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上市近9年市值增长10倍!覆盖人口超10亿!这个横跨亚欧美的商业帝国靠的是什么?

作者:新财富杂志 来源:新财富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6-21


2009年10月30日,爱尔眼科登陆A股市场,9年高增长让爱尔眼科的市值从上市初期的69亿元到目前超过700亿元,增长了10倍左右,并跻身创业板市值前三强。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先后建立240余家专业眼科医院,覆盖全国人口超过10亿人;与此同时,爱尔眼科在美国、欧洲和香港开设有百余家眼科中心。


爱尔眼科耕耘15年后,一个横跨亚欧美的眼科帝国已经成型。


不过,公司董事长陈邦认为,爱尔眼科现在才18岁,成长刚刚开始


陈邦将爱尔眼科的发展主因很多归结于“天时”和“地利”,即国家医疗改革和巨大人口基数的红利。


但作为后来居上的经营范本,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合伙人计划”等创新都为后来者争相模仿,与此同时,爱尔眼科人才梯队,科研水平早已跻身第一军团。


此中发展脉络,显然不是一句“时势造英雄”可以概括。


日前,证券时报系“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爱尔眼科,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对话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探究这家从中国医疗产业中脱颖而出的“黑马”,如何成长为A股市场的“白马”。


而在陈邦规划的未来之中,爱尔眼科又该怎样走向“成年”,最后成长为中国医疗产业中的一家现象级企业。 


来源: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



采访: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图右)

嘉宾: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



01

中国医疗产业中的一家现象级企业


作者:邢云

部分问题:

1、爱尔眼科作为医疗企业,面临政策变化非常大,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些波折,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最后发展成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眼科连锁医院?

2、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医疗改革政策,像两票制,降低医院的药占比等,这对爱尔眼科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3、请介绍一下当前眼科医疗市场,未来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爱尔眼科未来五到十年会有30%以上的增长,这个依据是什么?

4、我们把公立医院的眼科,还有城市的眼科专科医院作为竞争对手,和他们相比,我们爱尔眼科的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

5、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五大生态,构建眼健康生态圈,请介绍一下五大生态,未来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6、公司具体业务布局怎样规划,今后公司的业务机构是不是有什么侧重点?

7、公司医院目前分布还是以湖南、湖北为主,将来其它地区的扩张会否对某些区域有所侧重?比如说有些空白地区?

8、今后在内生增长方面我们会否做的更多一些,还是会通过外延扩张来加速我们的发展?

9、公司在2014年探索了产业基金模式,在体外加杠杆培育专科医院,目前这方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比较成功的医院培养起来了然后注入到爱尔眼科的?

10、我们在激励方面有股权激励,还有合伙人计划,这个合伙人计划是什么模式,它的效果怎么样?

11、你做近视眼预防,大家都不近视了,你这个屈光业务怎么做?对你的业务有一定影响吗?这好像看上去是个矛盾的事情?

12、除了合伙人计划以外,我们在人才战略方面还有哪些计划和设想?

13、公司现在是国内最大的眼科连锁医院,但是中国人讲究居安思危,陈总在竞争格局方面是怎么思考?



“爱尔眼科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缩影”

成孝海:爱尔眼科是在2003年成立的,作为一家医疗企业,面临政策变化非常大,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些波折,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最后发展成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眼科连锁医院?

陈邦:最初我们是通过跟公立医院合作成立科室方式进入了医疗市场,通过几年运作,我们对医疗市场就非常熟悉了。2000年,国家颁布新政策,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把医院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并允许社会资本开办营利性医院。

那个时候我们觉得,要长久在这个行业内把它做深做透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因此2002年我们开出第一家爱尔眼科医院。

2003年1月,我们拿到营业执照,这也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前身。在创建过程中,因为每个地方政策还不是那么配套,在前面几年发展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执照难办、医保政策未覆盖,医生不好引进来等。

还有你要做医院的话,资金是大问题。因为以前都是国有医院,医院资产不能抵押,因此我们在资金上也遇到过问题。总之我们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是通过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后来政策是越来越好,以前是允许,后来变成支持,现在就是大力推广,允许社会资本或者是吸引社会资本来进入医疗市场。所以说爱尔的发展也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爱尔首先享受到了国家医疗改革的红利,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才有今天的爱尔。

成孝海: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的医疗改革的政策,像两票制,降低医院的药占比,药品零加成,门诊下沉,还有三甲医院停止门诊等,这对我们爱尔眼科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邦:这些政策出台,对医疗行业影响很深远。就爱尔眼科而言,国家出台各种医疗政策,我们都会研究并顺应政策。从眼科特色来说,首先它的药占比比较低,我们的药占比大概只有营收10%,其它大部分都是手术收入,因此国家在药品方面的政策对我们有利,但对整个行业,特别是综合医院可能影响比较大。至于其它一些政策,医保政策、两票制等等,我们一是按照国家政策办,再就是看怎么样根据行业特点自身做一些调整。

“眼科非公医疗未来会占据优势”

成孝海:请陈总介绍一下当前眼科医疗市场的一些情况,未来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我看陈总讲,我们未来五到十年会有30%以上的增长,这个依据是什么?

陈邦:眼科最初在很多国有医院都不受重视。眼科当时就是患有白内障、眼底、青光眼等症的病人,规模比较小。

但随着爱尔眼科为主的非公医院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前治不了的很多眼病,现在都可以治了,眼科也慢慢发展成一个大科。眼科市场的未来整体发展,我觉得体量每年会有15%-20%左右增长。爱尔眼科是非公医疗的龙头,应该会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所以我认为爱尔未来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五到十年内,我觉得是比较有把握的。

市场格局上,在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未来非公医疗这一块,可能会占据优势。现在的市场格局是公立医院总体加起来还占60%-70%份额,非公医院可能占比30%。但是通过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我认为这一比例可能会发生较大转变。

成孝海:我们把公立医院的眼科,还有城市的眼科专科医院作为竞争对手,和他们相比,我们爱尔眼科的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

陈邦:刚才说了眼科服务市场上,公立医疗仍占优势,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型城市,还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像北京的同仁医院,广州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上海的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这三家医院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技术底蕴、学术科研方面都占据优势,在中国还是一流水平。

但是爱尔眼科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部分省份,逐步追赶公立医院,并取得一定成绩。目前,爱尔眼科在全国很多省市,在手术量、门诊量、营业收入,甚至是学术科研能力已经赶超当地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虽然也在成长,但是非公医院,特别是爱尔眼科,因为体制、资本上的优势,它会成长得更快一点。未来在北上广深这些中心城市,我们希望打造几家世界级的眼科中心,能够跟顶尖公立眼科医疗机构并驾齐驱。

“五大生态构成眼健康生态圈”

成孝海: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五大生态,构建眼健康生态圈,请陈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五大生态,未来我们是怎么一个发展方向?

陈邦:按照爱尔眼科的战略规划,我们计划打造国内医院网络、国际化、移动医疗+社区、科技创新、医疗金融和健康保险五大生态。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是以医院网络为基础的体系,爱尔创造了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中国国情的分级连锁模式,即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很好契合了中国医疗资源分布。因为医疗资源都是在大城市集中,反而是地级市、县医疗资源缺乏,而75%以上的人口都在基层。

我们第二个生态就是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社区、村镇海量的眼健康小屋协同,做14亿人的眼健康管理。在线上眼健康管理这一块,我们已经布局两三年,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大力推进的项目。

第三个生态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爱尔眼科通过资本、机制,设计了全球科技创新孵化基金,围绕眼病和视觉科学,涵盖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搭建一个国际平台,来推动人类眼科治疗技术的进步。

第四是我们的全球化生态布局。众所周知,爱尔眼科的全球化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在中国做到一定体量以后,在前年我们投了中国香港的医院,为什么第一步先在香港?因为香港的医疗模式跟欧美一样,但是它又身处中国,适合作为爱尔眼科海外布局的跳板。

投完香港以后,去年上半年我们就收购了一个美国的精品眼科中心;去年下半年,我们收购了欧洲最大的眼科集团ClínicaBaviera,它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地有80家眼科中心。

爱尔收购ClínicaBaviera以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眼科集团,而我们收购ClínicaBaviera有三点考量:一是迅速将它的技术移植到中国,提高我们眼科治疗技术;第二,因为国外医疗做的比较早,可以帮助爱尔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三它的财务指标不错,能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虽然进行了几项海外并购,爱尔眼科定位还是有限国际化。五年以后,等爱尔在中国做到各方面顶尖后,我们再向全球发展。

第五个生态是我们的医疗金融。从医疗消费分类来说,患者有一部分是非医保病人,如果需进行屈光手术,可能需要医疗金融的服务。因此爱尔的控股股东筹备成立健康保险公司,我们这个健康保险定位于专注眼健康保险。

这五个生态都是环环相扣,最终将形成一个大的眼健康生态闭环。

“内生发展为主外延扩张为辅”

成孝海:具体业务方面,我看到近视眼手术、白内障手术等毛利比较高,眼后端的业务毛利率好像低一点,业务规模也不是特别大,还有视光业务公司发展很快,今后公司的业务机构是不是有什么侧重点?

陈邦:爱尔眼科一直都是全眼科业务共同发展。

因为近视人群增多的原因,公司的视光和屈光业务都迎来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可能有7亿人近视,视光学解决配眼镜的问题,同时很多人觉得戴眼镜不方便、不漂亮,需要做屈光手术来摘掉眼镜,这个人群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总量每年在增加,所以屈光手术每年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

还有就是跟年龄相关的眼病,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加,2017年大概中国60岁以上人群将占14%,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将达25%,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到来,眼病的市场规模,将会呈现爆发性的增长。老年相关性眼病包括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等,白内障手术量现在比较大,但是跟欧美国家相比还是差很远。

此外,中国应试教育、电子产品使用,特别是移动端微信应用的风靡,都将推动眼病市场快速增长。

成孝海:我看了一下我们的医院目前分布还是以湖南、湖北为主,将来其它地区的扩张会否对某些区域有所侧重?比如说有些空白地区?

陈邦:有的,因为爱尔是从湖南发展起来的,所以湖南、湖北是爱尔眼科布局重镇。后来,我们全国布局,河北、重庆、四川等地也慢慢发展起来。未来几年,我们会抓几个重点地区:第一是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第二是京津冀地区;第三是以广东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因为上述三个地区实际是公司发展比较晚的区域,布局相对单薄。未来几年我们会重点发展上述三区域,使全国每一个地方都能平衡发展。

成孝海:今后在内生增长方面我们会否做的更多一些,还是会通过外延扩张来加速我们的发展?

陈邦:投资方向来说,我们是上市公司和并购基金同时进行,爱尔眼科财力足够,我们会用上市公司来收购和新建医院,不够则请并购基金来做这个事情。这样的话,目前公司收入结构基本上还是内生和外延双轮驱动

从目前公司的营收总量来说,内生增长所占比例是三分之二;并购医院为公司增厚的业绩是三分之一。

我认为,即使公司单体医院具备了一定规模,但是还远未到天花板,像我们武汉、沈阳、长沙、成都、重庆等地上市公司医院,虽然已有一定体量,几个亿的收入,但较长时间内它们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所以未来公司业务结构,内生增长还是主要部分;外延并购,我觉得在一定的时间内,只是补充。 

“去年9家体外项目并入上市公司”

成孝海:爱尔眼科已经不是我们在综合医院看到的那种眼科模式,而是一个全新生态系统。我们在2014年探索了产业基金模式,在体外加杠杆培育专科医院,目前这方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比较成功的医院培养起来了然后注入到爱尔眼科的?

陈邦:公司上市以后,当时募资也不是很多,一两年就用完了,那时候每年大概就新开几家医院。后来我们认识到,网点要布局快一点,就需要利用外部资金进行战略合作。

我们2014年开始就做了第一个并购基金,到今天,爱尔已经成立了五个并购基金。目前,投资项目进展都很顺利,跟合作伙伴关系也非常融洽。爱尔眼科利用并购基金在体外新建或收购医院,为上市公司储备了一大批优质项目推动网络快速布点,同时也规避并购前期的风险。去年,我们体外9家医院项目并入了上市公司。

爱尔眼科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家通过与并购基金合作,历经募资、投资、投后管理到并购纳入体内运行,最后形成网络布点闭环的上市公司。

成孝海:将体外的医院项目并入上市公司,这个合适的价格还是包括一定的溢价吧?

陈邦:有一定的溢价,我们认为还是合理的,当然这也是跟并购基金有一个博弈的过程。目前来看,我们跟并购基金关系融洽。当然,我们也是寻求那种方便沟通,价值一致的资金。因此,我们在挑选并购基金GP的时候,非常谨慎。

成孝海:这一块未来肯定还会有一些好的医院进到爱尔眼科,对我们的资金需求会不会有些影响?将来会否有更多的资本开支?

陈邦:这是肯定的,因为你收购的话,无外乎两种,一是自有资金、贷款,用现金收购;再一个是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收购。我们到时候会根据公司发展,选择合适方式来并入体外医院项目。

“未来中国30%眼科医生将在爱尔”

成孝海:我们在激励方面有股权激励,还有合伙人计划,这个合伙人计划是什么模式,它的效果怎么样?

陈邦:合伙人计划效果非常好。这个计划的出台,是因为医疗行业,特别是非公医疗行业,对人才的渴求需求量非常大。

上市后,我们做了三次比较大的股权激励。但是因为股权激励是在整个公司层面,我们为了点对点针对医生骨干激励,创造了合伙人模式。合伙人模式就是医生和核心管理人员共同组织一个合伙人企业,跟上市公司或并购基金一起来投资一家医院,赚钱了医生可以分红。而且你做得不错的话,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节奏来收购项目股份,合伙医生就可以赚取资本收益。这样,我们大大激发了骨干医生的积极性和创业激情,形成了爱尔共创、共享、共赢的合伙人文化。

现在爱尔全集团在中国有2万多名员工,3000多名医生,占到中国眼科医生的10%,随着公司医院网点扩展越来越多,医生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果公司提供一个这样好的共享文化,爱尔眼科就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当然,爱尔眼科未来还会创新各种激励模式。

成孝海:除了合伙人计划以外,我们在人才战略方面还有哪些计划和设想?

陈邦:人才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点。我觉得公司同时需要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因为这么多医院,必须要有大量医生,所以现在爱尔有中国眼科10%的医生,未来比例肯定会更高,到20%-30%。

怎样引进这么多医生?第一个是招聘;第二个是培训。爱尔在教育方面,除了有与湘雅联合创办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我们还可以培养硕士、博士。爱尔眼科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我们临床培训体系比较健全,也就是说我们的医生在爱尔这个平台上,他成长的会比在其他公立医院要快。

“我们一定是赚取合理的报酬”

成孝海:你做近视眼预防,大家都不近视了,你这个屈光业务怎么做?对你的业务有一定影响吗?这好像看上去是个矛盾的事情?

陈邦:爱尔眼科跟其他企业有些不一样,属于医疗行业。上市公司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对于医院来说,它有公益性,所以爱尔眼科一直是在公益性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方面寻求平衡。我们不会为了赚钱而赚钱,因为医生和病人信息不对称的,所以说我们一定是赚合理的报酬。

爱尔眼科的存在价值,我觉得是为人解决眼科问题,带来光明。我们的商业模式正实现交叉补贴,公司在高毛利业务上赚的钱将补贴那些交不起钱的患者。

将最好的眼科服务送到基层去,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我们要拿一辈子来做的事情。

成孝海:咱们现在是国内最大的眼科连锁医院,在国际上也是最大的一个医疗连锁企业,我看有一种说法,说公司没有竞争对手,但是咱们中国人讲究居安思危,陈总在这方面是怎么思考?

陈邦:说没有竞争对手是不对的。我们面临的竞争首先是公立医院。其次,因为爱尔领头,全国各地还是有很多非公眼科医院在发展。特别是爱尔在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好,市值也比较高,因此很多资本也进入眼科非公医疗。我们希望共同发展,一起努力把中国眼科做成世界的医疗高地。

成孝海:连锁医疗机构的股价都非常高,爱尔眼科市盈率也不低,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未来我们的业绩增长能够适应这样一种高市盈率吗?

陈邦:我希望公司股东能赚到钱,特别是长线股东。当然股票有涨有落,肯定有亏有赚,但我相信,只要长期持有爱尔眼科,他一定能赚到钱,因为爱尔眼科一直持续稳定发展,市值终究会反映公司价值。

02

特写丨民企来了大教授

作者:方岩


坐在我们对面的唐仕波,戴着金边眼镜,举止儒雅,睿智而健谈。

唐仕波

他是爱尔眼科总院长、副总经理,中国百强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他有一连串耀眼头衔,著作等身,用爱尔眼科副总经理、董秘吴士君的话说,在眼科界“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过,唐仕波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教授角色。

唐仕波1986年赴德国留学前后,多数时间在眼科界素有“南中山、北同仁”之称的中山眼科中心工作。他1996年就晋升为教授,1997 年获评博士生导师,如今已有数十名博士硕士弟子,是名副其实的大教授。

“我是2012年8月1号到的,建军节那天来到毛主席家乡。” 唐仕波清楚记得加盟爱尔眼科的日子。

当初为何从著名公立医院“转会”至民企爱尔眼科?唐仕波说,当时觉得全国医改搞了那么久,缺了社会力量,缺了医生参与,缺了非公经济,往下走越来越难。自己就想找一家好的平台,好的民营机构,看看能不能做点探索。“后来陈总(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找到我说,以前我们不找你,因为没条件,现在上市之后有底气有条件了,可以合作做点事情。”

不过,他和陈邦“约法”在先:“好的医疗机构必须要有学术,必须要有科研,必须要有科技创新,爱尔眼科要全方位发展,也得这么做。如果仅仅是让我来开刀做手术,给我算账挣多少钱,不是我的初衷。一个人两个手能做多少手术?我给你也挣不了多少钱。”陈邦的回答也很干脆:“绝对不需要你来做手术,而是要办教育,提升科研水平。”

唐仕波当初选择“脱公奔私”,他的很多朋友是反对的。“现在他们都认为我选对了。” 唐仕波说,“我来爱尔这几年,提出很多规划,大部分都达成了,甚至超预期。比如说教育,爱尔一直想办教学、办大学,前期已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并与中南大学达成意向性协议。我加盟爱尔不久,就被拉去与中南大学校长见面,他看我是专家,更有底气了,于是双方正式决定合办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这是中南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纳入国家正式招生计划。”

吴士君如此评价唐仕波“转会”:“我觉得唐教授来的时候是‘时势造英雄’,因为爱尔上市后,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公司也有财力去做长远的事情。唐教授加盟之后,就是‘英雄造时势’,把我们的医教研水平大踏步推向前进。”对于这次“引援”,陈邦也连连点赞:“唐教授带动了整个爱尔的医疗业务发展,而且是学术地位的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人才集群效应,不但能吸引国内一流人才,还能吸引国际人才。”

大教授有大情怀。如何鼓励社会办医,有着多年国外留学经历的唐仕波,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医改困难重重,一个重要症结在于没有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生看病是面对人的,面对老百姓的,医生如果没有参与其中,医改就很难推得动。智慧在民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民间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你给他挖条渠,水自然来了;你给他开一面窗,阳光就进来了。”

唐仕波急切呼吁,尽快改革医保政策。他说,目前国外医疗专科尤其是眼科,大多以诊疗中心或者诊疗门诊形式出现,很多眼科没有病房。因为近些年医疗科技发展非常快,都是非常微创的手术,病人不需要住院。国内则不然,老百姓总觉得到医院做手术,不住院不放心,而且医保制度比较僵化,住院才能报销,门诊报销有诸多限制。“我们应该尽快改革医保政策,这样可以把医保费用降下来,把钱用到刀刃上。”

唐仕波对国内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现在所用的很多医疗设备,没有多少是自主创新产品,而不像航天、高铁等领域,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也希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据悉,爱尔前不久携手境外公司成功研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系统,完全人工智能,能为缺少眼底专业医生的医疗机构提供便利。

“我希望五到十年,眼科领域的一些黑科技是由我们爱尔独创的!”唐仕波言语中透着豪迈。这,就是大教授的大梦想吧。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阅读9320
帝国 
举报0
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号:newfortun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财富杂志

微信号:newfortune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