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岁男孩野外游玩后,后脑勺多出个恐怖的东西…此病还会人传人!

作者:辽沈晚报 来源:辽沈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6-21

大连4岁男孩嘉嘉去野外游玩,

未料蜱虫钻进了他的后脑勺!

如果引发蜱虫病,将有致命风险



震惊!野外游玩蜱虫钻进后脑勺


6月15日,家长带着4岁的嘉嘉到野外游玩。返回家中,家长发现嘉嘉的后脑勺上有个虫子。此时,虫子已经钻进皮肤里。试图移开,它纹丝不动,可感受到“咬合”的紧密程度。


怕孩子出现意外,家长连忙把嘉嘉送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检查,医生怀疑是遭到蜱虫叮咬,并建议家长立即带着孩子到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


被蜱虫咬伤,一旦引发蜱虫病,将会有致命风险此时,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当晚,在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的努力下,钻进皮肤的蜱虫被成功取出。此时,家长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蜱虫刚发现不久即被取出,嘉嘉暂未出现其他较为严重的症状。


蜱虫叮咬引发后果难以想象


蜱虫俗称草爬子,蛰伏在草丛、植物或牲畜皮毛间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周伟说: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叮咬人体时它会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因而许多人被咬时往往察觉不到。





一般来说,在叮咬后24小时至48小时,症状较轻的可能只有叮咬痕迹,重的可能会有水泡,伤口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

人体遭到蜱虫叮咬后,

一旦引发蜱虫病,

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蜱虫病是被蜱虫咬伤后,

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死亡率高达20%到30%。




发病表现

蜱虫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至70岁,起初症状类似感冒,可持续性发热达40℃以上。患者多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可伴有败血症、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进而危及生命。



接诊4例患者,1例死亡1例危殆


记者从市六院感染科获悉,今年5月以来,医院接诊了4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虽经医生全力救治,但还是有1名患者不幸离世,另有1人情况危殆。


提起这两名患者,周伟连连惋惜:


01

患者

不幸死亡的患者是瓦房店人,女性,今年65岁。从当地医院送过来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入院当天就离世了。


02

患者

另外一人则是瓦房店复州城人,同样是女性,今年63岁。女子在当地莫名出现了发烧、拉肚子、意识模糊等情况,当地医院考虑为病毒感染。后来,家人把她送到大连市内治疗。


医生将患者的血样送到大连市疾控中心进行病原体检测,确诊为蜱虫咬伤。不过,女子却始终想不出,自己是在何处被咬伤的,因为她没有任何被叮咬的不适感。同时,经查体,身上也没有遭到叮咬的痕迹。


医生分析,她可能是在野外活动时,遭到了蜱虫叮咬。由于患者不知情,延误了救治的时机。后虽经医生全力救治,但女子已处于危殆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周伟说,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蜱虫病的发病机理暂不明确,而且没有特效药物予以治疗。



蜱虫病可“人传人”


周伟提醒,蜱虫病可“人传人”,直接接触蜱虫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陪护者或医护人员,或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被病毒感染。


去年,市六院收治了一例“人传人”患者。这名男子在护理母亲时,母亲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男子在处理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结果被感染了病毒。幸好,因为患者年轻力壮,症状也相对较轻。




遭叮咬后尽快就医 别自行“拔虫”


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在皮肤上,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拉扯、拍打,一旦处理不当蜱虫头部和口器断裂在体内,会刺激虫体释放更多毒素到体内。市民被咬伤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尽量不要自行在家摘除。


到野外活动注意防护


每年接诊的蜱虫咬伤患者有95%来自农村,

基本都是野外游玩

或是在田间务农作业时被咬伤的,

来自市区内的蜱虫叮咬病例不多。

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

生活在城市里无需过分担心会遭到它叮咬。


此外

市民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活动后,

离开时要仔细检查

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医生提醒:

蜱虫对动物的体味比较敏感,在草地游玩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容易成为目标。

野外活动时,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勿把皮肤暴露在外,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要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同时,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 



热点NEWS推荐


微信订阅号逆天改版!我已哭晕在天台…


来源:半岛晨报、海力网 首席记者 满文飞  实习生 邵宽明 

编辑:丛林

保护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阅读8735
举报0
关注辽沈晚报微信号:lswbw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辽沈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辽沈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辽沈晚报

微信号:lswbwx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