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101现象”进化论:101位女生如何让《创造101》成功出圈?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6-29

来源丨影视前哨(ID:yingshiqianshao)

报告分析 | 猫眼专业版数据分析师 司南


导读:当《创造101》成为一种现象,今天所定义的“网综”俨然生成了不一样的现实图景。6月23日,《创造101》收官,“火箭少女101”成团,但着眼于这档节目的社会讨论还在源源不断地二次发酵。


猫眼专业版出品,影视前哨独家解读《创造101》大数据报告:进化中的“101现象”,101位女生如何让《创造101》成功出圈?


“在看。看得懂。点过赞。佩服自己。”

 

当一档节目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至关重要的传播逻辑在于其影响力是圈层式的还是广谱式的?《创造101》收官直播之夜,你或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社交网络上的“圈内人”为成团的少女操碎了心,而置身其外的“圈外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卷入着这一文化现象之中。这是节目从一档综艺进化成一个“媒介事件”的重要见证。

 

“出圈”似乎构成了这个夏天流行文化的关键词之一。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的#创造101##王菊##杨超越#让更多节目之外的人以另一种普遍的方式置身节目之中。这样的盛况,上一次出现还是在13年前的那个夏天。

 

在短短三个月中,《创造101》从开播前的并不被看好,到逐渐成为大众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作为社交货币的“101现象”,最终构成了“火箭少女101”成团的群众基础。即将过去的6月里,人们最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孟美岐C位?为什么是她们成团?



在传播中不断裂变的“101现象”,不仅是关于101位女生的鲜活故事,更是101种关于“流行”的传播样本。影视前哨切入五个关键词对《创造101》进行复盘解析,除了还在如火如荼发酵的文化讨论声量,更直观的数据开掘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101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关键词一:创始人


在当前女性偶像并未孕育出规模化发展潜质的流行市场中,作为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面对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谁在看?



在传统的日韩女团文化视野中,男性粉丝或许构成了其文化结构中中流砥柱的力量。这一既存受众结构,也似乎在《创造101》诞生之初就为之划定了一个基础样貌。


但根据猫眼娱乐专业版数据显示,《创造101》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次打破和重构,首先反应在受众结构之上:90后、女性观众在节目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审美女性”的观看特征为这档节目生产出了超越偶像消费层面的更丰富意涵。这侧面印证了,原本被视作仅仅在“圈内”促成狂欢的这场偶像培养,已经成功步入大众视野,凝聚成了一个可以被不断热议的文化话题。

 

“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节目终极目标,也在这一逻辑起点上确立了自身的合理性。


关键词二:成团


作为整档节目最大的悬念——“C位”与“成团”,让最终实现梦想的“火箭少女101”承载了无数的关注和荣光。


虽然从结果来看,11位成团少女似乎构成了大众热议的焦点,但在为期64天的节目中源源不断生产出的社会议题,并不仅限于此。就过程而言,能够代表《创造101》——这档最终跃升为文化现象的节目——的成员,可能并不局限于最终成团的11人。


换言之,触发传播裂变的关键因素并不止于结果本身,而更多着眼在“成团”的过程之中。


从101位到11位,“成团”的过程触发传播裂变


究竟谁是《创造101》的最佳代言人?谁是《创造101》的话题焦点?谁又是半只脚刚踏进娱乐圈,便身陷舆论中心的焦点人物?


由《创造101》微博热搜与四位成员的热搜拟合曲线可见,四位成员的热搜走势基本可以以点带面地勾勒这档节目的传播趋势。



复盘《创造101》的前段播出,孟美岐与吴宣仪“双星”的热搜曲线基本与《创造101》拟合;而在节目进入更趋白热化的后半段播出,伴随杨超越、王菊两位焦点人物的“破圈”,则构架起了《创造101》热搜曲线的后半程。


在很大程度上,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王菊是整个“101现象”的具体缩影,既有代表专业性和主流审美的“圈内”影响力,也有代表话题度和青年文化的“圈外”影响力,由此得以描摹架构《创造101》的基本传播元素:女团、争议、话题。



关键词三:实力


从微指数走势来看,孟美岐、吴宣仪的传播曲线基本能够再现《创造101》深耕女团偶像工业的具体表现。


换言之,对女团“专业度”的反馈,依然着眼在这些“圈内”偶像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之上——她们代表了定义中国女团的主流审美力量,也在偶像—粉丝的互动逻辑中把握着核心影响力。



从节目开播到收官,以孟美岐、吴宣仪等为代表的最具女团气质的成员,每期各自能够拉动至少5个微博热搜。这得益于其亮眼的业务能力、出众的外在条件,以及早期的经验履历积累。


毫无疑问,孟美岐、吴宣仪两位成员的存在,维系了《创造101》作为中国偶像“培养文化”的基本底色,也形成了这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在传播方面的重要基础。


同时拥有两位顶级配置的女团成员,也让《创造101》的最大悬念——C位之争,保持到了最后。


猫眼专业版大数据报告显示,通过比对孟美岐、吴宣仪两位成员的排名走势,总体吻合于两位成员的微指数曲线发展:前期吴宣仪领跑、后期孟美岐居上。关于两位均有C位实力成员的谈论,贯穿始终。



具有出众条件的成员自然是传播的优选。由微博热搜画像可见,无论是媒体还是粉丝,对于孟美岐&吴宣仪的传播主线大致有节目表现、娱乐话题和自身特质三个方面,基本都满足了一个优质的、易被传播的主体的基础条件:外表、实力和话题。相比之下,孟美岐的公演曲目引起更多热议,关于吴宣仪的讨论在娱乐话题、自身特质比例更高。



由传播的结果——受众反馈,即“粉丝评价”可见,微博热搜最终落到粉丝社群中,达成了基本一致的传播反馈:两位具有着C位潜质的女团成员,最广泛的评价均体现在“实力”这一关键词上。


围绕着以“实力”为代表的硬性评价,结合“外形”“性格”等为代表的弹性评价,孟美岐的整体表现更受粉丝推崇。对比《创造101》全体成员评价汇总来看,求同存异的两大成员粉丝基本构成了节目粉丝的缩影。


*以上调查仅为比例分析,不能体现绝对的粉丝基数


关键词四:出圈


《创造101》从女团中来,到女团外去,其真正形成“出圈”效应,与杨超越、王菊两位话题人物的涌现及其持续性发“热”紧密相关。


不容置否,高位成团的杨超越是《创造101》中最具争议的成员。但值得注意的是,争议也是传播的发力点,从成员与节目的微指数曲线对比来看,杨超越的几次微指数峰值有力带动《创造101》曲线的增长。


这样的状况在节目收官之后更显高涨,杨超越成为一个文化议题被不断地加以讨论和阐释,显而易见,争议在对抗中发挥有力的作用。




*渠道来源:粉丝通过该渠道了解到这位成员


一路波折,但最终高位成团的超越,在粉丝的帮助下,也把争议化作了“偶像”形塑力量的一部分。



我们多少可以脑补出粉丝与网友的互相博弈:在动态的制衡中,是“争议”最终造就了杨超越的“成名”,也进一步促成了《创造101》的影响力增量。


从更趋深度观点的微信渠道中可见,杨超越与《创造101》微指数曲线之间具有明显差值:6月9日-6月15日(第8期节目期间),杨超越微指数曲线跳出节目曲线,短时间内达到两个峰值,侧面反映对于《创造101》成员杨超越的讨论已跳出纯粹关注节目的受众人群。“杨超越”现象,已经从节目文本渗透向了更为广谱的(甚至是既定之外)的人群之中。


“菊外人”概念的催生,也拉动《创造101》真正步入大众性的传播之中。


无论在《创造101》内外,高频出现的“菊”字无疑构成了今年上半年最具反思性和反抗性的大众话语。在很大程度上,王菊现象的“出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创造101》的“出圈”。因而,对于成员王菊的洞悉,也能成为我们理解节目文本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为《创造101》最具话题的人物,王菊在媒体和粉丝之间评价基本具有一致性,在被赋予的“多元审美”“女性独立”等标签后,已然走出了“女团”的视野。与此同时,粉丝和媒体的评价大体拟合,部分极具重叠性——两头“得宠”的王菊,又为什么未能顺利成团?

 


可以看到,在王菊的粉丝构成中,占比较高的是“路人粉”,且在粉丝基数上,又难以匹敌其他女团成员。在整体的偶像工业中,最具定义偶像权力的依然在深度的、具有持续性的黏性粉丝社群之中,在这一点上,王菊的“出圈”效果可喜,但在“圈内”影响力有限——换言之,其自身具有稳定性的粉丝社群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虽然,这位《创造101》最具话题性的成员未能最终成团,但无论对于王菊或者节目文本,都形成了远比这一目标更富于价值的收获,即“大众基础”——也直接催生了《创造101》成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综艺”。


综合王菊各项社交影响力可见,其覆盖力大幅超过成员综合水平。在一档女团成长节目中胜利成团?还是拥有比所有成员都高的社交影响力?


这个答案或许未知,但对于《创造101》来说,包括王菊、杨超越在内的传播,都助推实现了一档节目向一种现象的进化——深耕圈层、突破圈层,定义流行和偶像的过程中,这一演进路径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关键词五:流行


一档着眼于今天的文化面貌的节目,所形成的传播格局既要对准“流行”,也要能够再造“流行”。《创造101》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了这样一种引领姿态:对于“流行”的洞悉,早已跳出了单纯意义上的造星工业秩序之外。



从开播到热播再到收官,媒体报道或许是一个有力的视角。由媒体报道的词频云显示,《创造101》已经不止是一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的呈现,它试图反观社会既有的“流行”,甚至在定义更当下的大众话语,里面内嵌着价值观、文化表达等更进一步的意义生产。



在整个的节目推进过程中,《创造101》用户画像显示:女性受众增多、90后增多、大学生、高中生增多……越来越多的非传统意义上的女团受众,不断跻身加入这场有关时代文化的讨论之中,传播层面的进化和迭代,最终描摹出了这一幅具有普遍社会学意义的“101出圈记”。


而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一档节目可以生成的影响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力——这个由图像和影像定义的时代里,“流行”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在不断触发大家更丰富的思索。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8952
进化论 女生 如何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