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是他们,看到了中国文艺片的未来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6-22

艺术电影的时代来了吗?

《冈仁波齐》的出现是个偶然现象吗?

小众的艺术电影怎么收回投资?

如何帮助新导演完成他们首次的院线之旅?

艺术电影到底是一种生意还是一种情怀?

艺术电影的宣发是重线上还是重线下?

如何找到艺术电影的种子观众?

关于艺术电影,去年以来,从《冈仁波齐》、《二十二》开始,电影圈的讨论开始多了起来

论坛现场


论坛签名版


上海电影节期间,在上海最文艺的街道之一巨鹿路,天空之城影业旗下的马灯电影举办了一场以“艺术电影的时代来了么?”为题的跨界论坛。

论坛现场艺术片领域的学者、创作者和投资者们悉数到场,共同探讨如何为艺术片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创作、商业、市场环境。





谈内容创作:做引起共鸣的作品,让IP和观众长期共生





马灯电影包晓更: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最大分野是它的开放性

艺术电影总免不了被拿来与商业电影做比较。马灯电影的总制片人、《冈仁波齐》的重要推手包晓更认为艺术电影跟商业电影最大的分野在于它的开放性

并且这个开放性不仅仅体现在创作上,更表现在艺术电影的观演关系、与观众沟通的方式、以及面对市场,IP进行社会化延伸的方式。

并举马灯电影即将上映的新片《大河唱》与快手的合作为例:

“这个纪录电影的被拍摄对象会主动用快手这类平台去进行新的创作。

在这个时代,短视频背后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表达,在艺术电影的制片和宣发的过程中,能够让观众多参与,可能是未来宣发很有力的一个手段,或者是说能让这个作品更大化的一个手段,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个电影的创作。” 

哪吒兄弟影业CEO杨城则表示不论何种电影类别,核心始终是作品本身是否足够打动人:

“不管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电影艺术是最重要的。其实在商业电影里面,它也有电影艺术,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

我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是看它是否足够打动人

比如《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这个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虽然它讲的是一个老人如何面对死亡这样的一个话题,但我觉得死亡这个话题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应该去思考的,它是一个终极问题,自有它的穿透力在里面。”


豆瓣阅读CEO戴钦:作者本身更想表达一个故事,类型是为销售和定位用的

豆瓣阅读、飞船影业的CEO戴钦的观点与杨城不谋而合,她结合了豆瓣征文大赛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提出作品不应过分强调类别,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在征文大赛上,我们设了几个组别,好几种类型,多设了一个文艺组,如果你的小说不属于以上几种类型,就放在文艺组。结果我们收到大概3300部作品,其中两千四、五百部都在文艺组。

其实作者本身并不看重类型与否,而是更想表达一个故事,类型是为销售和定位用的我们有三万多读者评委,选出来最受欢迎的是人生进化主题的故事

我们有个获奖作品叫《小白龙》,就是写上海的一个剃头师傅,原来在白玫瑰理发厅是头牌,后来他一直想出人头地,自己开个理发厅,但是不断地失败,最后一直到五十几岁才悟出来,原来他人生最好的时候就是他在白玫瑰理发厅的那个时候。

还有一些写自己成长的,青春期的家庭故事都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共鸣。”




谈新人的成长:扶持新导演,需要一个支持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司若老师说:

“一些新导演苗子非常好,但需要成熟的制片人做些提携。

青年导演的处女作通常比较作者化艺术化,而艺术片往往是商业片的活水源头,通过这些实验类影片青年导演们得以进入商业片体系,进入大众的视野。”


导演张杨:愿意做年轻导演的监制,为他们做拍摄周期的规划

投资人对于投资新导演的首部电影作品是充满犹豫的,除却创作的不稳定因素,另一个原因是新导演对于一个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普遍较弱。

《冈仁波齐》的导演同时也是自己影片的制片人,他以自己刚在云南大理结束的拍摄为例,分享了对平衡创作自由与控制成本的看法:

去年拍的三个片子都没有剧本,有一个是纯粹的纪录片,一个是驻地创作,住在一个地方,发现有趣的事情。

我们开始是做两个片子,从前一年冬天拍到第二年冬天,两个电影拍完了但钱没花完,时间还有一个月,所以看看能不能再拍出个电影,结果还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又完成了一部电影的拍摄。

对于创作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我现在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把成本降到最少,用最简单的设备和少的人,更长一点的时间看能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 

张杨结合自己的案例,希望年轻导演在创作时除了专注导演本身的工作外,也要注意在相对合理的投资规模里完成一个作品

愿意做年轻导演的监制,帮助他们做更加合理的拍摄计划,如果拍摄的时间计划和费用计划比较合理,完片风险就会小很多。”





谈艺术电影的发行:找到种子观众,多平台精准营销





主持人娱跃影业的总裁杨丹在论坛上问了一个终极问题:

很多人都说艺术电影是不赚钱的,为什么又有很多电影投资人对此乐此不彼呢?”

学界与业界的观点碰撞:艺术电影的市场与发行去向何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

“在全世界市场上,艺术电影始终是一门高雅艺术和少数人的选择,一部分对影院观影要求比较极致的电影观众是艺术电影的核心支持者。

他们是艺术电影的观赏者,也是评论者,他们是艺术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影院市场之外,有些艺术片也许商业性不强,但艺术价值颇高,可以显示公司的品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即便艺术片的观众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但仍不能一概而论。

尹鸿教授认为目前来说发展艺术院线仍需要足够多的艺术片产品来支撑,而目前的片量是不够的

开放艺术片的进口一可以保证有足够的产品供给,另外会培养观众对艺术电影的喜爱。

因为艺术电影千差万别,有的是性别电影,有的是现实主义电影,即便艺术片的观众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但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艺术片观众喜欢的类型风格是有所不同的

他非常看好互联网对艺术片的推动作用,表示互联网完成了过去在大众传播时代做不到的事情,把一些小众的电影送到了喜欢它们和能消费它们的人手里。

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CEO李捷对尹老师的观点很赞同,表示在分线发行暂不可行的情况下,互联网平台的同步点播会是个好的方法:

“艺术电影的发行靠口碑,粉丝对它的传播是最好的方式。艺术片做硬广也没有这个预算,更多是靠映后口碑发散,靠互联网的传播

比如大多数艺术电影基本上的有效发行时间是七到十天。在影院放七天左右,七天后在优酷再放,当然,要求付费并计入票房。

艺术电影和动画电影是淘票票重点关注的两个细分电影类型


淘票票CEO李捷: 艺术电影的发行靠口碑,粉丝对它的传播是最好的方式


峨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瑾:有一些影院会成为一个社交的空间,这与互联网是互相补给的

峨影投资的董事长彭瑾站在院线方的角度表达了对市场和互联网发行的看法:

“去年《冈仁波齐》的成绩以及在峨影举办的上座率分别高达64%67%的意大利艺术主题影展和日本电影周说明了这个市场的潜力。

过去电影院是个经销商,而现在一万影院,5.5万荧幕的时候,用经销商去定义已经不太合适了。

有一些影院会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去成为一个社交的空间让你可以见到和你兴趣审美相投的人,以电影为纽带以电影为话题的一群人。

投资者也可以找到艺术片人群,连接艺术片人群。这与互联网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给的


咪咕文化总编辑王寒英:为量级IP打造沉浸式体验,无论观众用哪种介质咪咕都会出现

咪咕文化的总编辑王寒英从平台的角度分享了对电影发行的看法:

“对于重点的IP,咪咕文化的五大板块,视频、游戏、音乐、动漫、阅读会一起发力,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沉浸式的体验。”


天空之城创始人路伟:长线来讲,艺术电影的衍生品和艺术空间也可以有很多想象力

天空之城影业的创始人、马灯电影的董事长路伟也非常看好影院作为重要社交空间的潜力和线上与线下平台结合带来的无限可能:

“线上有数据和用户,线下有全国艺联、上海艺联,有一些主题观影、主题策展,可以让艺术电影变成长线放映,细水长流,它综合获得的收入可能会并不低于票房的当期收入。

长线来讲,艺术电影的衍生品和艺术空间也可以有很多想象力。 

Shopping Mall已经是个有点过时的业态,这两年书店空间的生意发展的很好,下一阶段电影空间、艺术空间也许是个未来,把线下用户导流到空间再导流到线上。

线下红利正处在爆发期,而艺术电影更容易把一类人群集聚在一起, 峨影1958影城上映《冈仁波齐》时,一个影院就贡献了48万票房,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大河唱》:有一种把双脚插进泥土里的诗意






著名音乐人,“黄河今流”艺术计划发起人苏阳,也来到了现场并带来了不插电的演出。

马灯电影、峨影集团、观正影视、咪咕文化、中力文化、细蓝线文化、天空之城电影投资基金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巨幕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以苏阳和影响他创作的黄河流域民间艺术为线索,描摹变幻中的当下中国。

作为综合艺术家,苏阳希望可以借助影像延伸音乐的力量,让观众对于黄河、对于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艺术传承与全球化表达有更多的思考。


著名音乐人苏阳现场不插电演出


《大河唱》监制、制片人雷建军教授: 《大河唱》的创作班底大多是90后的年轻电影人

现象级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操盘手,《大河唱》的监制及制片人雷建军教授近几年来更多的把导演的机会留给新人,作为青年导演的监制或制片人,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大河唱》创作班底大多是90后的年轻电影人,在刚过去的两年的时光里,他们和西北的土地以及他们的拍摄对象都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

大河唱导演之一杨植淳在现场分享了两个拍摄的细节:

“我跟拍的一个人物是在黄土高原上翻山越岭,开着他的三蹦子四处去农民家唱戏的皮影班班主。我就坐他的那个三蹦子里头,他去哪儿,我就跟着他去哪儿。

有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们开到了一个山头儿,他就说小杨你看对面,那个山头那儿有一户人家,我们今天就是要去那儿演出,当时我就特别受触动。

这种生活当时过了很长时间,然后有一天我就坐在那个三蹦子里头,我听苏伯伯(苏阳)的喊歌,其中有一段是特别阳刚的一段呐喊。

我听的热泪盈眶,看着眼前的土山,和风沙吹的我满脸都是的那种感觉,当时我一下就明白这个地方的人了,也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喊出来,为什么要唱出来,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个改变。

后来有一次,我的拍摄对象得到了一个在上海的演出机会,我跟着他一起来的时候,开始更多得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城市,上海这个城市。其实到最后我们是相互影响的,这种互动产生的东西是很真实的,也是我想追求的。”


-《大河唱》先导预告片 -


关于《大河唱》的讨论之后,主持人、娱跃影业的总裁杨丹发言,为论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一点,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在一起聊的是一件非常崇高、非常有价值的事。

第二点,这是个可以赚钱的事情,是有机会获得商业成功的事情。

第三点,无论是我们学界的老师,创作界的导演,平台的行业大佬们,出品人们,我们都能够找到某种形式,像今天的论坛一样,把艺术电影这个行业做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圆圈。”

看电影


新最全的电影周边电影票免费送

最黄暴和最有深度的电影解读每日定时定量推送

想不出你为何还不立刻关注看电影微信号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阅读8934
中国 文艺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