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可“数字鸿沟”前,老年人如何玩得转?

作者:青岛电视台今日 来源:青岛电视台今日 公众号
分享到:

06-16

点击「青岛电视台今日」可快速关注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72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60岁及以上的群体只占整体网民的5.2%也就是说,网络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要远低于年轻人。

预约出行、网上缴费、微信聊天……这些年轻人动动手指就可享受服务的网络生活方式,对老年人来说,却是一道“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

让老年人难享网络红利



家住崂山区同安路附近的李女士今年77岁,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到小区附近的一家银行窗口取一些现金,或者购买一些短期理财产品。虽然李女士知道如今有更方便的网银服务,不过上了年纪的她还是喜欢老方式。



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来银行办理私人业务的客户群体,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靠近社区的银行网点,老年人客户的比重甚至能达到8成左右。


这些电子银行业务都需要用到智能手机或电脑。此外,智能手机还涵盖了扫码支付、软件打车、网上订外卖等便捷服务。然而这些服务,老年人群体的使用率极低。在市南区一家超市的收银处,记者观察发现,20分钟之内,使用扫码支付的老人只有两名,而年轻人则有7名。




一边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另一边老年人群体却很难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红利,有人形象的把这种现象称为“数字鸿沟”。都说“科技改变生活”,然而这种“数字鸿沟”,却让老年人群体日渐被边缘化。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青岛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为17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9%,老龄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如何保障老年人共享“数字时代”的便利,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造成数字鸿沟的原因到底在哪?这种鸿沟又该如何帮老人跨越?


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青岛大学智慧健康老龄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朱礼华从去年开始从事“数字鸿沟”的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后他发现,老年人与网络时代脱节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接受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以外,更主要的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慢。



朱礼华认为,由于不少老人都是处于独居或者空巢状态,所以社区组织集体学习、公益组织定期举行培训都是解决数字鸿沟的有效办法。在市南区湛山社区的微信课堂,每周三和周四都有二十多位老人到这里学习,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学员有82岁,小的也有60多岁,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机上的各种APP了。



不过专家也指出,作为家人,应该充分理解老年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渴望,在教授他们智能产品的相关内容时,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此外专家还建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种智能应用的开发商,应该在产品的使用步骤、操作界面、字体大小方面的设计上,兼顾老年人的感受,推出更加智能的产品。 


微观点

您的父母也面临这种“数字鸿沟”吗?

如何帮助老人跨越呢?

阅读8807
老年人 如何 
举报0
关注青岛电视台今日微信号:qtvtoda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青岛电视台今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青岛电视台今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青岛电视台今日

微信号:qtvtoda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