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私募壳值100万!代持新手法出现,市场乱象不断

作者:信托网 来源:信托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5-21

私募“保壳”市场依旧火爆,方式也花样百出。一些机构私募壳哄抬价格,叫价到几百万,还出现了代持等规避监管要求的新手法。


股权类私募保壳需求旺


花样百出一条龙服务


 “保壳”最激烈的是股权类私募。记者了解到,私募为“保壳”方式花样百出,有第三方咨询服务公司、券商等热情帮忙,名为首期代发产品,既可以帮私募找钱、找项目,还可以提供信息披露、年度审计等一条龙服务。


上海某私募咨询服务公司人员表示,帮私募“保壳”有两种方法:如果私募有自有资金,他们可以帮忙做产品设计、投向安排、填写备案资料、找券商托管等,新三板、上市公司定增等项目都可以找到;如果私募没有资金,他们可以先借给私募几百万发产品,但要约定好备案以后几个月产品清盘。


“我们的费用是根据保壳的难度、公司尽调的情况等来确定的。重点不是为了保壳,而是辅助私募成长。如果短期资金紧张,可以先帮私募发行首期产品,未来会督促私募尽快发行自己的产品。”该咨询服务人士称。


北京某私募中介的做法则更直接。他告诉记者,只要私募提供工商执照等信息,他们就可以帮忙全程操作“保壳”。“我们用自有资金500万做产品发行备案,三个星期就能搞定。私募花费15万左右可以发一个“保壳”产品”。


上海某券商托管人士说,现在一般是自己“保壳”,比如发个几百万的产品,然后自己购买。为了保证资金安全,证券类的就买货币基金,股权类的就买银行理财等,不会实际投出去。 


为了打击“保壳”,监管对私募产品投向严格审查,一些中介机构和私募一起也是开始在项目上做“文章”。在“保壳”项目来源上,定增、并购、新三板等都可以找到。 


前述上海咨询公司人员称,近期收到客户反馈,监管要求募集账户提交资料,进一步证明资金投向,还有资金的实缴能力等也要审核。“我们可以提供投资标的书,作为确切的投资去向,所有的链条都符合逻辑,完全满足要求。”


北京某私募律师表示,现在股权类“保壳”花样很多,比如找一些“明股实债”的项目,还有并购、新三板、产业基金等,找到这类项目对于券商来说并不难,等到产品备案完成,再等一段时间就声称投资失败、投向调整,暂停或者解散产品,这些做法很常见。”


北京某大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透露,定增、并购基金都是股权项目,券商可以帮忙找一些企业做定增、走通道,然后私募自己找LP资金。而纯股权的项目比较难找,托管也不好做。“因为之前出过事,券商对纯股权托管都很谨慎,需要提供私募的投资经验、人员、股东背景等信息。”上述业务部人士说。


汇付信息华东业务总监刘德多表示,有些管理人迫于时间压力,会做一些虚假项目,比如股权类会去投一个空壳公司,几个月后清退,这些项目有的是虚假的,有的达不到投资标准,就是为了保壳去投,这是跟监管精神相违背的。


私募壳叫卖上百万


代持等新手段出现


据记者了解,由于适合的私募壳稀缺,一些第三方中介机构哄抬价格,有的壳叫价到了几百万。“上周刚成交了一个135万的私募壳,光流程变更手续就要近10万。”前述北京私募中介称,现在股权私募壳要100万以上,几乎不讲价;最贵的是其他类牌照,涨到了300万。证券类私募壳不太值钱,只有几十万,因为受市场影响较大、业绩不好做,有些机构本来想要二级市场的牌照,现在也放弃了。他还透露,现在其他类私募不让转让,他们的做法是做代持。“你买这家机构的其他类私募壳,实控人随着变化。但由于其他类私募不让做重大事项变更,我们可以找原来的实控人代持,一般都会签订代持协议,以后能变更的时候再变。”


私募备案和管理趋严,“保壳”、“壳买卖”不绝

    

随着监管对“空壳”私募的严格清理和私募备案要求的趋严,谋求“保壳”的私募增多,壳买卖仍然十分热闹。


私募备案要求趋严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公开表示:将与工商部门之间建立工商注册与登记备案协调机制,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上海锦天城(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秦政判断,这意味着很多壳公司会被清理,如果要设立私募基金,需要新设立一家资产管理类公司,而市场上并没有现成的壳公司。秦政表示,一家公司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多数还会延长1-2个月,也就是说有大半年是在准备阶段,但公司人员的工资、社保和公积金都需要支付,这样烧钱让私募更积极“保壳”。


上海某私募咨询服务公司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协会对首发产品的审核和私募的实缴能力要求十分严格。“我们最近帮客户做首期代发产品,募集账户这边要提交进一步的资料,证明资金的募集去向,包括具体标的,和方向。还有实缴这块也要审核,包括资金的投向、资金的实缴能力都要审核。”


 “保壳”难做实质审查


对私募来说,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后,还要发行首只私募基金产品,这也是私募基金“保壳”兴起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而目前看相关部门对“保壳”的风气难进行实质性的审查。


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2016年2月发布的《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公司登记成功以后6个月内必须发行备案第一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在6个月内成功发出首只产品,在私募行业被称为“保壳”,为帮助私募达到目的,券商以及中介机构的相关业务也应运而生。在业内人士看来,“保壳”显然和监管倡导的投资精神相悖。但是,对于“保壳”产品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托管机构和备案机构都很难作出有效的审查。


汇付信息华东业务总监刘德多表示,托管部门只能审核资金是否按时到了基金合同约定的账户,但无法评估投资的项目是否真实,提交的项目材料是否准确。基金业协会的审核则主要集中在政策监管层面,但也很难对投资的方向做出实质审查,这就给了“保壳”可乘之机。


刘德多认为,“保壳”导致一些虚假的投资,尽管不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毕竟是一种不良行业风气。同时,为“保壳”而进行的虚假投资也会带来统计数据的失真,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更重要的是,6个月内发产品的规定,初衷应该是杜绝那些为了买卖壳而拿牌照的现象,现在‘保壳’还在盛行,达不到杜绝买卖壳的目的。”刘德多说。


股权私募壳价值水涨船高


私募壳价格水涨船高。北京某私募中介透露,股权私募的壳价格已经涨到100万以上。“现在备案特别难,协会要求提供资产证明,实缴资金必须大于25%。股价等新的规定出来,股权的壳可能要涨到150万。”


上海某私募人士表示,现在申请股权类私募比较难,买壳也不容易,股权不能一次变更,需要持续好多次,非常麻烦。


上述北京中介人士表示,目前新的私募壳全部不能转让,只能转让老一点的私募壳。“现在有转让或者收购私募壳嫌疑的,都得注销。老壳安全一些。但是太老的壳还需要做尽调,很可能公司还有陈年烂账。”(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林雪 燕西 彭明)


本文章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订阅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阅读8676
举报0
关注信托网微信号:xintuo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信托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信托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信托网

微信号:xintuowang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