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优等生早就不流行了,我只想过不确定人生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05-17

四年多以前,刚加入原来公司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是当时唯一的员工,每天要做的事情是跟着老板跑不同的地方开发市场。


接着,我们在北京的苹果社区有了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两年多以后,公司带着九个国家的团队,正在准备一个涉及亚洲十二个国家的新媒体庆典活动,但是在活动临近举办的前三天,我却突然决定离开。


从决定辞职,到买回国机票,再到离开马来西亚,我一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换回的,是一群同事的愕然。



一如七年前一个寻常的夜晚,熄灯入夜之后,我躺在大学宿舍的木板床上,平静地和所有的室友说:我决定休学一年去旅行


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会结束这段关系,只是不确定在什么时候,后来,我选择了它看起来最丰硕的那个时刻。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李胜博。一个暂时无法归类的人,热衷于研究“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个质朴的课题。个人公众号李BOBO(id:libobo2333)。





关系越多越重

意味着你越不自由


“关系”一直是我很警惕的一个东西,因为关系越多越重,意味着你越不自由。


这种“关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任何事物与任何事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买了一辆车,你就和一辆车产生了关系,需要为那辆车负责;


你买了一个房子,你就和那个房子产生了关系,需要为那个房子负责;


你有了一个项目,要为项目负责;有一份工作,要为工作负责;


有了伴侣要为伴侣负责;有了孩子要为孩子负责。

 

我们在每一件事物上花费越多的时间,就会和那件事物产生越浓重的关系,羁绊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不舍得离开。


所以,结束一段关系从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人们总是怕,他们怕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资源,在投入到一个东西上去之后会一无所获,所以,他们不舍得离开。



工作不如意?生活不如意?伴侣不如意?吵吵架拌拌嘴,抱怨一下,私下里吐个槽,维护着表面的平和,也还是将就着过下去吧。


毕竟关系还在,就还有保障,关系没了,就全都没了。


另外一方面,个体单位时间的价值和他的生命经验成正比,那么年纪越大的人,做出改变所需要的成本也会随之变得越高。


所以,独立的人,年纪越大越难自由恋爱。


对于他们来讲,生命在变得越来越珍贵,也越来越不容易把时间花在一个新的陌生人身上。


而且,不仅仅是感情,投身于任何一件新的事物都会有这样的风险:推倒重来,也从来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优等生困境

从高人一等到泯然众人


小朱是我从初中开始就认识的学妹,从小到大,都是大多数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高中,大学,都在非常好的学校里度过,学校里的老师们也都一直夸她聪明,说她以后可能会有一些不错的成就。


最近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在大学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工作职能是帮助学校里的学生提高英语能力。


但事实上,在学校里工作相比于学生生涯的学习要清闲不少,因为学校班车有时间规定,如果有些工作没做完,要在学校里加个班,错过班车之后,就得自己想办法怎么回家,非常麻烦。所以,学校里的职工大多数时间都是打卡上下班。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是上次见面的时候,我问她有什么新的感受。她给了我一个略微有些吃惊的答案:


“好像,突然有一天就感觉自己泯然众人了。

 

小时候觉得自己比较聪明,有天赋,所以喜欢偷懒,不爱努力,总是想以更快更简便的方法解决掉作业里的问题。


但是,后来毕业之后,好像没有那么多问题需要你去解决了,一下子就轻松下来了。然后我才意识到,‘努力’其实也是一种天赋,它可以让你自发地保持一种‘用尽全力的状态’,并持之以恒地前进。”


最终,她把这种感觉比喻成了温水煮青蛙:以前感觉自己还挺优秀的,但是好像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一天突然就意识到自己从优等生变成了普通人。


小朱的这个感受,让我想起之前和阿铁交流的一个话题,叫做“优等生困境”。


优等生是一群比普通人更聪明的人,他们的聪明也体现在对现有规则的获取和理解上。



所以,生活中的优等生总是能更好地达到老师和学校的要求,或者说能更好地适应规则,进而得到更好的结果:上更好的学校,进更好的公司,并且能够在职位的晋升当中脱颖而出。


但是然后呢?


然后,大多数人可能会在工作一段时间,适应了工作节奏之后,卡在一个还算体面的公司的中层位置:


一方面在公司里面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工作内容开始制式化略显无趣;


另外一方面,又没有勇气和经验去做一个新的转变,所以就慢慢地陷入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境地。

 

他们的困境在于,对比一些的普通人,他们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大的野心,但同时会意识到自己的停滞并对此感到不满,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这种自我期许和现实的落差会在一些偶然的闲暇,引起阵阵突如而来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优等生是一群非常聪明,善于使用规则的人,但是一旦在某条规则的路径上走到尽头的话,他们可能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开展了,然后就在那个稳定位置上一直混下去。”


最后,我和阿铁得出了共识:


优等生欠缺的其实是一种脱离路径之后,从0到1,重新开始的能力。


你身上的成色

透露着对未来不确定的姿态


生活中,我有另外几个特别喜欢的朋友,他们都很有个性,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读了好多年的大学,有转专业的,有休学的,有延毕的,也有出国留学交换时放弃原学籍考了当地学校的,或者是本科毕业之后又重新上了一轮本科,总之都特别能折腾。


这里,最让我着迷的其实是他们身上弥漫着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坦然姿态。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能成功,不希望经历失败。但是比起常人对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失败的胆怯,也许他们更重视的是经历不同事物而获得的成长,以及因此收获的在未知环境下的信心、能力和勇气。



也是因为这些人,让我想清楚了一件事,人们被一些关系束缚,其实担忧的是自己曾经的努力会因为关系的破裂而消失。


这暗示着很多人的价值,并不在他们自己身上,而是存放在他们通过关系才可以触及到的他者上。

 

所以,如果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真正饱满的人,是不会也不应该去担忧中断任何一段不良善的关系的。


看过一段更棒的比喻,文字大意是说每一件事物都是有颜色的,比如:勇敢的事情是红色,忧伤的事情是蓝色,平和的事情是绿色。我们经历越多的事情,就会有越多的颜色留在身上,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颜色就凝结成了成色。


所以不管是“关系与自由”也好,还是“优等生困境”也好,这段话交代了开始一段新生活的核心:你到底有多少成色?以及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你的成色?


后来,我在一些移民,也就是那些对于“新生活”最有话语权的人身上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把最终它称之为“移民精神”。



从几千年前,智人从非洲开始移向全世界;到几百年前欧洲人移动到美洲大陆建立新的国家;到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用脚投票。


人们对生活做出改变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语言的改变,技能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都是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但是一个人,一个族群为了某种新的生活——从一个环境换到另外一个环境,或者去创造一个新的环境——愿意去长时间地面对种种困难,他们身体里的那种坚强又持久的能量,才是每个渴望新生活的人所需要锤炼的成色。这往往需要我们去解决大量未知的问题。


很多人对未知充满恐惧,但是在我看来,未知背后隐藏的是更多的美好。



但是,假使我们做最坏的打算,认定未知背后隐藏着百分百的险恶,我也有理由去告诫自己去涉足未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在消耗时间的成本还没那么高的时候——去接触各种问题,各种不靠谱,各种欺诈,猥琐,野蛮,无理,失望。


因为人类这个物种对于环境从来都是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总能找到适应环境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案(破釜沉舟也远比安逸中的自律来得更加简单)。


然后你才会学会如何更专业地生活。


尽管有时候在探索时会因为看不见一脚踩空,但是,即使躺在阴沟里,我们仍就可以仰望星空,在启明星的指引下,起身,行走,并最终到达宝藏。


写在最后


抛弃旧世界,开启新生活。其实说多了也没用。


就是一个字:干。


而且,要不停地“干”下去。


稳定or不确定,你选          





LinkedIn招聘实习生啦~


社交媒体达人、文字狂热爱好者、脑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们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获取职位信息。


LinkedIn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李胜博 。一个暂时无法归类的人,热衷于研究“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个质朴的课题。个人公众号李BOBO(id:libobo2333)。

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截图、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9186
优等生 流行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