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提醒】50年“阴谋”曝光!这东西能导致10种病,现在知道还不晚!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06-13



这个东西就是——糖!糖的可怕危害,曾经被隐瞒了50多年之久。很多人还不知道,或者是轻视糖的危害,现在知道还不晚!


来源:健康时报、中国新闻网、丁香园、中国食品报



5万美元“买通”科学家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


几家制糖企业组建了一个叫“糖类研究会”的组织,现在已经更名为“糖业协会”。


为了糖的市场销售,该组织向三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支付了相当于现在5万美元的薪酬,请他们发表有关糖、脂肪、心血管疾病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综述报告。



报告中引用的研究都经过该协会精心挑选,“加工”好的文章在1967年发表在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篇文章,把糖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描述得微乎其微,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责任几乎全部推给了饱和脂肪。


在这波操作下,糖顺利被洗白,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尽管有无数的人因为糖而死去,但糖的危害都没有出现在学术文章和官方膳食指南里,饱和脂肪则倒了大霉,独自承受骂名……



直到2016年,糖业协会的阴谋才被揭露发布出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过多摄入糖也是健康的敌人



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这项调查还提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2008年有调查显示,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糖摄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



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一口糖吃出10种病


1、高血压


美国心脏病杂志曾发文称,高糖饮食也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个关键部位,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糖尿病

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高糖饮食,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高糖饮食又可以导致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3、心脏病


研究发现,儿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饮料就能改善心脏健康状况,降低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儿童所喝的含糖饮料份数越多,他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


4、中风

日本大阪大学的专家小组跟踪了近4万名男性和女性达18年后研究发现,每天喝含糖饮料会使女性患中风的风险提高80%


5、子宫癌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很少吃甜食的女性相比,每周吃甜食2至3次的女性,其患子宫癌的风险会增加33%。如果每周吃甜食三次以上,患子宫癌的风险就会增加42%


6、乳腺癌

女性甜食摄入过多会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因为大量的摄入甜食,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就会增加,而早期乳腺癌的发生正需要大量的胰岛素,这样就会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7、影响智力

日本科学家发现,甜食吃得多居然会影响人的智力!研究发现,给老鼠喂高糖高脂饮食,结果发现大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大大减少,导致记忆容量缩小,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8、抑郁症


《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针对3400多名中年人的调查发现,膳食中含糖类等加工食品太多的人,患抑郁的风险可能增加58%


9、胆结石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另外,糖过多还会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10、痛风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美国调查显示,大量喝甜饮料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比不喝甜饮料的人高出120倍


学会控制糖的摄入


糖不是不能吃,只是在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一定要控制糖的摄入量。学会这几招减少“摄入糖”!




1、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2、若当天喝了蜂蜜水或红糖水,则之后最好避免其他甜的食物。


3、少吃膨化食品,雪饼、鲜贝、虾条等。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4、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5、少做红烧菜肴,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最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6、少吃肉干、肉脯、话梅。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7、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


✦无糖中创造甜味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味剂不是营养素,不会产生能量,也不能被人体利用,喝下去的甜味剂会加重身体负担,可损害肝肾。


✦低糖食物,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了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g)。



编辑:卓佩仪、郑文威 责编:陈广泰

糖虽甜蜜,不要贪吃哦!

右下角点赞


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信运维沙龙活动首页


随手点个❤

阅读8890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