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不自在的家长,别给孩子找“不自在”了

作者:Vista看天下 来源:Vista看天下 公众号
分享到:

06-25

一个未成年人在中国社会里常被视为“不完整的成年人”,需要加以教导、“打磨”,才能自觉领会社会规范,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此过程中,成年人有责任引导他们。于是,众多家长自视比孩子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才对你好”,理直气壮地干预子女的人生。但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即便是父母,也不会比孩子自己更清楚。强加给孩子种种规矩,或许并不能令他们成才,而只会毁了童年应有的自由。


一个22岁的日本女孩子,到爸爸的故乡上海留学。当有人问她对上海的特别印象时,她说了三点:上海生活好、人好,而第三点,则是在这里学到一个新鲜的名词:“早恋”。


她之所以会对此印象特别深,是因为在日本,“早恋”是极普遍的事,到高中已经基本遍地开花。老师不会干涉,家长甚至还鼓励。但在中国,“早恋”普遍是被师长们禁止的事,原因不外乎是“这么小,谈什么恋爱”“早恋影响学习”。


正因此,当日本的“天台告白”节目被湖南卫视移植到中国之后,就全然变味了。


成绩好才是好孩子?


日本的原版节目中,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抒发自己真实想法的环境,让他们勇于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是一种“爱的初体验”。


去年,来自日本的校园节目“屋顶告白大会”迅速在国内蹿红。图为该档节目中,一位初中男生走上屋顶表白心迹。(网络图)


但中国由于原本就没有这种对“早恋”的宽容乃至鼓励,还要注重“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其结果是这场告白变成了孩子对家长的诉求——希望爸妈多肯定自己而不要采取“挫折教育”、尊重自己的兴趣与选择。然而,即便是这些看起来卑微的愿望和基本权利,得到的也大体都是家长不为所动的官方答复:等你成绩好了我才能答应。


虽然都说中国社会逐渐多元化了,但看这节目时触目惊心的一个感受是:中国对一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很单一。衡量一个“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看来就是“好成绩”,什么都要和成绩挂钩,成绩不好一切免谈。


一个女生非常热爱拉丁舞,舞蹈练了7年,也过了12级,只因成绩下滑,于是跳舞就被家长禁止了。她在天台上向妈妈喊话,说得不到父母支持,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自己的拉丁梦。妈妈的答复是:她会考虑,但前提是你的学习成绩得挤进全校前100名——这实在太难了,小女生当场就哭出来:“这么高的要求,我做不到!”妈妈嘴上说:“你努力就好,我会看到你的努力的”,但当女儿希望把目标降到200名时,妈妈又精明地说:“不行,至少150!”


类似节目中此位母亲“如果你考进xx名,我就如何如何”的允诺,在中国家长中并不鲜见。(网络图)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可能每个人都不免觉得:中国的孩子太可怜了。传统的儒家礼法观念仍然深深地渗透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思维之中,师长们并没有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来和孩子对话,而是牢牢地把握着评判和解释的权力,认为只有他们才清楚什么是一个孩子恰当的行为举止和正确的价值观。

 

未成年人好比是50%的成年人


这不仅仅是亲子相处的小问题,而牵涉到中国文化里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人”,实际上是以一个道德完善的成年男性作为标尺的,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败坏者固然是“小人”,未成年人也只是“有待驯化为成年人的人”。


对孔子来说,他的理想是培养一个举止皆合乎礼法、社会秩序的“君子”,也就是说,把一个无知识、无教养、不懂区分好坏的“野人”通过文明教化转变为有知识、懂规矩的“社会人”。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儒家恐怕会对这样的“自由”嗤之以鼻,因为那只表明未经文明礼法的熏陶,是一种不懂礼法的野蛮状态。


正因此,才有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出自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一语。这句话典型地表达了一种中国观念: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人”,而要经过长期的磨砺、修炼才达到“人”的状态。


人类学家海力波在他研究黑衣壮族的著作《道出真我》中指出,“对黑衣壮人而言,人性并非如西方意识形态认为的那样是某种天赋之物,人人天生拥有、永远保持、不可剥夺。相反,人是做出来的。”


这种观念与传统儒家如出一辙:人的一生是通过对礼法、仪式、规范的不断践行而“成人”的过程,并非生来就是“人”。南宋学者陈亮就曾在给朱熹的信中表露过这种观念:“天地人为三才,人生只是要做个人。圣人,人之极则也。如圣人,方是成人。”(《陈亮集》增订本卷二八《乙巳春书之一》)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不断将社会规范要求自己,才能最终修炼成为道德极高的“圣人”。


这样,一个未成年人在中国社会里常被视为“不完整的成年人”——就好比是“50%的成年人”……


责任编辑:张榕




阅读8372
举报0
关注Vista看天下微信号:gh_52a264d064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