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警惕】14岁男孩突发脑梗险丧命!凶手竟是很多人都有的坏习惯!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05-25

ning话你知


提到脑梗塞,大家总会和中老年人联系起来!但是近年来,许多年轻人也纷纷“中招”。


近日,江西一医院便收治了一位只有14岁脑梗小患者,还在读初中。


what?究竟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人民日报、科普中国、杭州日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晨报


患者小胡这样描述病情:

坐凳子上突然往旁边倒

坐不住、没力气。

  经过检查,

医生诊断胡同学得了脑梗塞

像这样年轻的病人

医生表示还是第一次收治

南大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熊申生:

“溶栓大概一个小时以后,

他左上肢肌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他就能动了,肌力稍微差一点,

比正常人稍微差一点。”

熊申生医师说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治疗效果

跟送医及时有很大关系

像脑梗塞这类病人

在发病后4个小时之内

进行溶栓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小胡同学这么年轻就得了脑梗塞

跟他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南大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熊申生:

“第一个是熬夜,

还有这个小朋友非常喜欢喝饮料,

这些都是不健康因素

(发病)应该跟这些是有关的。”


其实,糖为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对身体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多喝含糖饮料真的会导致脑梗吗?


  近日,美国发布的一项新成果显示:喝含糖饮料会提高死亡率。这项新研究选择了17930名45岁以上无卒中史、心血管疾病史和2型糖尿病史的中老年人。


  经过平均长达6.9 年的跟踪随访后,发现含糖饮料摄入量最高的一组(平均每天600 毫升)比摄入量最低的一组(平均每天25 毫升以下),发生冠心病的几率高两倍,全因死亡率高20%。另外,超重人群的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体重人群还要高12%。


  哈佛大学的专家分析发现:如果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将增加26%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增加16%中风风险。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重者不仅可能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


常喝含糖饮料还有哪些危害?


1.导致龋齿


因为酸性或者甜性的饮料直接接触牙齿的牙釉质并破坏它,二是因为甜饮料导致体内钙的丢失,从而让牙齿变得更为脆弱。


2.导致肥胖


每克糖会带来4千卡的热量,1200ml含糖饮料所带来的热量就约等于成年女性一顿饭的热量。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比不饮用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1.7倍。


3.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在含糖饮料中存在的糖是单糖和双糖,容易被消化吸收,造成血糖的迅速升高,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4.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含糖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5.脂肪肝


摄入糖分过量会造成脂肪积累,并损害胰岛影响其功能,同时引起肝脏的脂肪过氧化,引发肝纤维化等病变。


6.骨质疏松


含糖饮料喝得多,会带来骨折危险增加的趋势。


7.代谢综合征


大量的糖分摄入会对身体,尤其是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高胰岛素血症。


合理建议

1.  含糖饮料含有很高的热量和食品添加剂,营养素含量较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专家建议3到17岁的青少年人群少喝含糖饮料。


2.高糖食品属于加工食品,与天然食品比,不仅糖含量高,有的脂肪也高,建议少食或每天选择一类,如含糖饮料、糖果、冰激凌等。


3.  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充分的水果、蔬菜、谷类,适量蛋白质。


4.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本。


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健康生活习惯很重要!不抽烟不酗酒、不熬夜,起居要有规律,荤素搭配合理,适量运动。


另外,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喜、暴怒等精神刺激。

编辑:谢韵宁  责编:陈广泰


右下角点个 健健康康


猜你喜欢

【惊呆】结婚三年妻子两度流产,一查原因...丈夫傻眼了!男同胞们可要注意啦

【提醒】必知!这种癌早期6大信号!最难发现、扩散最快还最致命!

【曝光】市场营业员自曝黑幕:烂水果是怎么一口一口喂给你吃的?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送我一颗小心心

阅读8819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