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别再让“失陪宝宝”成为中国式育儿之痛

作者: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5-23

近日,一批创意公益广告在北京朝阳门地铁站悄然上线,其画面与文字立即引发社会尤其是年轻父母的关注与讨论。这个公益广告不仅线上舆论沸然,线下地铁站点更是成为都市白领父母停下匆忙脚步、默默驻足观看的思考地,并称之为“失陪宝宝心声站”。 



这批画面的主人公是13位宝宝,和普通宝宝不一样的是,这是13位“失陪宝宝”。画面中,每个宝宝都说着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心声,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失陪”现状。


 “爸爸,你为什么总让我等一会,

一会到底是多久”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


而画面中小宝宝的心声,是现代家庭的缩影.当宝宝开心的想要跟你玩他心爱的玩具车的时候,要等你结束一局飞车游戏;当宝宝想要你跟你一起玩皮球的时候,要等你看完这场世界杯。总让宝宝等一会儿,一会儿到底是多久? 手机、电视等……这一道道无形的屏障,让我们听不见身旁孩子的稚嫩“抗议” 。


[陪着≠陪伴,宝宝根本需要的不是你的时间,也不是你的空间,而是爱!]


“爸爸,你陪陪我,我很快就睡着啦”



白岩松在《白说》里直言:


时代的速度太快了,谁也不敢踩刹车。这是个体焦虑的缘由,而整个群体,焦虑也是共性。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无止境追求高效、追求方便快捷。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曾几何时,妈妈的双手也曾慢慢晃动摇篮,妈妈的嘴也曾哼出美妙的歌曲让我们安然幸福的入睡。如今的时代,有多少宝宝只能听着ipad里的故事失望入眠,只有手机里的音乐为伴。那些叔叔阿姨的声音,虽动听,却不暖。


[陪着≠陪伴, 宝宝这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做你的宝宝,你不想好好陪伴他吗? ]    


“爸爸,你回家我都睡着了,别忘了亲亲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画面中泪眼睡去的宝宝,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家的意义,但他却能最敏感地感知到父母的爱。专家表示,人们对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即使记不住,也会以内隐记忆的方式,被深刻烙印进大脑里,虽然这些事并不能想起来,但会缓慢释放在整个人生中,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我最喜欢跟妈妈来游乐场了,

要是妈妈不玩手机就更喜欢了”

 


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与女儿的亲子关系是很好的榜样。夏天的时候,女儿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在她肚皮上画了一个大脸。每天临睡前,还会在女儿的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等埋进去,逗得女儿又生气又开心。钱钟书因此深受女儿的喜爱,他就是女儿的大朋友,深深懂得“陪伴”的意义。


可现代的、本该陪伴孩子玩乐的儿童乐园,却相反地成为家长固有的闲谈之地了,带宝宝来到游乐场,告诉他们:“去玩吧”,就开始了自己的“休闲时间”。刷手机、看剧、聊天,仿佛这里是自己的“游乐场”。


陪着≠陪伴,宝宝爱玩,但是她更爱的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玩!


北京,这个永不停歇高速向前的城市,每日的地铁人流近1000万。经过地铁的每一个父母,他们或是刚刚狠心丢下宝宝赶去上班的妈妈,或是因为加班又遗憾错过了宝宝睡前故事的爸爸,出门前宝宝哭喊的小脸可能还在眼前,宝宝睡前的那句“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可能还在耳边,他们在经过“失陪宝宝心声站”时,相信这些失陪宝宝的心声最能触动他们心里的那片柔软。如果说工作、学习这些客观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当你回到家中时,又是否全身心地给了宝宝高质量陪伴?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忙碌向前。中国有多少“失陪宝宝“,我们无法估算,但可以预料的是,无论宝宝群体的物质需求如何得以满足,宝宝的精神教育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宝宝是中国的未来,只有沐浴在高质量陪伴中成长的宝宝,才有可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灵及品格,未来才拥有更自信的展现与更大的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56年专注研制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奶粉、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联合倡议,将每年的5月28日定为宝宝专属节日——中国宝宝日,并希望所有的父母从现在开始加入“528新鲜陪伴一小时行动”不仅为宝宝送上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5月24日连续四年摘取食品界“诺贝尔奖”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的飞鹤奶粉,以其天然含有的OPO,带来新鲜•易吸收的独特体验与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健康成长;更同时承诺在家中放下手机等,高质量陪伴宝宝一小时,与宝宝开心玩闹、对宝宝耐心说话、陪宝宝用心喝奶,温暖深情互动。


 

隐性失陪并非个体现象,而是时代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关注“失陪宝宝”群体,携手营造“高质量陪伴”的国民意识,别让“失陪宝宝”成为中国育儿之痛!


即刻行动,点击阅读原文,测试自己是否是满分父母

特约发布

阅读8949
宝宝 
举报0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号:guancha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观察者网

微信号:guancha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