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青春,就是一场活埋和重生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6-19


14岁的沃尔夫冈被推进坟墓,活埋了。



[感化院]用最令人绝望的镜头,宣布了青春的终结。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德国电影,在自始至终的苦闷氛围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反抗与毁灭的故事。


[感化院] 2015.6.25(德国),720P资源更新


影片IMDb7.2,豆瓣8.4,是彩色版的[四百击],精神虐待版的[熔炉]。在一种与梦幻色彩完全相反的冷峻叙事中,问题少年沃尔夫冈被继父送进感化院,在那里接受“正常化”教育。


理由是再普通不过的青春期特质:倔强、不听话


在1968年的美国,这不是问题,嬉皮士正在高喊着“要做爱,不要作战”;在法国,这更不是问题,“严禁‘严禁’”是五月风暴的口号。


但在德国,这都是问题。


第三帝国信奉的国家至上与种族主义,在战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身上荡然无存。他们不再关注集体事业和共同使命,更加追求自由和个人主义。


这代人与忙着“战后经济重建”的父辈有着严重的代际冲突。


弗莱斯塔特感化院,就是德国天主教会为了这群问题少年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



现实与象征



[感化院]极其写实,在故事发生地拍摄——位于下萨克森州的弗莱斯塔特感化院,当时属于西德。


联邦德国


说是感化院,实际上如同青少年管教所:集体生活,服从命令,劳动改造。


所有人都睡在同一间屋子里,还有专门的值班“老师”看守;早上要像阅兵一样接受院长的“审查”,然后去挖一天的矿砖;吃的是清汤寡水和带毛的肉。


全部是还原事实。


宿舍里开了个窗户,坐着值班“老师”


有教会里的“弟兄”称呼,却无教会里的仁慈


再次以上帝的名义,压迫童工


就这种饭菜,还经常减半或者干脆没有


监狱同款的饮食起居和体力劳动不算什么,最可怕的还是虐待。不光老师对孩子们拳打脚踢,“一人犯错,全体受罚”的规则也让他们无法团结、霸凌事件横行。


霸凌,其实早就成为了默认管理方式之一。


霸凌者管教新来的沃尔夫冈


霸凌者是类似班长的存在,他带头唱歌、坐在饭桌的正中间、给老师点烟,就连饭菜也比别人好些。


霸凌者资历最深


给老师点烟,是需要资格的


想起了巴结老师但对同学尖酸刻薄的班长?


事实不是这样,他只是清醒地意识到反抗没有用了而已。在感化院的几年里他经历了什么,是可以猜到的。


因为这里的人和事,好像是个轮回。新来的都宣称反抗到底,直到少年意气被磨平,成为压制新人的帮凶。


沃尔夫冈是他的翻版,他是沃尔夫冈的未来。


沃尔夫冈:“他制不住我,永远。”


1945年以后,德国有80万名青少年被关在3000个这样的感化院中;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受害者在网络上控诉;2010年,联邦政府正式通过了赔款补偿议案。


“我57岁了,刚学会上网,1963年在教会感化院当童工。”


[感化院]被称为对80万青少年迟来的道歉。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电影再现了西德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恐怖故事,在真实感化院的拍摄中,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同样让人难以承受。



影片虽然写实,还原度很高,但同时也运用了很多象征手法。


比如标志着集体觉醒与反抗的音乐,被没收了收音机,他们仍然高唱民谣歌手里奇·海文斯的《自由》。



还有伊甸园般存在的果园,种着寓意着自由与诱惑红色番茄,沃尔夫冈在这里“偷食禁果”,遭到毒打。



当然还有天主教会,感化院的教育是对教义的莫大讽刺——不让孩子通过教堂或灵修接近圣灵,而是用暴力和劳作去虐待他们的身心。



这些感化院里的青少年本身就是种象征。


沃尔夫冈抗争与毁灭的故事,既是典型的德国历史反思,也是一个寓言——无论是被活埋还是自杀,都是反抗的结束,青春的消亡。


青春期是人类反叛精神最极致的体现,然而它终将走向坟墓。



活埋与重生



除了对受害青少年的关怀外,[感化院]还是部青春片。只不过和普通青春片不太一样,它更多地表现出了青春的悲剧特征


这点很难得,大部分青春片都在讲校园爱情故事,只有少部分在真正剖析青春:[阳光灿烂的日子]讲到了荷尔蒙与性启蒙,[壁花少年]讲到了敏感与不安,[伯德小姐]讲到了自我的否定与接受。


[阳光灿烂的日子]IMDb8.3,豆瓣8.8,[壁花少年]IMDb8.0,豆瓣7.9,[伯德小姐]IMDb7.5,豆瓣7.9


[感化院]则通过特殊时代的具体故事,交代了青春的普遍悲剧本质。


青春是悲剧性质的,这种悲剧不是国产青春片理解的“堕胎”和“车祸”,而是来源于注定消失的反叛精神


因为荷尔蒙不会永远分泌旺盛,因为成人社会不欢迎反叛者。


在《黄金时代》,王小波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感化院]里的“活埋”,[发条橙]里的“治愈”,都是受锤的过程。只不过阿里斯更为极端,更为反人类。


凭借着青春的冲动与整个社会做抗争,结局只能是悲剧的。


不良少年阿里斯接受治疗,消灭犯罪欲望


重生后的沃尔夫冈告诉我们:青春,就是一场活埋和重生。没有人真正死亡,也没有人真正活下来,我们都被“治愈”了。


沃尔夫冈,似曾相识?


但我们最接近悲剧英雄的时期也就在青春了,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充满苦闷、压抑,电影还是偏爱青春的故事。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无需《圣经》或教会,自带反叛精神对抗世俗,自带强力意志对抗虚无。


无奈后来的升学、毕业、工作、房价将他们一下下从自命不凡锤到甘于平庸。


那些永远都处在青春期的人,最终改变了他们不满意的世界。


影迷互动


有哪些令人深刻的青春片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看电影


新最全的电影周边电影票免费送

最黄暴和最有深度的电影解读每日定时定量推送

想不出你为何还不立刻关注看电影微信号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阅读9665
青春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