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从“4000多的工资条”,看券商的三六九等……(附名单)

作者: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5-24


作者:亦非台,来源:格隆汇,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近,随着某申万投行员工拿着4000多的工资条“哭穷”,“申万降薪”事件“刷爆”了金融圈。


更有段子手更新了新的证券圈鄙视链:从前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在行内并称为“沪上三屌丝”,而从今天开始,前二者正式离队,申银、万国、宏源才是最新的“沪上三屌丝”。


投行在国内券商营收占比上虽然不高,但是一直算是券商的门面部门。原以为西装革履,年薪百万,进入人生巅峰,蓦然回首,却成”金融民工“。4000多的工资条让其他行业的吃瓜群众大跌眼镜,然而券商从业人员”看天吃饭“的特点从来未变,行情不好的时候的吃紧也是见怪不怪了。


还记得2016年同一时期十多家券商的员工集中在社交平台“爆料”吗?


“一入投行深似海,考试次次都歇菜。同行数钱喜颜开,奖金何时才入袋。”这样的打油诗开启了2016年券商投行人员的“比惨”竞赛。甚至还有用气“藏头诗”的:“入贵司已几载,事缠身少开怀,线渐退现雪色,匣早空最无奈”。

“裁员”、“降薪”、“年终奖停发”,多么熟悉的词语,难道我们的券商商业“寒潮”又来了?还是说“讨薪”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下面我们先看一下券商行业近年的工资变化吧。

01

行业”寒冬“未过

牛市来了,公司扩张招人,熊市来了,公司裁员降薪,这是券商历年以来的周期现象。因此薪资水平一定程度能反映,这个行业目前过得好不好。通过统计国内上市券商的历年薪酬费用和披露的员工人数,我们得出部分公司人均工资水平如下。


从数字上看,的确,券商行业的降薪明显是从2016年开始的。到了2018年,从再次传来多家券商再次调整薪水的消息来看,预计行业的平均年薪还要降,预计会到达30-40万元之间。

但是这一看这两年最多恢复到2014年的水平而已,毕竟2015年有牛市呀。这30-40万的人均年薪跟别的行业比那也是很高的呀。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牛市闷声发财,熊市哭穷讨薪,这一届投行人士有点过分了呀。

然而同一家券商,薪酬分化十分严重的。2017年券商年报不完全统计,去年至少有24位券商高管的年薪超过500万元。券商的基层人员和新人想说”宝宝,心理苦呀“。

我们先看一下券商的薪资结构:

1、每月都发的基本工资(按照目前招聘信息看,硕士6000+元,本科4000+元)

2、每月都发的绩效(也叫奖金预发,行业与申万流传出来的占工资的30%-50%比例大同小异,前面发了多少,最终会在年终奖那里扣)

3、年终奖

那么我们用晒工资单的这位申万小伙伴作为例子来推测一下。目测这位小伙伴应该是投行的一个基层员工,基本工资大概6000元左右,到手工资接近5000元,原本绩效大概也是4000元左右,这样加起来“名义”月薪能有1万元。按照2017年申万人均工资在36万元左右,预计投行的年终奖有30-40万左右,扣掉每个月的绩效,那么年底年终奖有30-35万元不成问题。


但是现在申万薪酬制度直接把绩效这部分拿走,打算年底统一发。这对一二线负担高房租、高房贷的员工的确造成流动性风险,这也难怪为啥申万的“暖心老总”会提出50万的过度基金,帮员工缓解压力。

不过最让行业人士担忧的是,到目前为止2017年的年终奖还没有发,再砍掉每月绩效收入之后,年终奖也调整了绩效考核的标准。


那么为什么券商要做出这样的调整呢?无非两个理由:1、过去的业绩审核不同一,绩效考核机制落后;2、每个月都提前计提绩效,牛市没什么,但是熊市会不会支不抵收就有点难说了。

绩效考核调整,再加上业绩下滑,难免让券商员工心中一凉。结合2018年一季度券商投行部门的收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券商依然在”过冬“。

上市券商整体的投行业务收入下滑近三成。从收入结构来看,投行业务收入在营收中占比从 2017 年一季度的 12.06%,下降至 8.61%,占比下降 3.5 个百分点。


除了2016年熊市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监管的从严态势。整体行业实行”去杠杆“,社会流动资金减少,IPO发审委为了减弱公司上市融资带来的”吸水“效果。特别是新的发审委履职之后,在2018年IPO的过会率持续下降。2018年一季度首发通过率为 43.24%,而2017年通过率为79%。


IPO 首发共计 37 家,募集资金 398 亿元,增发 101 家,募集资金 2552 亿元。而去年同期,IPO 首发达到了 135 家,募集资金是 696 亿元,增发 165 家,募集资金 4910 亿元。同比来看,数量和规模都大幅缩减过半。

所谓”患难见真情“,有勒紧腰带共患难的,但是有的券商却相反。在薪水方面,有的券商非减反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行业分化加剧,下面我们看看“寒冬”之下,哪些券商过得好,哪些过得差。

02

行业分化,不进则退

有人欢喜又人愁,有人降薪有人加薪,整个行业并非都对员工不友好。在申万宏源陷入降薪风波之际,同为沪上券商的海通证券却传出了要上调员工薪酬的消息。

最近,海通证券向各位职工代表提出了关于海通证券2018年固定薪酬调整的议案,表示为了调动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保持公司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要对各层级员工的薪酬标准进行调整。

“按照调薪比例向基层倾斜”的原则,以总部和分支机构各层级员工现固薪标准(含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的5%至20%为增加额。在总部,调整后,部门总经理增加固薪的5%,职级最低的员工增加固薪的15%,中间各层级员工的固薪增幅由上至下逐级递增。

对比各家券商人均工资数据看,2017年也并非所有企业都进行降薪的。起码一些“财大气粗”的券商反而涨了工资。从这里我们看到在下企业的差距从员工薪水开始。


正如网友向申万的小伙伴提供了三条新的出路:金融科技路线(华泰广发),牛逼资管路线(中信),精品投行路线(中金)。

可以看到工资上的分化明细那看出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的分化越来越严重,某种程度反应了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周期总是周而往复,对于中小券商来说,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难做是早就摆在面前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说到底,券商竞争的还是“获客”,但是兴起的互联网券商迎面“杀”来,为了弯道超车,中小券商必定在牛市时候选择扩张员工,提升费用获取市场。这就是为今日之“降薪潮“埋下伏笔。


可以看到2014年牛市的开端,券商之间为了加大竞争或多或少的持续扩张了人力规模。但是,中小型券商明显扩张的速度更快,这导致了如今熊市来临后面临较大的费用缩减压力,而相对大型券商则游刃有余得多。

众多券商连投行这个”面子部门“都不顾,仍要缩减费用,更何况其他部门。在券商中销售类的人员始终占大多数,而这部分业务人员这两年薪资条件无疑是更苛刻的。

下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行业主要的上市券商及其一季度的表现。通过下图进一步可以看出券商的“三六九”等。


从业绩上看,第一梯队的无疑是能够保持联系营收同比回升的只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大证券和西南证券。除此之外,其他券商在2018年Q1都面临进一步下滑。

从利润上看,第一梯队的是利润延续增长的企业,其中只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和光大证券。

从经营效益上看,进一步可以看出券商的“三六九”等:

第一等,有效缩减经营成本并且业务持续回暖的。其中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山西证券及西南证券。这四家企业,除了西南证券其他人均工资都保持上涨,说明这一梯队经营效益最高

第二等,费用上升,但是业务有效增长的。其中有申万宏源、光大证券、第一创业和国泰君安。这部分企业反周期策略,在下行周期中加大费用以加大市场占有。虽然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费用的上升很有可能是被动提升的。

第三等,就是其余券商。这部分券商要么主动缩减费用,但是依然没有走出“寒冬”,要么采取积极的策略导致费用上升最终依然无法提升业绩。

个人投资者或职业在整体经济如一叶扁舟,人情行业的形式,判断“赢面”大的企业对个人投资和职业发展都只管重要。

公司的实力分化,导致员工待遇的分化,待遇的分化最终会加速人才的流动。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一个行业的下行周期是帮助我们分辨优质公司的筛选器。而企业人才无疑是高度竞争行业中企业的”护城河“。目前看来,如中信及华泰等龙头企业更具优势。


03

结尾:

对于投行人士来说,未来其实有不少盼头:

1、如今监管部门以时间换空间,解决过去上市违规、”IPO堰塞湖“等问题。完成向注册制的过度期,未来有望重新加速。

2、新经济独角兽快速过会,国外红筹CDR等蓄势待发。而相关的改革已经在港股市场得以执行,港股市场如今的上市潮,未来可能在内地得以复制。

3、期货延伸品市场需求强劲,场外期权市场每年规模越来越大,利润可观。

4、去杠杆、去产能仍在持续,深化后期会涉及大规模重组整合。

未来小型券商越来越难生存,IPO业务做不下来,发债也很难发出去,通道业务也停了,投行没钱赚。政策和资源都在向大券商倾斜,无论是新经济上市、港交所改革,还是CDR回归,预期都会通过大券商进行。总体强者恒强趋势不会改变。

相比内地的不确定性,港股市场改革以执行,不少企业已经加速往香港上市,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香港券商的估值依然很低,其他的相信不用我多说。



欢迎转发点赞支持见闻君

阅读8387
举报0
关注华尔街见闻微信号:wallstreet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华尔街见闻

微信号:wallstreet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