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媒体从业者啊,还是要有点理想主义精神的。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5-14



最近二更食堂被封号,成了网络上热议的事情。


打码内容污秽不堪


就因为一句话,CEO被免职,千万级粉丝量的大号彻底凉了,冤吗?


不冤。因为作为媒体,二更食堂没有对公众最基础的责任感。


在信息时代,更加迅速、庞大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傲视着年迈体弱的传统媒体。


可新媒体的运作背后,仍然是资本与权力。没有新旧之分,勇于追求真理的才是好媒体。


但追求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国空军最北端的基地,位于丹麦境内的格陵兰岛,叫作图勒空军基地


1968年,B-52轰炸机在此坠毁。


这一年共发生了27起航空事故,这架飞机本没什么值得注意的。携带了4枚氢弹


因为有安全机制,剧烈撞击后的氢弹没有核爆,却以类似脏弹的方式大面积散布放射性物质。


钚、铀、氚。每一个都是高度污染分子


丹麦和美国随即开启了“Crested ice”行动——对污染物进行清理。9个月后,宣告项目完成。


这类不会引发战争的核事故被美军称为“断箭”,就这么载入了史册。


但偏偏有人较真儿,要翻案。20年后,一个叫作保罗·布林克的电台记者重新调查此事,力图还原事实,伸张正义。


此人为了追求真理不惜和两个国家作对,我们称之为——


[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走在象征权力的两面国旗之前


IMDb和豆瓣都是7.0


影片的导演克里斯蒂娜·罗森达尔说——


“我希望激励其他人,比如历史学家、教师等人,来完成图勒案的集体表述,我的目标是追求历史的正确性。这部电影不支持任何阴谋论,但它反映了许多还没有得到解释的问题。”





一切都从卡尔·迪内森开始,他是曾参与“Crested ice”项目的工人。如今,他身上共有六处银屑病和一处淋巴瘤。


接受治疗的卡尔·迪内森


卡尔不是个例,图勒工人患银屑病和癌症的比率,都远高于普通人。



这点引起了电台记者保罗·布林克的注意,他最关注的问题是——


1、核辐射是否为图勒工人患病率高的原因。

2、1968年的清理行动,是否确保了工人的身体健康不受威胁。


保罗直接联系到了当年参与“Crested ice”的丹麦核调查中心保健员。片中的第一段采访,就将这名记者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直逼关键、穷追不舍


他先是提出问题:“丹麦工人会因为清理现场遭到辐射吗?”




保健员称,这绝不可能发生——他们采取了广泛的预防措施,在未经调查之前没有人能离开污染区域。


保罗紧接着就反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有必要进行这样的检查?”



“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的衣服被污染了,后果就会很严重。”


当时采取的措施是,洗洗



“这些人都经过了测试,身上没发现辐射。”


面对言之凿凿的保健员,保罗没有轻信,反而要他们拿出证据:“卡尔·迪内森是怎么回事?他的记录是怎么写的?”


保健员找到的总结报告中显示15次尿检全为阴性。然而,在保罗的询问下,发现上一次和上上次的尿检记录,都是空的



保罗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鼻腔切片记录呢?”保健员很清楚,吸入钚元素才是最危险的。


可这项检验仍是空白。



最关键的测试没有做,就断定工人身上没有辐射,还说患病率高是因为图勒空军基地“又冷又黑又寂寞”。


总之,与清理核污染没有一点关联。


这条报道在电台播报后引起很大反响,有越来越多“知情人”打来电话提供信息。还有一个人直接找上门来,马里·乌斯施密特,核事故的消防队队长。


消防队长由索伦·莫灵饰演


马里现在的身份是图勒工人维权会的组织者,他一直被国家卫生局拒绝,只好找到保罗寻求帮助。


深受健康困扰的图勒工人们


于是保罗又多了一个关注的问题:如何帮这些工人维权。要帮他们维权,首先要拿出证据,比如图勒工人的体检报告,还有被美国带走的污染雪样。


这就要求他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取证,在这个过程中,保罗发现这件事情不只是卫生局的失误那么简单。


而是两个国家的阴谋



丹麦在1957年颁布了无核政策,禁止任何核武器在丹麦领土或领空出现


为什么携有4枚氢弹的B-52会出现在格陵兰岛上空呢?


格陵兰岛位于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在冷战期间,这个位置对美军的意义不言自明。


早在1946年,美国就想把这座岛买下来,丹麦虽然没有同意,但允许美军在岛上建立了图勒空军基地。


图勒地理位置


B-52出现在图勒上空,绝非偶然。


丹麦政府和美国政府都声称并非是在基地执行任务,而是因为“紧急情况”转移到那里。


这个声明直到1995年丹麦政治丑闻爆发才被打破。


正是保罗·布林克揭发的这一切:丹麦首相HC·汉森默认让美军在图勒储存核武器


HC·汉森(1906—1960)


由两个国家苦心经营的谎言,被一个电台记者戳破了。保罗·布林克不是高官也不是富豪,他只是个理想主义者


1997年保罗·布林格获得最佳记者奖


理想主义者强调观念、信仰以及价值观,他们相信是这些塑造了社会。


在唯物主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可能觉得这些描述有些虚妄。但你看看影片对于理想主义者的诠释,就会相信这样的人是可以真实存在的。


因为这部电影毫不煽情,不是传奇故事。


影片的叙事十分冷峻,以原创镜头和档案镜头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真实故事,颇有纪实风格。


档案镜头:1968年清理现场


原创镜头在模仿新闻报道中的推镜头


独立影评网站the reel bits描述本片的节奏——尽管是在表现核灾难,也常常用炸弹的镜头作为插页,但影片还是缓慢地进入高潮。



冷峻的叙事与缓慢的节奏,再加上皮特·泼拉格伯格的精湛演技,就还原出了保罗·布林格寻求真相时的那段经历。


也使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变得真实可感。


他永远目光炯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片中保罗的所有镜头,都看不到一丝迷茫


可以为了见到采访对象,“一直等着,直到你让我进去为止”。



可以为了问出真相,完全不按提纲来,甚至威胁外事部长。



可以为了拿到证据,在档案部外面等上四天。



可以为了将真相公之于众,冒着牢狱之灾的风险,也要对着镜头读出汉森信件内容。


后来保罗真的被警察带走了


影片所有的表现手法都在告诉你,理想主义者不是只能存在于浪漫文学中,还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保罗·布林格就是。


这是一个很倔的人,凭着信念,以一己之力对抗两个国家——还原真相,改变历史。


对于公众而言,并不是非得这么倔才能好好生活;但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必须得倔一点


在信息时代,自媒体能够更快、更广、更自由地产生影响,这就更需要点理想主义精神,才能坚守媒体的担当和责任感。


因为我们该考虑的除了不被世界改变,还有如何改变世界




影迷互动


你印象最深的理想主义者形象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看电影

新最全的电影周边电影票免费送

最黄暴和最有深度的电影解读每日定时定量推送

想不出你为何还不立刻关注看电影微信号


阅读9126
理想主义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