或许为今年加息奠定了强有力的基调,我们认为美联储今年将加息4次,会议纪要可能将加强这一观点。


BMO Capital Markets利率策略师Aaron Kohli也认为有关通胀的讨论是本次纪要略偏鹰派的原因所在。“美联储会议纪要基调基本平衡,但我们的解读是略更偏鹰派。有关通胀最终反弹至2%的讨论...显示出对前景更加乐观。”


讨论今年加息四次在华尔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加拿大皇家银行,IHS MARKIT等多个机构都认为今年将会加息四次。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来看,预计加息三次、四次甚至五次六次的交易员在纪要公布后均较前一天有所增加,整体的加息期望达到2.85次,与美联储12月点阵图暗示的3次已经非常接近,是数年来市场最靠近美联储关于的一次。

年初就宣称今年会加息四次的高盛,现在已经开始讨论加息五次的可能。高盛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在重申今年加息四次的同时表示,风险不在于加息不足,而是有余,其预测“今年晚些时候,他们(美联储)确有可能再额外加一次息使得全年加息五次,”第五次加息可能发生在一次会后没有新闻发布会的FOMC会议上。


当然了 ,加息五次并非高盛的基准情形预测,其认为通胀至少在2018年还不至于成为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最重要的催化剂。Mericle认为,今年年底之时核心通胀不会显著超过2%,即便略高于通胀目标,美联储可能也不会过于焦虑,因为前主席耶伦去年曾经表示通胀目标是“对称的(symmetric )”。


Mericle引出了另一个重要但却被大多数媒体们忽略的内容,即在这次会议上美联储官员们再次谈及了调整通胀目标。《华尔街日报》指出,包括周三公布的会议纪要,调整通胀目标的讨论已多次提及,可能表明在新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的领导下,美联储或将开始正式重新评估这一目标。


会议纪要显示,一些官员在1月份的会议上建议考虑将通胀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还有一些官员建议,可以允许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高于目标水平,从而抵消之前通胀率低于目标所带来的影响。


美联储在2012年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意在向市场和家庭暗示,尽管官员们承诺将通胀率稳定在低位,但不希望通胀率过于接近于零。不过,包括耶伦在内的美联储官员们也曾表示他们认为该目标是“对称的”,意味着他们将容忍通胀率略微高于或低于目标水平。

为什么需要调整通胀目标或者调整为区间呢,该报给出了解释:


美联储基准联邦基金利率是名义利率,意味着没有进行通胀调整。因此从长期来看,既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也不会令增长放缓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是计入了通胀影响的中性利率。


较低的中性利率意味着美联储官员无法在经济扩张期(例如目前这轮扩张期)大幅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这样的话,当下一次衰退到来,美联储在零水平上方降息的空间不大,提振经济的能力会因此受限。


假如美联储容忍通胀进一步攀升,那么长期联邦基金利率可能随之走高,并且不会妨碍经济增长。


过去几年,学术界人士曾提出几个解决方案,例如:上调美联储通胀目标;围绕2%制定一个通胀目标区间;允许通胀率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升破2%,以弥补经济滑坡期通胀过低的影响。


一些美联储官员曾提议考虑这样的调整举措,但还没有在正式会议上花很多时间讨论这个问题。周三的会议纪要暗示情况可能有了变化。如果通胀像美联储官员所预期的那样继续攀升,那么围绕这个问题的辩论将变得更加紧迫。

人之将退,其言也鹰?在这临别的最后一份纪要中,一向鸽派示人的耶奶终于鹰起来了,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却有赖于继任者鲍威尔。只是美股暴跌、特朗普大肆举债之际上任的鲍威尔,是否愿意以鹰派面目示人呢?


下周三的国会证词,将是投资者了解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想法的第一个好机会。



KKR: 就在未来24个月,衰退100%会来!


关于对未来的推断,华尔街上目前已经分成两派。多数一派认为未来一片“蓝天白云”,例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美国银行预言直到2027年都不会发生经济衰退,未来十年标普500指数会涨到3500。而另外的少数一派,则坦言自己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在这两派之外,还有一个声音,那就是KKR。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PE,KKR画风清奇的放出了2018年市场前景展望。KKR不仅表示,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经历一场衰退,而且还给出了这场衰退的时间表。简单来说就是,KKR认为,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下一场衰退100%会发生。



KKR在一篇题为"Where Are We in the Cycle/Expected Returns"的报告中,表达了对于未来金融市场的悲观态度。


对于接下来的12个月,KKR并不是非常的悲观,指出川普的减税政策很可能抵消和放缓风险的出现。


“正如一些读者所知的,我们的基本立场是在2019年会出现相对温和的经济下滑。不过,随着2018年减税政策的生效,近期经济衰退可能会延缓发生。正如我们在图表64所展示的衰退模型所示,在未来的12个月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是有限的。根据这个模型,高利率、低违约率和适度的消费者债务比例都显示,2018年可能会继续经济增长。”


然而,当把时间轴拉到24个月之后,一切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有趣的是,当我们将模型从0-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时,衰退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从图表65中看到这一点。我们将在2019年底和以后模型所示的警示性预期归因于美元的升值,扁平的收益率曲线,较高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以及一些消费者信心和住房建设预期的均值回升。”



当然,上图事实上也并不是那么令人惊讶。事实上,美国已经经历了时尚第三长的牛市。


最后,KKR还对美国股市发出了警告:


“重要的是,无论我们处于周期中的什么阶段,我们都认为,目前许多金融资产的价格似乎比目前经济状况可以支撑的要高,而这是央行干预的结果。事实上,正如我们在图表67中所展示的那样,标普500指数已经连续第九年上涨,尽管美国的经济复苏从很多标准的角度来看都并没有那么好。这样的股票市场是十分特殊的,之前它只发生过一次,那就是1990年到1999年。”


KKR指出,一切风险都会发生在2019或2020年。而这,想必会让美国的下一次大选变得格外有趣... 


钱开始值钱了,不要不把钱当回事!


保守主义在很多西方国家回潮

 

总体而言,西方国家所推行的全球化政策、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都有所收敛,保守主义在很多西方国家回潮。中国改革开放机遇期,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即便没有结束,它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重大的变化。”未来的一段时间,整个全球经济都处于保守主义的态势,这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冲击。

 

第一,中国战略机遇期可能已经结束了。1991年以来,西方国家倡导全球化自由贸易,形成了一些拥抱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平台,带来全世界分工,中国得以有了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可能已经结束了,即便没有结束,中国也需要用“一带一路”的方式来努力主动地延长这个过程。

 

特朗普现象不是孤立的,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借助欧元对中国的贸易进行某种制约。

 

在刚刚开完的G20会议上,那些国家说:全球化是好的,但全球化把我们很多国民远远抛在后面了;自由贸易是好的,但还要追求公平贸易;气侯变化是好的,美国退出了不应该,美国退出之后,美国人原来掏的1千亿,我们也不掏了。

 

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第二,奥巴马的政策结束了,不可能延续。奥巴马两个任期,GDP从14.7亿万亿增长到了19万亿,增长了30%,但是付出的代价太高了,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几乎翻了一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从不到1万亿到了4.5万亿,翻了4.5倍。收获的是什么呢?美国经济目前增长大约是2%。2000年到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大概是3%;克林顿时期的美国,经济增长是4%。印了这么多钞票,背负了那么多债务,换来十年之内30%GDP的增长。这样的政策还能延续下去吗?穷人还是这么穷,中产阶级也从美国消失了。所以特朗普是对过去美国扩张性的世界进程政策的一个特别大的拐弯。在大国,像奥巴马那样的理想和激情,都逐渐退潮。中国要再分一杯羹的难度就大了。

 

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差强人意,但是美国并没有再陷入次贷危机的可能性。

 

过去十年,尤其是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股票是贵的,美国的房子并没有这么贵。我们统计了一下,美国50个州里累计房价上涨10%的州正好有25个,累计房价上涨超过20%的州有14个,累计房价涨值超过30%的州有11个。

 

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有房务保险等,如果十年房价累计涨幅不超过20%,对业主而言没有任何增值可言。所以美国次贷危机的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旧金山、纽约等几个城市。

 

中国开发商进入美国,能够做房地产开发的还是这些城市以及像德州等一些小小的规模,大规模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第三,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目前处于重新定位的过程。1972年中美建交到现在,中国对于世界秩序和西方世界亦步亦趋,我们在美国有亲戚,孩子在美国上学,会讲一点英语,以此为荣。但是现在看西方好像也没有那么神奇。未来可能美国往前走得不够快,以至于中国没有办法跟在美国后面小步慢走。未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会持平,甚至有可能中国会超越美国。那时候,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心态上很难,行为举措上会更难。我们必须看到中美良好的蜜月开局是暂时的,在未来的十年,发生一定的可管控的冲突、分歧、摩擦是经常的。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平台

 

自2012年之后到现在,中国一直秉承频繁的反周期的刺激调整政策。但从2016年到现在,中国政府反周期的刺激政策不仅比较少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撤了。2016年下半年对房地产刹车,现在开始对金融刹车。地产和金融,中央政府都刹车了,他还是反周期的刺激政策吗?

 

我曾经开玩笑说,我们对中国经济不用这么悲观,因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平台。目前已经是以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了。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63%,工业和农业加起来才贡献了剩下的1/3。未来,消费对中国增长的贡献,也会更多。

 

1.工业化、城市化、货币化,老三样结束了

 

我认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已经走完了一大半。我们可以看到,像水泥、航运、钢贸等一大堆的问题产业,基本上大问题都消化了。如果还有一些行业的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是钢铁和煤炭。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也在下降。

 

工业已经走入了后工业化时期,不再代表中国的未来。像美的、格力、海尔等企业使用先进制造机器人仍然有比较大的潜力,但是他们自己要有一轮深度的再创业过程。过去大规模的制造业结束了。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包括石油、煤炭的需求可能也到了巅峰。

 

城市化也可能结束了。不要看中国有13.8亿人(可能人没有这么多,这个数字有可能被夸大了),不要看中国城市化有50%,还有3亿人要进城。其实,没有这么多人要进城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到了一个拐点,印钞票也到了一个拐点。

 

工业化、城市化、货币化,这老三样结束了,不再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地产和金融不发挥主导作用

 

楼市过去经历了什么?当下的楼市是什么?有哪些是真的,有哪些是假的?

 

一是泡沫论。年初以来到现在,最典型的说法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值相当于4倍GDP,300万亿了,世界最高,所以中国楼市是最大的泡沫。这个说法,我个人非常不赞成。

 

因为总体上,中国的楼市并没有这么大的泡沫。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中国的居民家庭资产当中,大约60%-70%是地产,剩下的40%左右是金融资产。按照我们所计算的数字,中国居民目前所投资的金融资产是100万亿左右,中国居民房地产的市值大约是金融资产的1.5倍,中国目前的商品房的市值是2倍的GDP,跟西方国家的水平大致是相当的。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地产泡沫。

 

有个知名人士说,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这肯定是谎言。因为房价已经下跌了,2008年的下半年和2009年的上半年,中国的商品房新房的价格大约下降了20%,只是后来比较幸运,这两轮价格的下跌,都由更高的上涨覆盖掉了,未来中国的房子会分化,但是中国的房价在未来的10-20年出现显著的全国性的上涨难度是很大的。

 

第三个谎言,去库存化完成了吗?2016年房价非常火爆,但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大。因为去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仍然是个位数的。我们再看区域的分化,一二线很好,三四线不怎么好,这个不会延续。所以,去三四线疯狂拿地的开发商,你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供不应求的趋势还是在一线,三四线的去库存化永远不会完成。

 

那么,地产是不是对金融构成了巨大的影响呢?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也没有这么可怕。按揭和公积金加起来20万亿,但是抵押物的价值是100万亿。所以,未来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出现合并重组,这是我们看到的现状。

 

在整个大转折的情况之下,未来的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仍然会平稳延续。可是,江湖已远,小机会才有。国家领导人讲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所以江湖的日子结束了。我们必须看到新一届的政府对地产和金融是相对谨慎的,不像过去十年特别强烈地把中国的高速增长建在金融+地产的基础上。

 

地产一定是不再做加法了,金融有可能也要做减法。金融行业的压力,看起来不比地产小。金融行业对中国GDP的增加值的贡献,在次贷危机之后持续地超过了房地产。金融行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所以金融要变得更小一些。中国金融行业的产品规模、从业人员、网点都过剩了。未来5年,中国的银行网点比厕所多,但是情况会有很多改观,所以大家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金融。

 

2011年,银行说我们挣钱挣得不好意思说,到今天,银行业的利润已经很低了,大概11-12%(但比制造业的6%要高),中间不过6年时间。

 

中国目前总体上的金融状况是什么样?M2对GDP大概是220到240,如果以平均资本成本6%计算,大概中国实体经济每年背负的利息大约10到12万亿之间,每年新增信贷可能15、16万亿,其中2/3是用来还金融体系的利息,剩下的实体经济才能够再扩张。金融到今天的规模,连滚雪球都滚不下去了。

 

3. 未来中国经济需要深入创新

 

未来中国经济需要深入的创新,比如说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

 

未来的企业也需要转型。中国未来的大企业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很多大企业已经在做,比如淘宝、京东、谷歌,他们跟终端消费者不面对面地直接接触,只是虚拟的接触。未来的大企业是无形的、智慧的、柔软的。

 

那么,未来的投资机会呢?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未来两三年,房地产还算可以,但是更多的机会,可能出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而且是以央企、国有企业为主的创新市场,当然也包括创新型的创业板企业。

 

总得来说,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较少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较少依赖地产和金融,更多依赖消费和创新。


钱值钱了,不要不把钱当回事

 

绝大多数开发商并不缺钱,但是不意味着未来全球的流动性,包括中国的流动性还会继续宽松。“钱”很值钱的时代到了,人民币比美元有可能更强的时代也到了。所以,我们得珍惜目前手里所拥有的现金,得看看精明的开发商做什么。拥有土地、拥有质量不太好的房产,不如拥有更多的现金。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变得稳中有升,在这个阶段,什么都比不上有钱。你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钱很当回事,十几万亿这么大体量的房地产挣钱的机会不容易,也不太多,流动性在全球都发生了转折。

 

2007年、2008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多少钱够养老?1987年的1万块,大约和2007年的25-35万块是相当的。如果按照当时发钞的速度再延续20年,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可能要一百万才够养老,一线城市可能要四五百万。那时候,我们对发钞的速度是比较担心的,可是现在事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开始于2014年。

 

我们的外汇储备来自美元供应,如果美元把供应的闸门一关,我们的外汇储备就少了。

 

2014年下半年,全球的外汇储备到了顶峰。特朗普上台之后,无论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还是政治政策,都倾向于保守和孤立,没有那么多的美元从美联储印出来了。各个国家的央行,包括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的规模不仅不再扩大,反而在缩小。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是4.5万亿美元,今后一段时间,美联储的规模不会比这个大,因为危机之前人家的规模只有1万亿。中国人民银行,也得缩小,2015年暂时缩小了一下,现在总体是温和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慢多了。

 

美元对于日元和欧元,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贬了7%-8%,人民币才升了2%-3%,这个升值幅度跟美元和日元比起来,不多。美中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总得解决一下。尽管有“一带一路”,但是中国跟欧洲,中国跟美国之间,没有就自由贸易达成清晰可见的决议。如果中国真的想和美国、欧洲友好相处,在次贷危机之后,人民币的贬值窗口有可能已经关闭了。

 

以我个人的认知,今后3年,人民币要升值,不是贬值。

 

请记住现金很好,特别好。


建议是什么?

 

第一,有钱比什么都好,有钱比有地好,有钱比有房好,如果你欠钱,更好。

 

第二,接下来两三个季度,少做比多做好,不做比做好,明年年初再出手,刚刚好。今年春节前,中国的商品房新房仍然有一轮价格的下行。

 

第三,做投资不稀奇,做开发、做建筑不稀奇,有没有营运能力很重要。同样是建筑成本,投进去10个亿,如果能够让资产每年有5%的产出,这个物业是值钱的。所以,你的运营能力决定了你的自持物业的潜在价值。运营能力可能会超越开发能力、建造能力以及投资能力,成为考验开发商能不能在未来房地产平台期,成为挣钱的、明智的房地产企业特别大的考量指标。

 

大转折时代下,我们只有一些小机会,运营能力重于泰山。


年过完了,正式开工,祝朋友们开工大吉,今年欢迎大家有地产、上市公司业务多交流合作;管理员微信号fdctz88,加我微信的朋友说明来意和身份的优先通过,加好友后请发名片给我。本人是职业投资者,在投资机构,主做上市公司大小非接盘、并购、定增、和股权投资、以及五大都市圈地产项目投资、融资。

平时不闲聊、喜欢您有事情直接说事情,有问题请尽可能的一次性说详细说清楚。  我能回答尽可能解答。

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838355301删除或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阅读2
举报0
关注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微信号:fdctz88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微信号:fdctz88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