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汉字真的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玩!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5-25

↑↑点击上面蓝字读史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汉字是一种独特且美丽的符号,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贯穿了中国古今,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灵魂与原始图象艺术的精神,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意涵。


我们从小就学习汉字,似乎像呼吸一样自然,也难免会忽略它的美。试问,你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背后的故事吗?


汉字不只是简单的线条,虽然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有些汉字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但仍还保留着象形文字的灵魂,文字形象与事物本身之间也还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惊讶地发现,汉字竟然可以这么好玩!



在原始社会,人们最初过着采摘野果、野菜充饥的生活,树上有果子就摘果子吃,地上有菜叶就采菜叶吃。你看“采”这个字,上半部是一只手,手指向下采摘野果的样子。

汉字画——采摘之象

春天来临了,燕子从湖面低空飞过,茶树生长快速,不断地冒出新鲜枝叶,茶农们正忙着采摘,累了就在树下休息。

这幅汉字画一共介绍燕、生、叶(葉)、采、休五个汉字。


[cǎi]


字义说明:风采;许慎解释,采是摘取的意思,由爪与木组合而成。


说文解字:“捋(luō)取也,从木,从爪。”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手摘取草木之姿造字。最初上半部画一只手往下摘取的样子,下半部是一棵长了果实或嫩叶的树木(图1);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图3 →图4,属上下结构。


常用词汇:兴高采烈


采摘来的瓜果和野菜没有吃完,或者吃剩的瓜果子与根茎往地上一丢,没想到,过些日子竟然又长出新的可以吃的东西,于是人们渐渐有了耕种农作物的观念。

 

汉字画——谷物之象

田里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有禾、黍、麦、来等作物。稻穗成熟后,农民在筛子上拍打出稻米。

这幅谷类作物图介绍禾、黍、麦(麥)、来(來)、米等字。

 

 [lái]

字义说明:来去的动作词,古时视为麦类之一;许慎解释,来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麦,一茎两穗,像芒刺之形。与来有关的字,有莱、徕、涞等。


说文解字:“周所受瑞麦来麰(móu)也。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yí)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整株来的形象造字。上半部描绘来的秆与叶子,下半部画来的根部(图1、图2);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 →图3。

常用词汇:礼尚往来 继往开来 信手拈来

 

随着耕种作物的逐渐增多,作物播种后,为了方便管理,人们便将耕地划分成一片一片的区域,也就形成了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农田。

汉字画——农田之象

一片农田,田里长满了草,田中央有位农夫正用耕地的力翻土,泥土上留有动物踩过后的脚印。

这幅汉字画介绍田、草、力、番等。

 

[tián]


字义说明:耕种的土地;许慎解释,古时种植谷物的土地称为田,属象形文字,由口与十组合而成。与田有关的字,有佃(diàn)、男、町、奋、界等。


说文解字:“ 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属皆从田。”

字形说明:采俯视角度,取田埂之形造字。

画出四周的田埂与中间农作物一纵一横交错的样子(图1);字形结构未变:图1、图2 →图3。

常用词汇:沧海桑田 瓜田李下


耕种作物的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发明了许多的农用器具。最早的农具多是由石、骨、角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在我国西南地区就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农具耜(sì),耜是古时人们用来翻土的农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牛犁出现之前,耒(lěi )耜是人力整田的主要农具,也因此耒耜成为古时农具的代名词。


耒耜的发明同时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而力的古字画的就是古代农具耒的形状,上边有长柄,下端弯曲分开的部分是耒头。

 

[lì]


字义说明:力气;许慎认为力是人身体筋脉的样子,而后世文字研究学者则认为力应当是一种农用工具,作者亦将力视为农用工具。与力有关的字,有功、助、努、动、劳等。


说文解字:“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灾。凡力之属皆从力。”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力之形造字。

最初画出上半部的木杆,下半部为翻土器(图1、图2);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 →图3。


常用词汇:力不从心 力争上游 力排众议

 

除了采摘和种植,人们也会通过打猎获取食物,小动物喝水聚集的湖边就是猎人们最佳的狩猎场所。

汉字画——湖边之象

许多动物聚集湖边,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动物们的身影,象、鹿、兔、马、牛、羊正在湖边喝水。

从这幅汉字画中,我们可以认识象、鹿、兔、马( 馬) 、牛、羊等字。

 

[tù]

字义说明:动物名;通称兔子;许慎解释,野兽种类之一,像一只蹲坐着的动物。与兔有关的字,有冤、逸等。


说文解字:“ 兽名,象踞,后其尾形,兔头与㲋头同。凡兔之属皆从兔。”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兔子蹲踞之形造字。

最初画出头部并且强调耳朵的部分,下半身则强调肢体与尾巴(图1);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 →图3。


常用词汇:兔死狗烹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就离不开山与水,对于那些居住在水边的人们来说,水中的鱼、虾、贝类不仅是主要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若将这些鱼虾、贝壳拿到市场上去卖,还可以获得收益。

汉字画——捕鱼之象

夕阳西下,三只乌龟悠闲地在沙滩上缓缓地爬行。渔夫将手脚打开张大以便固定渔网;在他左边的男子头上插着一支发簪,是一位已成年的男子。今天是两人丰收的一天,网里有许多的鱼与贝类。

这幅汉字画介绍龟、沙、大、网、夫、鱼、贝等。

 

[yú]


字义说明:水中脊椎动物,用鳃呼吸;许慎解释,鱼是水里的一种虫类,属象形文字,鱼的尾部与燕子的尾部相似。与鱼有关的字,有鱿、鲔、鲜、鲸、鳗、鲑等。


说文解字:“ 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

字形说明:采俯视角度,取鱼全身的形状造字。最初是勾勒出鱼头、鱼身、鱼尾,中间以交叉线条表示鱼鳞,同时画出两侧的鱼鳍(图1);古时画出鱼之全角,今则简化成表示鱼头,田表示鱼身,灬表示鱼尾;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 →图3。


常用词汇:鱼目混珠 鱼水之欢 缘木求鱼

 

而靠近山林的人们,自然不会错过森林赠与的财富,不仅在林中打猎和采摘野果,还会砍伐林中的树木用来制作一些生活用品。

汉字画——森林之象

秋天到了,树叶飘落下来,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眼前是笔直的树木,不远处有小树林,眺望远方隐约可见一片茂密森林。伐木工用一把刃面锋利的刀砍向树干,将一棵树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拿来当床,另一半则削成片,准备当柴火使用。

此幅图介绍了木、林、森、刀、床(牀)、片等。

 

[sēn]

字义说明:森林;许慎解释,森表示树木多且密,由木加林组合而成。


说文解字:“ 木多貌。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三棵树之形造字。

画出树干、树根与树枝之形(图1),用三棵树代表许多的树。字形线条结构略有改变:图1、图2 →图3,属上下结构。


常用词汇:森罗万象 门禁森严

 

食材获取之后,生食容易生病。一次闪电落在大树上引发的天火给人们带来了启发,直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于是就此从生食进入熟食阶段,食物也变得更加美味。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用途的食器。  

汉字画——器皿之象

有几口大鼎正在煮菜烹肉,另一个鬲器正在蒸米饭,鼎与鬲不断地冒出气来,当饭菜与肉都准备就绪,就用器皿盛饭,将肉类放在豆器上,汤汁倒进缶里,并装了一壶酒,人们边吃饭边用酉喝着酒。

这幅图介绍了鼎、皿、豆、壶(壺)、缶、酉、鬲、气等。

 

[mǐn]

字义说明:碗、碟、盘、盆之类器具的统称;许慎强调,吃饭时用来盛饭菜的器具,属象形文字,像豆器一样可以装食物。与皿有关的字,有杯(盃)、盎、盅、盘、益等。


说文解字:“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凡皿之属皆从皿。”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器皿的形状造字。

画出器具的器身与底座,上头凹槽可放置食物(图1);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 →图3。

 

每当农作物丰收后,人们都会隆重地举办各种庆祝丰收的活动。庆典活动中除了供奉神灵食物外,有时还会用歌舞来娱悦神灵。传说中,葛天氏在劳动中发明了乐舞,“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了。

汉字画——丰收之象

为感谢神灵保佑农作物丰收, 族人正在举办一场庆丰收的活动,大家开心地聚集在一起,有人弹琴,有人吹奏龠,有人身体文身,有人跳舞。

这幅图介绍了丰(豐)、琴、龠、文、舞等。


[wǔ]

字义说明:跳舞;许慎解释,由舛(chuǎn)和無组合而成。


说文解字:“乐也,用足相背,从舛,無声。”

 

字形说明:采直视角度,取人跳舞之姿造字。

画一个人双手双脚打开,手持舞具(图1);演变至今,字形线条结构改变:图1、图2 →图3,属上下结构。


常用词汇:龙飞凤舞 欢欣鼓舞 闻鸡起舞



以上图文内容整理摘自《汉字好好玩》,张宏如 著


阅读9207
汉字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