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每年今天我都想表白陈道明

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5-04

今天的北大又刷屏了。


比起校庆。


Sir更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个五四。


1919年的5月4日,无疑才是我们今天最该回望的日子。


那一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希望从德国手中收回山东,但会议最终决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于是,五四运动爆发。


青年们涌上街头,请愿、示威、游行,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虽然关于五四,至今还争论不休。


有人说它是启蒙,有人说它是救亡,有人说它是革命。


有人说五四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也有人说五四中断了新文化运动的事业。


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


当年的新青年,是敢对一切权威说不的新青年。


他们到底长什么样?


从这里,你或许可见一斑——


《我的1919》



为什么说是“我的1919”。


因为五四太宏大、太复杂。


它无法代表所有人的五四,也无法说清楚五四的全部。


它只带我们走进一个五四的“场外人”——


顾维钧


“民国第一外交家”,出生于1888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


当五四运动在国内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正在巴黎和会为了山东问题据理力争。


那年,顾维钧刚满31岁



在片中扮演顾维钧的,是陈道明


神形兼备。


顾维钧女儿在看过电影后,曾对导演黄健中说:

没想到电影把她父亲拍得那么像……你这个年纪是不会见过我父亲的,怎么会选一个这么像我父亲的演员呢?

陈道明也凭借这部电影,在1999年获得金鸡百花奖双影帝。那时的“金鸡百花影帝”,还是足份足量的荣誉。



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出自《顾维钧回忆录》一书。


著名学者唐德刚在编完这本书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近古以来外交家,两个半:周总理,李文忠公(李鸿章),顾维钧


为何顾维钧是半个


因为他是个技术官僚。周、李,是真外交家


“技术官僚”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身份、地位,注定了顾维钧的人微言轻。


哪怕外交技巧再高超,也顶多是会议上的精彩表演,换得回对手的掌声,但绝难换回半点实际的好处。


《我的1919》说的,就是那个尴尬而悲壮的顾维钧——明明抓不住什么,却还拼命想抓住。


他有


电影中顾维钧第一次和法国总理克里蒙梭会面。


克里蒙梭刚练完击剑,穿着击剑服,一身臭汗,叼着雪茄,在客厅里就要开始谈事情。


随意的衣着,随意的场所,意味着他对中国代表团的不重视。



顾维钧不能接受。


尽管处境不平等,也要争取平等的姿态,他要守住这份气节,非为自己,而是代表国家。


微微一鞠躬,语气谦和又不失强硬:


总理阁下,我们有时间等您



克里蒙梭虽然不高兴,但也回去洗了澡,换了衣服,在会议室正式会谈。


顾维钧的态度,没有因此缓和。


会谈中,他一直站着。



理由很简单:


中国在巴黎和会原应该获有五个代表的席位,却只分配给两个名额,所以他没有坐下的资格。


虽然顾维钧的多次表现让法国总统下不来台,但得知克里蒙梭在巴黎和会期间遇刺受伤,他又第一时间拿着鲜花慰问。



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电影中的顾维钧完美诠释了这八个字。


而面对美日两国,顾维钧的态度又有不同。


电影中,美国总统和日本牧野男爵为了说服顾维钧放弃山东的权益,私下约了饭局。


顾维钧看穿了这顿饭的目的,态度不仅强硬,甚至还有点


不碰杯。


威尔逊总统主动举起酒杯,顾维钧选择性无视,兀自晃起了酒杯。



不言语。


不管牧野男爵提出怎样的条件,自顾自地吃,吃完离席。



这段很拽的戏,其实是陈道明自己设计的。


他把原来剧本里的台词都删掉了,一言不发。他说如果跟对方唇枪舌剑的斗,又是那点事,观众也不爱听。


最高级的方式就是无言


高级是很高级,但在Sir看来,顾维钧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强硬,更多的是一种弱者心态。


弱国无外交。


因为没底气,只能用态度充场面。


《我的1919》中也不难看出来,顾维钧作为一个外交家的局限。


他的高级,让他轻视那些看起来弱小的力量。


他觉得学生运动、集会示威,是热血的无用功。



他觉得那些愤怒的群众,什么都不懂。



他的傲,也让他战略短见。


电影开头,顾维钧明显是对巴黎和会充满信心的。



他天真的以为,民族自决、废除秘密条约这些和平公理,能够在巴黎和会上实现。


但事实证明:


巴黎和会不过是打着和平旗号的战后分赃大会。


废除秘密外交,不割地,不赔款,那我们还要这场战争干什么?



关于顾维钧的局限,陈道明在开拍前就吃透了:


顾维钧这个错误的判断,在于他年轻,经验不足,觉得克里蒙梭、威尔逊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会支持他,幼稚地把私人情感和国家利益混淆起来。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陈道明不光钻研了顾维钧的生平,甚至特地把《1919年民国大事纪》找来看,记载了民国每一天的重大新闻,把这一年每一天的民国大事都看了。


他在采访中说的一句话,值得所有的演员去学习:


演戏往往得把你以前积累的东西理解了,在第一场戏之前,你应该已经“演”很久了。


不得不说,陈道明撑起了整部电影


不仅体现在对角色的理解,更把一个历史人物演出了人情味。


提到死去的妻子,他蜷起身体,压抑自己的悲伤。



当听到国内发来电报,命令他们在合约上签字时。


他先是眉头微皱,接着一声冷笑,好像对政府的软弱反应,早有预料。



可冷笑完之后呢?


难掩愤怒和无奈,重重叹了口气。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个反应,陈道明演出了三个层次。


在和片中代表团总长陆征祥争吵过后,顾维钧留下了眼泪。


这是片中他唯一一次流泪。


但即使流泪,也要不动声色,也要礼数周全。



陈道明在片中的演绎,整体克制。


但克制,是为了更有力的爆发。


全片最精彩的,莫过于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那两段演讲。


连导演黄健中都承认,没有陈道明,这两场戏拍不好。


陈道明设计的这三段,哪儿是高潮,哪儿要叙述得铿锵有力,哪儿娓娓道来,他安排得非常得当


第一段演讲,堪称经典。


周一围在《身临其境》中再现的就是这一段。



正如导演自己形容,铿锵有力,娓娓道来。


不多说,直接上视频:


|  时长:05分14秒 |


是不是很燃?


民族自尊心爆棚?


但Sir更想说的,其实是第二段,最后拒签合约时顾维钧的演讲。


这段演讲并不真实存在,是电影中虚构的。


但演讲表现出来的情绪,却很真实。


相比于第一段激昂,这一段更多是屈辱。



最开始剧本中的台词,和第一段一样慷慨陈词。


但陈道明看完后我跟导演说,写得情绪不对:


第一,谈判结果大势已去;第二,心态也不是那样了;第三,中国代表团,也就是顾维钧所处的位置也不允许他这么激昂了,所以说写得不对。


导演问,怎么办?


陈道明说,我写。


是的,这一段一镜到底的所有对白,都是陈道明自己创作的。


包括最后清脆又充满警醒意味的指节一击。



电影中的顾维钧虽然是一名外交官,但在Sir看来,他也是一名五四青年。


他不畏强权,不惧权威,充满了反抗精神。


就像电影中的那句评价:


这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五四青年节,我们每年都过,什么举办晚会、合唱比赛,表彰当红的青年演员……


但在种种形式之下我们真正该纪念的,是——


一群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五四运动已经快过去100年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距离现在也快20年了。


看看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再看看现在的许多电影。


除了庆祝,是不是也要想一想。


我们的脑袋后面,是不是又长出了一条无形的“辫子”……


该剪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爱奇艺有


看过的,溜进来留个印~

编辑助理:阿拉灯神丁


阅读9036
举报0
关注Sir电影微信号:dushe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Sir电影

微信号:dushe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