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每年上万集电视剧,播出一次就消失,谁干的这破事儿?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6-16

文丨王彦    来源丨文汇报

原标题丨电视剧岂能成“快消品”


众所周知,快消品有两种属性:日常用、非耐用。比如食品、日化等,用完即抛。


但不知何时起,不少电视剧也成了其中一员——首播完毕,销声匿迹。


老经典频繁重播,新爆款速生速朽!


这些年,一直有个怪现象,《西游记》《亮剑》《新白娘子传奇》等首播距今十多年乃至30多年的老剧,能在不同频道反复播出,是为耐用品。



可近些年首播的电视剧里,虽然点击几百亿,看上去“爆款”频出,但却逃不掉“速生速朽”的命运!


至少从重播率来看,过去三年首播的剧集,除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少数派经得住常看常新,其余绝大多数“播完即抛”。



别说网上还有大把生存机会。事实是,电视台播放时观众是被动收看,网络点击却需要一种主动行为,少有人会专门花时间寻找不快。


每年上万集的电视剧播一次就消失

是谁在疯狂炮制“快消品”?


最新数据显示,2015-2017年,国产电视剧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剧集数量依次为394部、334部和313部。


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两三百部、近万集新剧只拥有一次生命。若按平均每集50万元至100万元制作成本来算,每年有耗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电视剧再见之后再也不见。


一位著名编剧大声疾呼:“电视剧成了快消品,何尝不是一种浪费!”



电视台宁播老剧,也不重放新剧,固然有购剧成本的考量,但观众的选择恐怕更为重要。


《西游记》《亮剑》能被不同频道反复垂青,无非因每次亮相都有人捧场。


《琅琊榜》在两三年内百看不厌,同样是因为每看都能有美的收获、细节的撷取,观众的神经依然会为剧中人的命运起伏紧紧牵系。



至于那些来时敲锣打鼓、走时骂声一片的低口碑剧,终究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是谁在疯狂炮制“快消品”?资本,资本,还是资本。资本的嗅觉里,内容不是王,大IP、明星、潮流,才是香饽饽。



资本操控下的创作,精雕细琢的匠心不重要,尽快变现才是关键。资本主谋的市场思维里,口碑创新低没关系,只要能在收视率中杀出血路,连差评也是可爱的。


资本为了跟紧潮流,一部《仙剑奇侠传》火了,《上古情歌》《幻城》《青云志》《轩辕剑》《那片星空那片海》《踏火行歌》《烈火如歌》等等,玄幻剧即便挨骂,也不曾断了明星领衔的前赴后继者。



一部《何以笙箫默》带出都市剧的悬浮拍法,之后几年随便凑一对明星就能复制粘贴出《放弃我,抓紧我》《繁星四月》《夏至未至》《爱,来的刚好》《何所冬暖,何所夏凉》《极光之恋》等等霸道总裁、傻白甜。



当然,资本的最终目的还是得赚钱。花大把钱请来明星,必然得靠另一种手段收回投资。怎么办?特效偷工减料,集数无限抻长。这就难怪,每年1.3万至1.5万集新剧里,跟风之作、注水之作、粗制滥造之作,比比皆是。


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的制作设备日益精进,观众却越发怀念技法朴拙的老剧了。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9325
电视剧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