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股市】A股仍处于震荡期,建议立足于防御——机构观点汇总(2018-06-19)

作者:市值管理俱乐部 来源:市值管理俱乐部 公众号
分享到:

06-19

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如有好的文 章、建议,请发至微信号szglclulgm359@163.com

【股市】A股仍处于震荡期,建议立足于防御——机构观点汇总(2018-06-19)

来源:网络综合


华泰证券:


大盘观点:

市场连续调整之后,投资者对于未来行情更加谨慎,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信用风险暴露等均对股票市场形成压制,部分投资者选择防御为主,降低仓位,但乐观者认为市场估值、情绪已到低点,指数向下空间有限。

行业观点:

钢铁地产等板块有分歧,主要分歧点在于未来信用松紧情况。谨慎情绪下,部分投资者中长期看好消费医药等板块,认可其业绩和估值。


广发证券:A股仍处于震荡期,周期股“折返跑”时机已成熟


美国周五公布关税清单短期可能抬升A股风险溢价,反而给周期股提供布局良机。建议优先配置国企占比较高且经历了充分调整的大周期龙头(钢铁/煤炭/地产),战略配置供需共振、政策倾斜的大众消费(零售/纺服/食品),成长挖掘Alpha景气度持续向好(医疗服务)。主题关注一级市场投资回暖下的AI、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去杠杆力度超预期;中报低于预期。


安信策略:建议立足于防御,增强配置石油化工等


当前市场总体处于震荡寻底阶段,外部面临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美贸易摩擦仍有反复;信用违约风险延续致社融剧减,考虑到决策层对去杠杆态度依然坚决,货币政策暂时尚未出现转向迹象,表外和债券融资持续收紧;国内过高的流动性预期和当前资金面紧平衡矛盾难以调和,A股市场资金面偏紧。建议首先立足于防御,增强配置石油化工、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等。


天风证券:


策略大势研判:

即便短期还有下跌,也是未来的布局时机。股价中已经反应了较为悲观的预期。我们认为中美作为最重要的大国,其经贸关系对全球影响巨大,应该有底线。即便美国不按规则出牌,那么我们也会以内需来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市场中期逻辑并未遭到破坏!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反映了相当悲观的预期,估值水平已经比较低,其中金融股的估值接近2014年明斯基时刻的底部,后续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在高位运行,长期来看经济将向着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升级、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驱动的新经济动能将不断加强。居民资产配置将从房地产转向标准化金融资产,外资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正在加快布局股市,因此,从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仍具有相当的配备价值。短期如出现超跌将带来布局良机。由于市场短期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仍然比较大,特别是美国方面一意孤行,计划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这可能导致市场阶段性超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将为中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的良机。

观点:

1、对大盘不悲观,往下空间也并不大,对于蓝筹股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泡沫。

2、相比于指数,更危险的是股权质押。过去1年多,股市其实一直在纠偏和还账。13-15年的牛市,主要是并购和各种市值管理手段推升,最典型的就是股权质押。当时最流行的逻辑就是大股东股权质押-->体外培养项目-->上市公司高价收购-->推高市值继续质押。这种操作给了上市的小公司乌鸡变凤凰的机会。对此市场给小公司、壳公司、垃圾股系统性地高估,长期享受估值溢价。而此轮去杠杆以来,上市公司表外融资渠道以及并购转型渠道纷纷被堵住,其结果现在小公司几乎没有了弯道超车,迅速做大的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是强者恒强,各细分行业龙头的份额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

3、其实13-15年的牛市还叠加了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流量从PC端的集中,到移动端的分散,重新抢夺入口,带来了很多变革创新的机会,而现在,移动端也大局已定,小公司而言同样没有机会,靠单一IP,项目很难成功。所以从投资角度,应该持续关注行业内大公司,优质公司,小股票估值会港股化,长期处于折价状态,而壳价值也会持续下跌。

看好:地产,保险,银行。



国泰君安:市场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当前市场对经济存在悲观情绪,担心内部经济去杠杆,外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综合影响。但市场大可不必过于悲观,一则我国经济内生动能增强,中周期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经济韧性不可低估;二则我国去杠杆带动的金融周期回落属于主动可控式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有压力,但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失控的可能性不高。

  

国泰君安认为,目前有着明显的证据表明,我国目前处在中周期向上阶段。在设备投资方面,2016 年以来持续复苏,企业改建投资逐步升高。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改建投资增速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在进出口方面,数据表明我国内需强劲,尤其是与企业投资相关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今年1月至5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处于10%至15%区间,要远远快于去年,但同时我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原因是进口明显加快。而进口货物中, 这两年变化最快的是原材料(铁矿石、铜、原油等)和企业设备,如金属加工机床、工业机器人的进口。

  

2014 年以来,高新技术行业,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通信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行业高速发展,业已初具规模。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高新技术投资贡献制造业投资达15%左右,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新技术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达20%至30%。而且,高新技术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和成熟行业融合,大大地改进我国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经济结构向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这些都带动整个经济生产效率的提升。

  

国泰君安预计,未来几年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要在2020年达到2.5%,当前只有2.1%。随着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及各地积极开展产业引导基金的投入,我国新兴行业的发展势必在未来3年仍然保持高速发展并最终主导整个经济。



方正证券: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将发生变化


本周市场继续下跌,5月经济数据出炉后,市场担心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叠加对信用收缩以及贸易战升级的担忧,风险偏好持续受挫。我们回顾了2010年以来投资、出口、消费以及金融、财政、创新等方面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基建投资在四万亿刺激之后增速大幅回落,2010年5月13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同年10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基建投资快速下跌趋势有所缓和。综合来看,本次对冲经济下行的着力点可能会在新型基建、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升级领域,继续鼓励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贸易战方面,短期有升级的迹象,中美贸易博弈是长期过程,发生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较小,市场的预期将会逐步收敛。综合来看,市场目前处于底部位置,不必过于担心。一方面从估值角度来看,全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目前估值为22倍左右,低于熔断后28倍左右的估值,和14年18倍的左右的估值相隔不远。另一方面,虽然近期指数表现不佳,但创历史新高个股数显著增多,意味着优秀公司在逐渐脱颖而出,下跌是难得的布局机会。6月份行业配置角度关注两条线索,一是二线消费龙头,二是一线科技龙头,重点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化工、银行等。


中信证券:事件密集窗口已过,如何布局?


上周回顾:A股市场表现偏弱。上周除了绝对估值偏低的银行、券商、公用事业和部分具有“短缺经济”特征的周期品外,其他板块表现都乏善可陈,市场有明显的流动性短缺迹象。但是,目前A股的金融板块历经半年调整之后估值偏低,未来发生类似2月份快速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小。另外,上周几个重大宏观市场因素集中落地,A股市场事件密集冲击的窗口已过。

 

事件密集窗口已过,如何布局?宏观和事件因素对A股影响最密集的一周已经过去,策略上,后续行业布局才是关键。A股很可能已经历史性地进入到加速分化局面,缺乏竞争力的公司可能会长期跑输市场。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压制A股风险偏好的3个“痛点”(中美分歧、信用紧缩、基本面预期)会逐步修复。而短期内,市场加速优胜劣汰,外部宏观冲击阴霾仍在,依然要重申6月月度策略的基调:市场仍旧会选择阻力最小的方向寻找确定性的品种,我们认为,市场情绪偏弱时就选短期确定性高的品种(受益于供需失衡的周期品,绝对估值足够低的金融),情绪缓和后可以选中长期确定性高的品种(消费+医疗+新能源车),其他的都难以成为核心主线。

 

周期:“短缺经济”的受益者,短期确定程度高,有避险功能。从中国供给侧改革发力的煤炭、钢铁、水泥,到全球范围生产的上游资源品(铜、锡),再到具有产业结构调整/产能升级趋势的行业(如半导体),近期“短缺经济”现象在周期行业中逐渐蔓延开来,我们认为,本质原因是全球经济分工和产业结构变迁(尤其是中国)带动供给端快速调整(低端的东西都不愿意生产,但暂时又找不到新的低成本的承接方),而需求依旧维持着缓慢的增长,二者在时间维度上的错配带来了部分工业品阶段性的短缺,这会造成部分周期行业短期盈利具有极高的确定性。

 

消费+医药:中长期高度确定,坚持底仓配置,回调是机会。消费和医药中长期确定性高且认同度强,但是前期涨多了,估值略高,有调整的压力(而且已经在发生)。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会不会调整,而是会不会杀估值中枢,我们将之拆解为三部分来看:1)传统的耐用品消费白马(家电、家居、汽车)。这部分长期的驱动力(品牌化带动的集中度提升+城镇化)仍然强劲,并且伴随着近期低线城市对人口的一系列吸引政策,还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拉动居民的耐用品消费。2)前期涨幅巨大的二线消费品类。通常这种依靠新品类、渠道、品牌推广等原因获得一段时间持续高增长的消费品公司,在增长逻辑被实实在在的业绩证伪之前,基本不大可能主动去杀估值中枢,况且目前市场还在给确定性机会以溢价。3)医药。我们很难分析医药合理的估值水平该是多少,但是站在策略的角度而言,能够确定的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医药控费降价最终必将推动创新研发并带来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并且我们几乎能够看得到最终的头部企业会是哪些,相比于其他很多行业竞争格局不明晰的创新驱动型行业,这是医药行业最大的确定性。

 

新能源车:产业链下游中长期高度确定,中上游短期高度确定。除了消费和医药,另外一个我们认为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且确定性足够高的行业板块是新能源车,不过如果按照时间维度去划分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确定性程度,应当是:1)短期确定性程度:上游原材料>设备>电池>下游整车>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2)中长期确定性程度: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车>汽车电子>电池>上游原材料>设备。

 

工业自动化+网络安全+SaaS+军工+传媒娱乐:这一组行业的发展空间都是目前典型的公认的具有较高确定性,但是到底哪些公司最后能够脱颖而出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行业,商业模式尚在探索,竞争格局不明,我们认为仅适合作为反弹进攻之用。

 

风险因素:信用风险集中爆发;中美分歧加剧。


西部证券:沪指3000点临考,A股估值处历史低位


A股上周震荡回落,沪指接连创出调整以来新低,3000点整数关口面临考验,创业板指数也跌破1700点大关。盘面上,各板块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局部热点的活跃更多来自于个股的表现,板块效应和赚钱效应缺失,使得市场交投情绪低迷。虽然外围消息面并不乐观,但在国内经济和政策保持稳定的背景下,A股经过调整,自身的估值水平也进入历史低估区域,对后市不必过于悲观,预计沪指中短线仍将在3000点一线延续筑底走势。

 

从上周盘面表现来看,大中小市值品种之间的运行风格依然差异较大。在相对弱势的格局里,资金显然更愿意抱团权重、白马以及抗周期板块而寻求防御。具体来看,一方面,虽然银行、保险及券商等金融板块没有明显活跃的迹象,但其走势相对抗跌。配合 贵州茅台等白马龙头品种走强,金融板块起到了积极的护盘作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的情绪。例如,上周五,地产板块走强,更是有助于夯实沪指在3000点一线的下档支撑。但另一方面,中小市值品种为主的各类题材和概念板块则估值水平较高,使得这些板块仍存在较大的估值回归压力。另外,部分活跃的品种多以个股表现为主,难以形成持续性的板块效应,自然也难以提振市场人气。整体来看,当前A股并未摆脱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在做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板块轮动节奏较快,且持续性也相对欠佳,这也将延长指数筑底的时间周期。

 

外围消息面不稳定,无疑是导致A股运行重心不断下移的影响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影响更多是市场短线情绪的释放。鉴于我国经济和政策依然保持稳定,A股市场的宏观运行环境依然稳定。

 

首先,从经济数据来看,虽然5月份贸易顺差数据大幅收窄40%左右,但得益于我国对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了进出口的稳定增长,整体外贸数据依然保持平稳。国内内需持续增长,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推进,经济仍将延续L型的走势。其次,在货币政策调控上,央行并未跟随美联储加息而调整政策性利率,结合前期定向降准和扩大MLF担保品的举措分析,预计未来央行将更加注重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利率等传统工具与MLF、公开市场操作等新型工具之间的平衡。加强对市场流动性预期的管理,也能更好地实现对流动性精准调控的目标。

 

回到A股的估值水平来看,A股的市净率PB值正在进入历史低估区域,这无疑意味着指数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根据的统计,从历史上看,全部A股的市净率水平低于2倍PB的时期分别是2005年中旬、2013年年底的1.7倍左右和2014年中旬的1.5倍左右,都对应着重要的底部区域。随着沪指回落至3000点附近,目前全部A股的PB值也已经来到1.8倍左右,距离最低值非常接近,这意味着3000点左右可能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底部区域。

 

底部的构筑往往是一个反复和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基于对后市并不悲观的判断,在操作策略上,建议不宜继续盲目杀跌,而是应该趁指数反复筑底的过程中逐步加大仓位配置,可重点关注券商、银行和地产等为主的权重类板块以及新能源汽车、5G和节能环保等代表未来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板块。


平安证券:

2018年策略半年度报告:从趋势定价到风险定价


中国市场投资者长期擅长趋势定价。在2016年之前,中国大类资产的走势在大部分时间一致性非常强,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趋势及相关性规律,比如信用债涨势比利率债好,小盘股涨幅比大盘股大,而一旦当市场发生风险的时候,规避趋势下跌策略是市场参与者首选,同时博弈政策拐点寻找市场拐点。A股市场在2016年之前是较好的趋势投资市场,市场暴涨暴跌以及风格快速转换,都为优秀的趋势投资者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2018年的金融市场行至年中,我们发现资产固有的趋势变动以及相关性规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原因:第一,监管形势全面趋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成为中央的首要任务,去杠杆防泡沫等政策都来源于此,严厉的监管政策环境和向下的金融周期使得资产的定价产生了逻辑上的重大变化。第二,市场开放趋势逐渐加大。市场双向开放金融加快,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样带来定价机制的互通,海外成熟的价值化的定价机制对于A股的影响长期看是越来越大的。我们认为未来A股市场需要投资者更加具备风险定价的能力,来应对市场趋势性变动下降,局部或者部分资产风险暴露增加的市场环境。避险在短期仍非常重要,但风险释放后的机会应是股票市场中长期真正的机会所在。


展望2018年下半年,我们从周期的角度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三重周期下行压力。第一,金融周期下行压力。监管趋严和风险暴露的过程,使得金融机构在信用扩张领域日益谨慎,金融的杠杆扩张逐步受限,本轮金融周期下行势头日益明显;第二,中周期上行是支持中国经济在2017-2018年一季度经济复苏超预期的核心原因,但我们认为本轮中国中周期的复苏进程开始进入尾声,短期需求的快速回落和信用增速的明显下行可能是拖累中周期复苏的原因,2018下半年短期需求的下行成为经济周期的主导因素是大概率的。第三,房地产周期下行。严厉的房地产政策和长效机制逐渐建立的预期,使得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转弱,2018年下半年房地产仍处于下行周期。从周期对于资产配置的影响来看,2018年下半年周期下行压力增加将使得债券的配置价值持续高于股票的配置价值。


2018年金融政策仍将围绕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展开,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防范同样是监管的重要目标,国内资产的核心风险隐藏于杠杆之下,在结构性去杠杆和大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推动下,风险逐渐浮出水面,无论在信用领域还是股权领域的风险,仍将处于风险加速去化的过程之中。2018年下半年5大风险值得市场警惕和关注:第一,非标收缩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减少,企业经营和融资风险上升;第二,信用违约增加的风险;第三,资产价格存在短期下行压力带来的风险;第四,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第五,上市公司并购业绩承诺兑现风险。此背景决定了2018年股票资产难以出现大的系统性向上的机会,而结构性的风险释放则需要投资者主动回避,逐步关注部分板块和上市公司在价格大幅调整之后投资配置价值可能会逐步体现。


市场开放是A股市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变化正在逐步发生,从互联互通额度大幅上升,到MSCI,到独角兽回归,再到进一步开放(沪伦通)。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必将在中长期给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海外机构的定价逻辑和定价机制未来将在A股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海外投资者在A股的定价权已经出现上升趋势。例如在消费领域,海外资金的偏好和投资习惯已经开始影响到市场的定价。另外由于中国投资者可以日益增配海外金融资产,国内和国外的定价总体水平的差异长期来看也将出现收敛的趋势。其中,港股和A股的估值差收敛趋势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


2018年宏观政策从供给侧改革逐步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转型。体现了中央推动经济转型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甚至于美国对中国贸易战也围绕限制中国的产业崛起过程,在海南、雄安、大湾区等2018年最重要的区域规划中支持新兴产业布局也成为规划的重点。整体我们认为,房地产金融行业要部分让利给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则推动传统向新兴转型是大方向。因此证监会在推动CDR和IPO绿色通道的过程中,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认定为“独角兽”行业。


从趋势定价到风险定价,市场的操作难度显著提升,但资本市场的机会也往往蕴藏于风险之中。投资建议方面,建议投资者应该在2018年下半年逢低布局,长期布局行业快速增长趋势,短期寻找低估和安全边际。我们认为在新兴成长和消费领域中长期来看将存在趋势性向上的机会,而相对低估值的金融地产也可能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倘若大幅下行,国内市场需求相应承压下带来上市公司企业盈利大幅下滑以及相应信用市场的违约冲击的流动性风险;2)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在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下,倘若金融监管出台政策出台节奏超出市场预期,中小金融企业经营压力也会加剧,流动性会遭受较大负面影响。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大也会给国内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来源:网络综合)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市值管理俱乐部》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值管理俱乐部》致力于中国市值管理等领域深度好文精选、精读。推送文章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联系方式:微信szglclub)

--------------

______________

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传递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投资最新前沿理论研究,探讨市值管理前沿实践;搭建上市公司、各地国资委、上市公司股东等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及机构投资人,新三板董事长及核心团队等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

市值管理俱乐部:好的建议、想法欢迎致信微信szglclub,或发邮件至lgm359@163.com。



阅读9019
立足 机构 观点 
举报0
关注市值管理俱乐部微信号:szgl-clu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市值管理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市值管理俱乐部

微信号:szgl-clu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