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国每年有3万儿童因它丧命!有效的预防手段,是它!

作者:健康时报 来源:健康时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6-24

健康时报
最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说起肺炎,妈妈们并不陌生,但是儿童肺炎是什么引起的,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我们就介绍引起儿童肺炎的“祸首”——肺炎球菌。


全球每年47.6万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感染


肺炎球菌(又称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可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依靠飞沫传播。儿童是其主要携带和传播人群。一旦季节变化,宝宝感冒,加上其本身抵抗力就差,肺炎球菌就会跳出来作祟。



肺炎球菌最早是从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可以入侵身体多个不同部位,导致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败血症甚至脑膜炎,很多都是可以致命的。


在所有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据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8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死于肺炎球菌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脓毒血症和脑膜炎的病死率可高达20%和50%。据估计,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发生174万例严重肺炎球菌性疾病,其中约有3万儿童因此而失去生命。



肺炎球菌可导致一系列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传播或定植的肺炎球菌穿越粘膜屏障,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等,严重的会进入血管,可引起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菌血症、菌血症性肺炎等,更有可能会留下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2岁以下儿童最高危!


刚出生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而体内的母传抗体在6月龄前几乎消失殆尽,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下降,是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而且更易感染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岁以下儿童是肺炎球菌感染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在5岁以下儿童中,75%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和83%肺炎球菌脑膜炎患者为2岁以下儿童,8.7%-52.4%肺炎患者为6月龄以下婴儿。


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攻击的主要目标。母传抗体水平在宝宝出生时最高,随着月龄的增长快速下降,宝宝在出生后3-5个月时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点。3月龄后,婴幼儿鼻咽部肺炎球菌的携带率明显增高。


据估算中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病例数居全球第二,每3个下呼吸道感染的宝宝,约有1个携带肺炎球菌。面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给患儿家庭以及全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主动采取免疫预防刻不容缓!”



预防:接种肺炎球菌性疾病


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要手段,而肺炎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却在与日俱增。


曾在全国四所有代表性的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州儿童医院和深圳儿童医院),对5岁以下住院肺炎儿童中临床分离的肺炎球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均较高,其中对红霉素的不敏感率达99.6%,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达86.0%,对头孢呋辛的不敏感率达81%。


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家儿童医院的监测结果比较,肺炎球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及头孢菌素不敏感率均明显增高。值得注意的是,肺炎球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的不敏感率由2.8%迅速上升至24.7%。



面对肺炎球菌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肺炎球菌疾病呢?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事实证明,对于肺炎球菌性疾病而言,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肺炎球菌相关疾病列为需要‘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建议全球各国均应将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沛儿,纳入本国的儿童免疫规划。及时注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以实现对婴幼儿强大而全面的保护。6周龄即可接种,可以保护更多宝宝免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侵害。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目前在全国各大社区预防接种中心均可接种,沛儿13®接种程序为第2、4、6月龄进行三次基础免疫,在大约第12-15月龄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可以预防由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1, 3, 4, 5, 6A, 6B, 7F, 9V, 14, 18C, 19A, 19F和23F)导致的相关侵袭性疾病,如菌血症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肺炎球菌是引起侵袭性疾病、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13价儿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属于自费疫苗,有条件的父母还是应该尽早给宝宝接种。

阅读9355
儿童 
举报0
关注健康时报微信号:jksb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时报

微信号:jksb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