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你比别人幸运那么多倍,还有什么资格抱怨?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5-11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470 篇文章

Photo by Dan Gold on Unsplash.

作者:王立衡,热爱单板滑雪的剑桥政治学本科毕业生。写过书,跳过伞,卖过唱。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为人生反复地纠结。本文来自:烟花与盛宴( ID:yanhua_17 )。

人类情绪的“流动性”,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值得庆幸之事。



在一段非常迷惘的时间里,我的情绪起伏非常之大。那个时候,我近乎怀疑自己得了躁狂抑郁症;早上可以情绪高涨的微笑去上班,到了中午却难受得快要哭出来。我认为自己有了轻微的抑郁症;那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孤独的一种并发症。


我开始四处查找资料。然而对于开始感到抑郁的人来说,自救的动力是不存在的。 


那段时间,一个好朋友开始像我吹鼓冥想的好处。其实冥想的概念十分简单,它只是要求你把思维放在“现在”,放在一个实质的感受之上,由此来帮助你集中精力。最简单的做法,便是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呼吸上,得以“感受真实的现在”。


为什么要感受现实呢?因为人的一切恐惧,一切恐慌,一切噩梦,都来自于大脑的想象。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事件”;决定这个事件的好坏的,是我们活跃的想象力。


我告诉我的朋友,我试过了,打坐冥想其实中国好多年前就有了。它可以让我放松,然而这并不能打开我的心结。


“我害怕的并不是某一件确切的发生在过往的事件。我经历的一些时间,确确实实值得害怕。然而我明白那些都会过去的。我害怕的是,我竟然逐渐开始觉得,经历过的厄运会反复回到我身边。我竟然开始认为,这就是我的命运。”



然而让人感到惊奇的却是,这些黑暗的感受与折磨,仿佛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起源。


事实上,我无法告诉别人这样的想法与念头,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我也无法告诉任何人,这种痛苦是因为什么而产生、又是什么时候消失,它到底又会不会回来。

 

实际上,在生活愉快的时候,我根本记不起来经历这些可怕状态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与我的其他回忆,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特点”,大概就是为我那几个月的人生回忆覆盖上了一层黑雾 — 而我并不愿意探索黑雾之中存在着什么东西。


那个鼓动我继续冥想的朋友不依不饶。在和他见面的时候,他得知我没有动力去改变自身的状态,便当场教我该怎么去练习。


图片来自作者


来,看着我手掌重的这一颗葡萄干……对的,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它的形状、它的皱纹、它的颜色。


现在闻一闻它的味道。嗯,伸出舌头来舔一下……不,现在还不能吃。


你要记得,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负面的情绪,而加倍责备自己。


嗯,现在可以吃下去了。


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什么东西。但是我没有抓住。我问他,“你为什么说……不要为负面情绪而责备自己?”


我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他好像说对了,我确确实实在为自己可怕的负面情绪而在默默责备自己。


最常见的责备,莫过于:


“你根本没有时间来抑郁。抑郁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吗?你是在浪费时间。”


“你比别人幸运那么多倍,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


朋友的回答十分简单。


“因为,负面情绪和其他任何情绪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来了,逗留一小会儿,便就要走了。为什么仅仅因为它来探望我们半天,就要纠缠着不放它离开?负面情绪和我们其他情绪唯一的区别,也许就在于我们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它走吧。”


是啊,怎么不见得我们为“感到开心”而赞扬自己?


为何要为“感到恐惧、恐慌、焦虑”而责备自己?


我有些不相信朋友的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我不相信当时承受过的那些真实的痛苦,竟然和别的情绪没有差异。


然而内心深处我知道朋友并没有说错,甚至并没有夸张。


我的恐惧,从来都是不知从何处而来、又不知何时离去的。它的随意性使我认为它掌控了我的人生。


但事实或许根本就相反。


是我把它牢牢握在手心,不让它走了。



不愿意放它离开,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


这是作为人的一种劣根性:我们不愿意吃亏,不愿意被拒绝、被否定。只要有哪怕那么一点点的不顺心,也可以反复的难过、愤怒、纠缠。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因而,解决的方法,也同样的简单:


让它来,也让它走。不要给它太多的关注了。不要因为它,而责备自己、或赞扬自己、或怜悯自己。


它来了后,可以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它。但是不需要想太多。它不值得你的重视。


它来够了,就会走了。你要放它走


这个方法,似乎真的有用。


反正在那之后,我每次伤心难过之时,都有了一个重新振作的理由。


我要做到公平。我不能特殊对待某种情绪。如果快乐不能持续到永远,那么悲哀就不值得永久的关注。



前两天,我问朋友,你在焦虑些什么?


“有什么焦虑,是你认为、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的?”


你们说:


“工作上,突然发现一成不变,开始觉得自己好像就定位在那边的一瞬间就陷入焦虑。”


“因为那份无源头的恐惧感,应对方法是不要把自己逼死。”


“对未知的恐惧。”


发这条消息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这类的回答。我还以为我会收到许多关于某一件特定事件的一些担忧,或者单纯的对学业、事业的焦虑。然而这些回答并不是这样的。


这些回答比想象的还要诚恳。毕竟,能使我们真正焦虑、乃至恐惧的,往往是无形的“宿命感”、对未知的焦虑。不,更正确的字眼,是“恐惧”。


原本想探讨怎么去控制焦虑,去接受焦虑。开始写之后,才明白,更值得关注、更值得探讨的,是我们的软弱、恐惧、与宿命感。


因为人的大脑,才是最可怕的凶器。


但是不要害怕。


更不要责备自己。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阅读9289
幸运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