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些“会卡脖子”的技术,中国差距到底大不大

作者: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6-26

科技日报最近推出的“卡脖子”系列报道,引起了网友热烈争论。

 

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说,

 

公众有必要了解更多的东西,尤其应该知道,“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甚至还受制于人!

 

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算得有整有零,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非说自己有完全、永久产权。如果只是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可麻烦的是,发出这些论调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问题。

 

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


针对之前唱衰中国的言论,近几年国内舆论有过一波“吹爆中国”(表达一种情怀,没有贬义),直到中兴事件发生,又产生了一波反思。

 

宣传用什么策略,这是可以讨论的。在西方,中国威胁论和唱衰中国论也是长期并存的。在不同的议程设置下,舆论处于一种动态过程,来回摆荡也是正常的。宣传上要讲情怀,同时不忽悠——这是很高的目标,值得追求也非常难以做到。

 

不管用不用“闷声发大财”的策略,没有太大争议的是,中国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客观判断世界,自己心里有本账,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科技日报这个系列报道。

 

我们把这些报道中有“卡脖子”危险的技术产品和目前领先甚至垄断的国家一条条列举如下,同时加上点评,具体来分析每一项目前中国的差距到底大不大:

 

高端显示屏OLED生产设备真空蒸镀机(日本)

——中国平板显示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差距在上游核心生产设备


“液晶屏骨头”微球(日本)

——中国制造技术先进,但国产原材料不纯影响微球性能


制造液晶显示器用到的ITO靶材(日本、韩国

——质量不稳定、材料不过关,从实验室到量产才能突破大尺寸领域


国产大飞机用的航空钢材(美国)

——还是材料问题,超强度钢纯净度不够


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关键材料(日本)

——中国实验室成果达到国际水平,但量产有一致性和成本控制困难


新能源车的“心脏”锂离子电池(美国、日本、韩国)

——美国强于研发设计,日本强于材料生产,中韩是第二梯队


水下机器人深海油管焊接用的高端焊接电源(北欧)

——中国是全球最大焊接电源制造基地,差距在深海水下焊接设备和全数字化控制技术


海底观测网系统水下连接器(美国、德国)

——事关国家安全,中国在实验样机阶段,技术研究起步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主轴承(德国、瑞典)

——中国已掌握直径3米的主轴承核心技术,走出实验室仍然是材料、工艺因素制约


机械设备高端轴承钢(美国、瑞典)

——中国制轴工艺已经达到先进水平,还是材料差距


航空设计软件(法国、美国)

——中国与国外同时起步,国家需要出台政策鼓励国产软件的开发和使用


高质量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日本)

——短板还是材料,日本的MLCC产品可以做到1000层,中国产品在300层左右


光刻机(荷兰、日本)光刻机镜头(德国)

——ASML的镜片是蔡司技术,德国祖传的磨镜手艺,抛光镜片上百年技术积淀;除了镜头,光刻机还要顶级光源和极致的机械精度(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


上游高端电子化学品例如LCD用光刻胶(日本)

——中国能生产,关键指标不够先进拿不到订单


冷冻电镜用的透射式电镜(美国、日本)

——用于基础科研领域的实验技术,中国起步很早,因市场太小连德国蔡司都放弃了


发现创新药的潜在靶点的利器iCLIP(美国)

——同样是科研实验技术,2010年诞生的新技术


自研操作系统(美国)

——PC、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没有国家能成功挑战美国


工业机器人算法、软件(日本、德国、瑞士)

——差距在底层核心算法


自动驾驶汽车必备的激光雷达(美国)激光雷达芯片例如发射器(德国)

——国产激光雷达最高40线,国外可做到64甚至128线,高分辨率芯片生产工艺不成熟


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美欧)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美国、英国)

——要长期的工业实践和验证技术来支持


航空发动机的短舱(美国、法国)

——安放发动机的舱室、复杂的集成系统,中国处于空白阶段


为高铁钢轨养护整形的仿形铣刀刀盘和刀片(德国、奥地利)

——需要一种超硬合金材料,中国尚在学徒阶段


高端机床制造核心技术例如数控系统(德国、日本)

——基础材料科学、工艺、设计上的差距;除了控制器,国产机床的丝杠、导轨、伺服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编码器等主要功能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产品


柴油发动机“心脏”电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德国、美国和日本)

——中国可以做,就是差些


高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高压柱塞泵(美国、德国、日本)

——性能指标上的差距在于材料制造


重型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

——材料差距例如叶片材料,原因是设备、工匠、工艺的差距;基础研究的积累差距:设计技术、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


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高端滤波器、振荡器等射频元件(美国)

——半导体材料差距大,中国研究做得早,量产化还是问题多:材料的一致性、电性能均匀性


工业仿生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日本)

——生产工艺,材料纯度不过关,产品的一致性比较差;国内企业大多做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


高速的(≥25Gbps)光芯片和电芯片(美国)

——中兴通讯被制裁的用于光通讯领域的光模块,低速的(≤10Gbps)光芯片和电芯片实现了国产


高端CT机探测器(美国、荷兰、德国)

——探测器制造工艺、材质都是机密,医学成像产业已经被美国专利壁垒限制

 

看了上述列举和分析,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下面来做一个小结:

 

第一个共性是,除了极少数空白,大部分中国不是不能造,不能替换,只是自己造的不够好,“可以与国外产品在第三国市场公平竞争”的量产要求达不到。有些领域,总体中国已经做到了第一,但其中最高端或特殊的产品做不好。这些高端“卡脖子”技术今天被摆出来分析,说明中国制造确实成长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个共性是,除了几个高端制造的皇冠,几个最复杂精密的系统,大部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观察者网有过一篇文章分析这个问题:《》。有一个规律是,到了顶尖材料制造领域,某个品类,说是国家,其实全世界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掌握。

 

第三个共性是,顶尖制造业=顶级设计+系统集成+精密制造能力,能三者通吃,包揽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家不存在。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能吃下三者中的一到两项。比如,日本虽然在显示屏的材料上占据主导,但在整个产业上却不能战胜中国和韩国。

 

另外,我们还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一些暂时难以追上的领域,发动机、操作系统、集成电路设备等(给图纸给代码都掌握不了核心技术),需要政策更多的支持,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些地方,也特别需要防止“自主知识产权”的忽悠。

 

2,高端制造的元器件加工、关键设备配套,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久负盛名的供应商手中,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地,他们是数十年甚至百年如一日的大国工匠。中国不可能也没必要通吃。前面已经分析了,德国蔡司有祖传的绝活,也不是什么镜头都做,也要看市场。

 

当然,在关键领域中国应该追赶,补上材料制造的短板,也可以有更多布局(不排除收购等手段)。

 

创造专利、标准和品牌才是老板的角色,苹果总是能挑最好的供应商,同理当京东方崛起成为苹果供应商后,京东方上游的日本材料供应商也只是打工的角色。肯定有人会用中兴事件的例子来说,但道理其实和京东方一样,我们如果都从产业链上游一步步做起,可能永远都做不出自己的通信设备、智能手机、显示器。国际巨头在芯片产业上烧钱之多中国望尘莫及,但国际巨头也做不到从上游开始啊,芯片自己设计,自己代工,造芯片的设备之一光刻机也自己造,光刻机除了镜头光源还有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你也都自己造?那某个传感器的材料是不是还要担心卡脖子自己造?

 

中国要有大国的抱负,小国可以依附,对大国来说卡脖子当然要防范,但产业发展的顺序不能错,中兴华为崛起后,都有在芯片上研发投入,联想的问题则不在于先做整机,而是整机做大之后对上游核心技术的投入太少。

 

3,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很快,但光看论文也是不全面的。前面已经说了,中国材料学论文远超美日德,但“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是材料问题,中国材料工业水平确实还落后。用冷冻电镜,中国科学家大量解析蛋白质结构发顶级期刊,但冷冻电镜我们要花巨资去买,诺奖也是颁给开创冷冻电镜技术的外国科学家。


来源|微信号“大包科技随笔”(ID:sciessay) 作者 大包 文章有删减

猜你喜欢

突发!山东烟台一叉车当街疯狂撞人,警方将嫌疑人击毙!
突然!多个世界杯竞猜平台停售!
0-3溃败,梅西现在不慌了,因为要彻底凉了…
台湾小哥上海挑战72小时无现金支付,朋友反应亮了…


商务合作: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欢迎访问观网风闻社区

喜欢文章,请点赞

阅读9111
技术 中国 
举报0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号:guancha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观察者网

微信号:guancha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