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解密:文化类综艺为什么能获得“90后”青睐?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5-22

文丨莫斯其格   来源丨广州日报

原标题丨“文化”味更对年轻人胃口


自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回归荧屏后,2018年电视荧屏文化综艺再次升温,加上《信中国》《小镇故事》等类型更丰富的文化综艺陆续开播,文博、探寻、非遗等成为文化综艺的新关键词。


让人惊喜的是,这批文化综艺“高而不冷”,在观众中引起积极反响。不少年轻观众表示,这些节目寓教于乐,“既有趣味性,又能学到不少传统历史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文化综艺让历史文化与观众亲近了


文化综艺、历史题材节目历来都是综艺业界公认的难题。在节目创作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窠臼。但如今荧屏上不乏把历史说得有趣的节目,把文化展示得亲近的节目。



本月初,酝酿了一年时间的《朗读者》第二季播出,开播不过两期,话题度与赞誉度就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彩。《朗读者》在综艺节目中突围,还带动了观众的读书兴趣。不少观众透露,在看完节目后,会翻阅相关文本,“其中有些文本以前读过,现在听完节目中的朗读,对文字又有了新的理解”。


除了《朗读者》外,同样在荧屏上热播的《信中国》则以“信”为桥梁,通过朗读的方式强化着文化的力量。

 

此外,聚焦古典文化的作品也用不同方式激发着学生哥读诗、背诗、了解诗词文化的兴趣。《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季,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勇夺冠军,虽然有一定偶然的因素,但“平凡的人生自有诗意”,这位外卖小哥丰富的诗词储备同样让观众津津乐道。另外,《经典咏流传》则和诗以歌,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

 


《国家宝藏》首次将文博与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一经播出便引发强烈反响。有观众评论称:“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这一节目或许做到了。”

 

同样是打造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连接,《小镇故事》则由李健携手来自不同领域的5位学者走进中国12个独具特色的小镇,探寻隐藏在时光中的文化瑰宝。

 

《百心百匠》则邀请到李亚鹏、柯蓝、李泉等探访民间匠人,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

 

不管是《小镇故事》还是《百心百匠》,都让观众跟着嘉宾们的视野领略和体验人文文化之美,“节目里有山水、有学者、有技艺”。



有观众认为,如今文化类综艺越来越好看的原因在于寓教于乐,把知识跟趣味性相结合,更具可看性。

 

文化类综艺延伸了综艺的功能,增添了“课堂属性”,这是值得期待的。在此之前,《汉字风云会》创造性地把综艺节目变成了教学课堂,《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在娱乐比拼之余丰富观众的诗词知识,深受观众好评。


95后观众对文化综艺热情更高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但事实证明,“年轻人”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


据央视提供的资料,《国家宝藏》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岁到25岁,15岁到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广大年轻观众持续在网络平台刷屏、点赞及分享。



某大型网站在做《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人文类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他们以85前和95后最多,尤其是95后观众,超过三成。


年轻观众的热捧,使得文化综艺充分爆发“网红体质”和“裂变属性”。比如《国家宝藏》热播时,相关热门话题持续火爆,热情的网友还自制节目嘉宾及国宝表情包、动漫、手绘等,不断发酵节目的拟人化传播和多角度话题。


此外,如今《朗读者》的嘉宾选择、读本选择,也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胡歌、袁泉等名人要跟观众分享什么故事、要朗读怎样的读本,都是年轻观众的焦点所在。



为什么文化综艺能打动年轻观众的心?有分析认为,一部分原因是与人文类综艺的网络传播形式有关。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等在视频网站上火爆,网站的年轻观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极高兴趣。


同时,这些节目也很注重互动营销,比如《朗读者》设立的朗读亭,在各地引发排队,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也曾透露,节目组专门研究过年轻人的口味,“当下社会对年轻人的审美是有一些偏见的。吸引年轻人的,并不是傻白甜,他们也非常喜欢有质感的东西。《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这样的节目都没有用形式去吸引年轻人”,然而,年轻人也依然喜欢这些节目。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9148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