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参加完奇葩大会,他把高晓松的微信删了。这个任性的家伙让你用444块感受“死亡”,还说“没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作者:BestList 来源:BestList 公众号
分享到:

06-14


点击题目下方“bestlist”帮你搜罗全球好物


本文授权自开始吧旗下自媒体:有束光(ID:onelight01)




死亡,一个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触碰的词。


一个心理咨询师,临终关怀志愿者,却非要在热闹的上海建一座“死亡体验馆”,让大家不仅和死亡“亲密”接触,还要回过头来,好好想想——


我到底要怎么活着?


2018年3月的奇葩大会,录制棚里灯光明亮。

花枝招展的众奇葩中,

冒出来一个创办死亡体验馆的“特别人类”,

带着他们玩了一个“死亡游戏”。



有人冲着丁锐问,

“大哥,我想问一下,

‘死’一次要多少钱?

丁锐停顿了一下,

回答,“四百四十四。”



选手们绷不住笑了,

“太贵了。”“死不起。”



丁锐很无奈,作为死亡体验馆“醒来的馆长,他已经不止一次面对这样的感想。对于把“醒来”作为一个鬼屋的人来说,444块是贵的,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或哲学课程来说,又极其便宜。


从16年4月4日(清明节)开始,“醒来”开馆,他就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而是一个人和人发生关系的场所,不仅模拟出了“亡”——灭亡的一瞬间,而且再现了死——走向亡的过程。


“我们的馆是活的。”外滩的钟声准时响起,丁锐说。

 


很多被死亡体验馆吸引的人,和丁锐聊过后,都会渐渐被他吸引。


采访前,我想,如果国内有谁要做“死亡体验”,那丁锐的经历,会让他是少数合适的人之一。


这个团队脱胎于“临终关怀”组织,说到临终关怀,大家总会带着敬畏之心。但是在丁锐看来,国内和临终打交道的很多人,让他看不过眼。甚至,像是把将死之人作为道具,来表演自己的慈悲。


他曾经接到一个培训计划的项目,以助老为名义,拿到了一笔拨款,需要在一年之中花掉。为了“利用”好这笔钱,原团队要培训一批60岁的老人,去照顾80岁的老人,称为“老人助老”专项基金。


“你觉得荒谬对吗?但是他真的存在。”丁锐说。



而国内这两年借助影视、小说对死亡的种种讨论,在他看来,更像是酒足饭饱之后,来点“狠”的东西来提提神,带有猎奇的色彩,而非对于死亡的真实讨论。


他曾经问过很多人:还有一个月生命你会怎么办?


大部分人都想象,会和爱人去哪里。然而,在他看来,最后一个月是你对自己的身体失去自主权的过程,你的身体,你的意识,无一可以做主,插个管子也好,大小便也好,通通被交在别人的手上,是个非常残酷的过程。我们想象死亡这件事时,却都倾向于把他浪漫化。


《天国的阶梯》中的海边死亡场景


所以他打算自己来做。


他找到了老黄,另一个神奇的人。在他的形容里,老黄负责焦虑,焦虑就是燃料,丁锐则是汽车,没有油是走不了的。


爬珠峰还有最后一百米,大家都在卯着劲往上爬的时候,老黄会站起来,为什么要爬山呢?他不管情况,不管他人,只管自己的疑惑。然而没有疑惑,人常常会走歪,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所以从2012年有了“死亡体验馆”的想法,到2016年开馆,“醒来”团队整整走了四年,中途还拆了重建过一次。就是因为不停地要回到最正确的方向。

 

醒来团队


四年里,质疑铺天盖地。有你这么探讨死亡的吗?你们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代表死亡?你们有正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吗?


除了像奇葩大会上的“‘死’一次太贵了。”的疑问,也有些人玩了后,一出场第一句“哎呀一点都不吓人”。


在真正落成后,不到两个月,反转来了,铺天盖地而来的是CNN等一批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填补了生命领域的空白”,质疑消失在赞美声中,丁锐和老黄,成为公益场、商业场的明星。



丁锐体会到的不是“打脸”的快感,而是一脚踩空。他并不介意针对“这个馆为什么要存在”和人探讨,回应质疑。


作为一个曾经的心理咨询师和一个去了奇葩大会,差一点进奇葩说的辩手,他热爱争论,但争论的前提并不是永恒的“你是错的”“我是对的”,是用话语浇铸一面镜子,时常拿出来照一照。


在他的心理咨询师生涯中,曾有个女人抱怨自己的父母关系,父亲酗酒,殴打母亲,而母亲任劳任怨,刚被打后也微笑着去做饭。丁锐却看到这段家庭关系中要命的不是父亲的暴力,而是母亲的不说,相处几十年的枕边人却无一句真话,父亲在社会舆论中从不被理解,也不会被原谅。


“只有跳出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才会看到、包容别人的价值观。”



丁锐出生成长在两股价值观的戏剧冲撞中,父亲是性格清高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他口中“地面生存能力极强”的东北妇女,像一出黑色喜剧,知识分子常常被东北妇女欺负。


然而二人之间的矛盾,给他带来的不是创伤,这极端的两个力量,不断给他创造出更宽阔的视野。

 


45岁的丁锐,

坐在外滩一间咖啡馆室外的藤椅上时,

你会惊讶于他的年轻。

年轻不来自于体态,

而是整个人的生机勃勃。

不同于“奇葩大会”上呈现出的“温文尔雅”,

他有一种没棱角的敏锐,

随时伸出触角来触碰你。


(图源:奇葩大会)


早些年,他经受过“钱”的洗礼,那是爆发性的,把他抛入了一个真空中,和社会撕裂开来。财富替他做了所有的决定,“啪”,钱甩出去,事情解决了。


但是,“你自己在哪里?”面对钱制造出的这个白洞,他问自己。



后来,因为很多投资,钱来了又去。如今,他说自己没有那么害怕钱的失去。他写剧本,也可以讲课,如同手里有一个瓢,既不必像身后一个巨大的水库,需要绷紧神经守着,又不必殚精竭虑,将头伸到水里受水冲击。


有很多财产,他不认为那是财务自由,反而会日夜忧虑失去财产的保护怎么办?只会是焦虑的来源。


他喜欢自己现在这种从容的状态。



丁锐曾经遇到一个道长,在他还不是很有钱的时候。在路上开着车,道长坐一旁,一路上“如如不动”,仿佛已经入定。丁锐握着方向盘转了一个弯,突然说“我把这车送给你。”


道长听到这话,像盆凉水被晃出波纹,真的从“如如不动”的状态出来了。“看到这一瞬间我就很满意。”丁锐说,这一瞬间的价值再他看来,要远高于那部一二十万的车子。


任何如如不动的,或者已经进入到稳定状态的东西,都已经有了死的气息。对于我们这种本身就要和死亡最熟悉的人,特别渴望看到它的反面,就是生机勃勃的那一面。


他说,自己喜欢人性在死亡面前猝不及防的表达。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设计体验馆过程中,很多仪式性的东西都被他们拿掉,最后只剩下十个空间,以及十二个人。如同官网上这徐徐转动的十二个生命圆盘。


凡真实的,必会相遇。


最后仅仅被4000多人领略过的“醒来”,

就是这番样子。



“微言”

作为十二人之一,

在墙上按下你的掌印,

开始这一次的死亡体验。

 


“念尘”

镜面中折射出无数虚像,

无数个你。

你即将向他们告别。



拿到3个小时游戏过程中,

和主持人对话,

进行投票的ipod后。

就是体验的重头戏——生花。



“生花”,是“醒来”不同于其他死亡体验的活的地方,也是“醒来”之所以可称为哲学产品之处。12个人要面临类似“电车难题”的12道问题考验,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个投票器,有权将人票死。


当被问到和“狼人杀”和“杀人游戏”有什么不同时,丁锐说,最大的不同是——你代入的是你自己。你不是狼,不是预言家,不是平民,你只会面对,你自己。


每一次道德上的、伦理上的选择,都映射着现实中的选择。也因此,形形色色的戏剧故事在这里上演,一句话,一次选择,微不可察又惊心动魄。



这里没有赢家,

也没有败者。

区别只是先后走入“无常”之门而已。

而无常之门的样子,也并非你所想。

知乎网友“咪咪嘎嘎”这么说:


截图来自知乎

 

躺上人形的传送带,

缓缓离开熟悉的风景,

进入“焚化炉”

“归零”。



为了模拟出这个感觉,丁锐和老黄去躺了一次真实的焚化炉。烧了无以计数的死人后,那个焚化炉第一次迎来活人。


尽管程序已经被设定好,躺上去的一刻,丁锐依然紧张得肾抽痛,鼓风机发动,炉膛里未清的骨灰一下子吹个满膛。窒息之中,丁锐捕捉到了生死之际、虚实之间的那个时刻。


在一浪一浪涌来的热潮中,长达一分钟,你在焚化炉上动弹不得,这个过程让人焦灼,对于“醒来”来说,又是如此必要。

 


从狭长甬道从爬出,

降落到有一个被白色球体包围的空间

——“初心”。

这是子宫,

也是你重生的起点。

 

图片来自:上海小资美食


最后回到“醒来”,

此前十二位依次离开的人重新回来。

一切重新开始。

 


在“醒来”的这两年,丁锐见到了很多“戏剧时刻”


在一个涉及医患纠纷的轮次,题面是“你是医生,做了一个失败的手术,你是要冒着医闹的风险,向病人家属说明自己的失误,还是闭口不言,去服务更多的人呢?”场上几乎是一半一半。


轮到了倒数第二个女生,她没有亮明观点,各打五十大板地说了一些讨巧的漂亮话,然而到了下一个人,他说“不选择的人是最可怕的人,往往会让人置于一种愚昧的善良。”这话一出,四座皆惊。


女生本以为能拉拢两派,却在之后的投票中被高票投走。寻常社交关系中的“和谐”,在这里行不通了。在体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在这个近乎真空的地方,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喜好。

 


有一对情侣共同来参与这个游戏,利用游戏机制和手段,双双活到最后。丁锐临时改了题:“现在世界末日,洪水肆虐,一个诺亚方舟,每人只能带三个人,你们怎么选择?”男孩女孩都带了爸妈和对方。“状况危急,船体漏水,需要推一个人下去。”两人都推了爸爸。


“再推一个。”女孩选择了妈妈,和男孩说,“我要和你天长地久。”然而,这时游戏开始向真实倾斜,男孩的妈妈刚做了手术,他不忍推她下去,沉默了一会,他说,还是你下去吧。

 

在“醒来”的官方介绍中,一切早有伏笔。


“被票死”后,如果一半人以上投票通过,将椅子转过来,“复活”的权力会被赋予给这个人:自己死,或指定一个人“替死”。在选择替死的人中,有一个女孩的理由让给丁锐印象颇深。


她选择了第一个将椅子转过来的人,理由是,“如果你是伪善,我送你去死;如果你不是,我要让你知道善良是有代价的。”

 

也有父母带着孩子来的,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天才钢琴家,和母亲参加了同一场。结束后,母亲在微信群里得意地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而她所不知的是,刚刚在场上,他儿子一直在投母亲“去死”。


这一切被控场的“上帝”丁锐所看见。


 

上帝”也看见过让他动容的真实故事。

有一对夫妇,他们很早被淘汰了……

男的先淘汰,女的就说:我也要跟他走。

我们的游戏不允许,因为死亡是很孤独的。

她说:不,我一定要走,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丁锐破例允许了。

下场后,丁锐说,

你们很投入啊。

没想到背后的故事,让所有人泪目。



作为“上帝”,你会觉得自己傲慢吗?


“上帝”只是游戏的工具。丁锐说。他唯一承认团队有一些自大的地方,是在体验的收尾,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个关键词,描述出游戏中的整场表现。


这个关键词始于开馆两个月后,发现游戏始终在最后阶段会散掉,各人自说自话。有天丁锐灵光乍现,“在人的需求序列中,被看见是第一需求。”于是他试图用自己的上帝视角,给出一个关键词,让游戏最终导向自己,形成一个闭环。


有个女孩收到的是“阿喀琉斯之踵”,女孩拿到纸条后,把它紧紧贴在胸口,她说,我的初恋情人就是阿喀琉斯,神话中的一个半神英雄。


游戏在这一刻,接近了丁锐理想中的样子——一次灵性的旅程。



然而,2019年4月4日,这趟旅程就要散场,开业三年的“醒来”即将闭馆。


事实上,运营到现在,他们只接待了4000多人,运营情况不如想象中好,是一个闭馆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体验馆在他们看来,生命周期已到了。在设计之初的一些想法,在实际践行时,不断地被磨损。


有一个公司来做团建,要“从死亡体验”中追求欢乐。领头人明显是要来羞辱这个游戏,凌越于这个游戏的设计者,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快感,获得权力的方式,包括不停地问,主持人,你什么星座的呀?



这让丁锐觉得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作为一个创始人,丁锐身上始终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


他和高晓松等人去吃饭,他形容这次饭局像听了一堂“知识付费课”,他对高晓松说,“会讲道理的人是写不好剧本的。”因为道理如同鸡汤里的鸡精一样,只是浓缩的佐料,而非生活本身。


高晓松说,我来教你。丁锐说,我说的就是你啊。回家后,他把高晓松的微信删了。


实际上,在人人都面临信息过载的负担时,他的朋友圈只有100人。



参加奇葩大会后,“流量”“关注”重新增多。他打个比方,说像是游泳,先前是在泳池,现在则来到一处,有激流暗涌和漩涡的新水域。

 

他“无惧”。45岁了,他仍在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你知道一个中年人还在进步,他是有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人是不进步的,仅仅是躺在他的状态里。”


接下来,丁锐和老黄会尝试用话剧等方式,重新承载“死亡”这个命题。45岁,他向全新的编剧身份迈进时,需要放下甚至摧毁已经搭建好的一切。


然而,就像“醒来”体验馆的设置,在日常生活中有“归零”勇气的人,才能重新醒来。重要的不是“死亡”的体验,而是我们要怎么活过这一生。就像丁锐说的,“没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图片来自丁锐@ting1973

感谢丁锐接受有束光的专访:)


阅读9025
举报0
关注BestList微信号:mybestlis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BestList”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BestList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BestList

微信号:mybestlist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