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那些30岁还邋遢的人,可能被6岁前父母这个疏忽害了 | 精选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6-24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雨霏

成长树原创,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这两天看到一位小伙子在网络上发帖吐槽自己的漂亮女友,女友外表光鲜,工作不错,但相处久了,发现她其实很邋遢。


小伙子说女友每天下班一回来就躺在床上玩手机,

常常躺着就睡着了,也不洗漱,不洗脚不洗澡,

衣服也不洗也不收拾就放在那里,

化妆台上的化妆品也是用哪儿扔哪儿……


还特别配上了女友家里的图片:



在小伙子眼里,女友从女神变成了懒虫,难以接受。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大学时候的室友,也是外表不错,性格还好,也挺努力上进的姑娘。就是桌面、房间一团糟,喜欢用完东西随手放,颇有点让周围的人跟着头疼。


不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行为是缺少物品归位意识的表现,直接给他们贴上“懒惰”的标签有些有失公允。



通常这种行为是因为缺少计划性、缺少对事情的统筹安排的能力。


很可能是他们在孩童时期,特别是4-6岁这个秩序感建立的关键敏感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引导。



1

培养爱干净不邋遢的孩子

最忌代替,要有耐心讲方法


长大后不爱收拾屋子的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是小时候就爱乱丢玩具、乱丢衣服的小孩子。


可以想象得到的常见情形是:


他们把家里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不想玩了也不收拾,就任由玩具在床上、沙发上、柜子上一片混乱。


去外面玩耍回来,直接把书包、衣服随手往沙发上一扔,转身找些零食出来享用,把茶几也弄得满是包装袋。


爸妈提醒了几次,他们高兴了就收一下,不高兴了就拖延着,最后通常是爸爸妈妈一边念叨着,一边帮他们把玩具收拾干净。


可能很多父母都在内心里觉得,孩子还小,树大了自然直,与其对孩子来来回回的催促,还不如自己动手收拾了方便。



但父母们可能没想到,就是自己一时的“好心帮忙”,正是对孩子的一种误导。


时间长了,就容易让孩子变得缺乏责任感,并且养成了懒散和依赖父母的习惯。


父母可以怎么做:


如果孩子年龄还小,可以跟孩子一起去购置一些收纳盒让孩子来保管。


告诉孩子自己的玩具可以在某个指定的区域随便玩儿,玩好之后要自己做“小警察”,负责把玩具们送回家。


这个过程要有耐心,偶尔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或者跟孩子比赛,但是一定不要大包大揽的帮忙。


我一个朋友家是会在晚上把灯光都关掉,她跟孩子一起拿着一个小手电在屋子里“寻宝”。找到的玩具就是宝贝,宝贝要收到自己的“宝箱”里。孩子每天都乐此不疲的玩儿。


对5、6岁左右已经有整理能力,但又不肯听话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开始立规矩。



比如在晚上睡前要收拾好玩具、衣物、自己的小书包,否则第二天不许看动画片或者下次只能拿一个玩具出来。


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收拾东西的习惯,长大后自然不会觉得把东西归位是件多困难的事情。


2

培养爱干净不邋遢的孩子

家里要有舒适整洁的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在书中写过一段趣事,他们夫妻俩带着5岁的女儿圆圆找旅店,闲聊中提到了五星级宾馆。


女儿突然好奇的问,五星级宾馆是什么样子的?


她答:“有很干净的床,床单被套都很干净,床睡上去很舒服。”


女儿有点意外:“这不和咱家一样吗?咱们家的床就是又干净又舒服。”


看这个答案没有满足女儿,尹老师接着说:“还有很干净的卫生间,洗脸盆和浴盆都可以放心的使用,不需要像小旅馆一样不敢用它的脸盆”


女儿还是立即对比说:“咱们家的卫生间就干净,就可以放心地用……还有什么呀?”


后来他们夫妻俩想来想去说了很多,比如五星级宾馆有24小时热水,随时可以洗澡;比如宾馆有冰箱,里面有各种好吃的等等,可是无论怎样说,孩子都觉得跟家里差不多。


最后圆圆说:“我不住五星级宾馆,就天天住家里。咱们家就是五星级宾馆,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呢。”


林语堂说: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孩子其实不需要有多么奢华的物质条件,但他们对环境有非常敏锐的感知。



如果家庭整体的情况是凌乱的、满是灰尘和杂物的,孩子不仅容易生病,还会很自然的认为这就是生活本身该有的样子。从内心就不觉得脏、乱、差的环境有什么不妥。


如果父母一起把家收拾的干净舒适,孩子们就会逐渐意识到整洁和秩序的重要性。有样学样,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对生活环境有所要求的人。


父母可以怎么做:


孩子们爱玩闹,会把整齐的东西弄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给孩子一个整洁的家,不是说父母们要强求孩子要让房间整整齐齐,或者一定要让孩子一直保持干净。那样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力,得不偿失。


家庭是可以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舒适、自在和愉悦的地方。


当孩子们把房间弄乱,当孩子们偷懒耍赖,不用严厉批评,也不用打骂。



可以每次收拾屋子的时候,给孩子分配一些任务。让孩子自己感受“断舍离”带来的成就感和整洁有序带来的方便之处。


每周还可以全家总动员,进行一场大扫除。


父母自己以身作则,同时还能跟孩子在劳动中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3

培养爱干净不邋遢的孩子

父母需要培养孩子感性审美


之前看过一篇讲艺术的作用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词,叫做“感性素质”


认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


有些人之所以生活得枯燥、单调、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都是感性素质低的缘故。



平心而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一盘菜品,用不锈钢盆装还是用精致的陶瓷盘子装,口味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一床被褥,用纤维被套还是棉麻被套,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一间屋子,是凌乱不堪还是干净有序,功能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品质要求,跟双方的人品、作风关系不大,甚至跟金钱、学历关系也不大。


更多的是看这个人的感性素质高低,愿不愿意为了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付出更多的成本。


父母可以怎么做: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孩子懂什么美丑呢,日子过得去,学习成绩好一点就可以了,太多的讲究都是矫情。


所以不会去在意孩子的服装搭配,不会用心让孩子学习艺术知识,不会注重给孩子挑选有美感的绘本、书籍。在日常用品的选择上,也是以能对付用就行为原则。


这样当然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但孩子的审美品位来说,就无异于一场灾难了。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成一个整洁得体,优雅大方的人,就必须从小让孩子接触美,感受美,欣赏美。



山川河流中有美,诗词歌赋中有美,衣食住行中有美,言谈举止中有美。


一旦孩子有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他就再不会甘于居住在满是东倒西歪的杂物的屋子中。更加不会允许自己成为一个邋里邋遢,毫无条理章法的人。


有人说“一个人的房间里藏着自己的生命状态”,当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习惯于把自己周围的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清爽舒适的时候,其实也证明了他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对内心的控制能力。


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能给孩子收拾一辈子的屋子,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并且把这种了不起的能力,传递给孩子,让他也成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



阅读9267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