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初一女孩吐槽妈妈网络爆红,比打骂更伤孩子的是这一点!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6-29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小树妈妈

成长树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1


最近在看一档新的综艺节目,叫《少年说》。

节目形式是在中小学里的楼上,

设立一个“勇气台”,

孩子们可以上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无论是吐槽、感恩还是其他话题都可以。


刚看第一期节目,

就被一对母女的对话深深的吸引了。

主角是一个读初一的小姑娘,

上台之前就一直在等待区紧张得不行。



导演组的人问她:

你今天想说的这个内容,

之前跟妈妈说过吗?

她答:“没有”

然后自己在那里嘀咕:

“我妈站在下面,

我不就紧张死了”



一边紧张的转着圈,

一边嘴里继续碎碎念着……

“我妈我妈我妈,

等会儿在台下会怼“死”我,

越想越不淡定,

我的天……”



导演组的人继续问她:

”你觉得你今天说完之后,

妈妈会有改变吗?“

孩子没有说话,

而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短暂沉默后,

问了导演组一句:

“可以上去了吗?”

得知马上可以上去之后,

给自己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蹦蹦跳跳上楼,

第一句话是对着主持人说了一声姐姐好,

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吐槽。



2


大家好,我是来自1714班的袁璟颐

今天我要来吐槽的是我的妈妈

很多人都在网上听过这样的一句话

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

他什么都好

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

会给我这么大的压力?

因为我妈妈在对比我考试对象的时候

对比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是我那个

全班第一

全年级第一

全校第一

乃至全联盟第一的

学霸女闺蜜



我妈妈老是说

哎呀,你看你成绩这么差

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的呢?


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听到孩子的吐槽

璟颐妈妈站在下面

给出了自己的回复:


“璟颐,我觉得你很棒其实

但是,我认为

我是属于比较客观的

第一个,我在说你

跟别人家孩子比的时候

肯定不是说一定只跟吴笛比

对不对?”



“第二个,我觉得你

没有领悟到重点

你要跟人家比

要培养自己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方法和习惯

永远伴随你终身

知道吗?”



“我觉得做事情

要做到事半而功倍

而千万不要做

事倍而功半的事情”



“这就是你在学习中

要掌握的东西

跟成绩好坏没有关系的”



听到妈妈说

“跟成绩好坏没关系”这句话

璟颐不太淡定

反问妈妈:


“那你为什么每次考完试

都要跟我说

哇,你们班吴笛

数学好厉害

英语好厉害

各种都好厉害


老是要这样子打击我

我知道别人很厉害

可是为什么我自己一直在努力

你就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呢?”



孩子说出这些的时候

已经委屈得哭了出来


妈妈接口道: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的打击你

因为我认为

在你的性格里头

其实你要不打击

你可能就有点飘”



璟颐委屈的大吼道:


“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

你们老是在这里打击我

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改过

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

都是先说我的差的”



孩子一边说

一边哭得更厉害了


这时候妈妈转移了话题

问璟颐:



“妈妈承诺你的事情

妈妈都做到了吗?

再反思一下,

你承诺我的

你都做到了吗?”


孩子被妈妈问的

似乎有点懵

愣在那里没有接话



妈妈继续:

“我提的要求

都是你能够达到的

如果在你能够达到的时候

你达不到

那你说呢?”



璟颐似乎想努力的

把话题拉回到自己想表达的地方

所以明确的请求妈妈:


“那你以后可以可以

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比我好这样的事情了?”



妈妈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当你很强的时候

我觉得

我是要拍一下

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

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



小璟颐听到妈妈这样说

似乎是认为这场对话

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转身要跑下楼



转身的瞬间妈妈说:

“我看到你的闪光点了,

同时你真的要去改

要去实践

有些东西你是一定要去改

才能够有效果的……”



这一次,小璟颐直接跑下了台

抱住自己女闺蜜

一直哭个不停



3


原本是希望妈妈有所改进

最后却真的如上台之前的预想

被站在台下的妈妈”怼死”

不仅诉求完全没有达成

道理还全都在妈妈那边

璟颐的委屈可想而知


之所以会被这段对话吸引

主要也是因为它太具有代表性了

从整个对话来看

孩子和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两个人都在开诚布公的

说自己内心的想法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

孩子委屈大哭

妈妈表情无奈

堪称教科书般的沟通失败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沟通的失败

从妈妈开口的第一句话

就是已经注定的了


在听到孩子的吐槽后

妈妈的回答中充满了

“但是”“我认为”“你应该”

“你要去”“你得去”之类的语言

而这些,其实全部都是

跟孩子沟通过程中

需要谨慎使用的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都会

非常戏剧性的影响孩子对我们的回应

影响整个沟通的效果


我们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

当听到

”我认为你表现不错,但是……“

”我听到你的话了,但是……“

”你努力了,但是……“

孩子们是很聪明的

他们能够明白”但是“后面意味着:

”你还不够好,你有地方要改!“


“但是”就像是一个橡皮擦

把父母之前说的表扬和肯定

轻而易举的抹去了

此时孩子不会感受到

被肯定的快乐

而会把重点

放在对但是后面词语的

理解和判断上

并本能的开始戒备和抵触


所以我们可以在节目中看到

璟颐听到妈妈说

“我看到你的闪光点了”

这句话的时候

实际上是停住了

准备继续听妈妈说话

而妈妈继续说

“同时你真的要去改

要去实践

有些东西你是一定要去改”

这些话的时候

她就再也忍不住要逃避

哭着跑下台找闺蜜求安慰


“你应该”“你得要”这些词汇

相比于“但是”这个词

杀伤力还要更多一些


当父母对孩子说这些词汇的时候

往往意味着在说

“我知道什么才是对你最好的”

“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不需要跟你确认你的想法和感觉

你就直接按照我说的做就好了”


这种句式也意味着

父母对孩子“应该”的样子

有了自己固定的、先入为主的想法

当孩子试图沟通

试图表达自己的时候

往往就容易被忽视和得到否定


4


记得作家王蒙就写过一段文字:


“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

就会张罗着给自己的孩子

添加衣服;

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

骑得满头大汗

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

父母饿了就劝孩子多吃一点,

父母撑得难受就痛斥孩子太贪吃;

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老实

不活泼;

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

令人心生讨厌……”


这段文字写的略显夸张

但是”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

其实也非常常见


孩子也有表达的需要

有被看见和被接纳的需要

当父母一味的强调

你应该、你必须、你得要的时候

父母是想要孩子听从和配合的

却会使孩子想要逃离、想要斗争

或者卡在那里不知所措

最终导致沟通的失败


想要让孩子尊重父母

并且愿意采纳父母的建议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沟通方式

进行一些合理的改进

来争取孩子跟我们合作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

我们父母一定要考虑的

是我们的初衷或者目标是什么


孩子们说话

有时候会冲动、伤人、不合逻辑

但我们作为父母

如果被孩子带着话头

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去跟孩子们争论”谁对谁错“”凭什么“

”为什么不“这些事情上,

过度的去分析、判断、指责、批评孩子

就很容易让沟通陷入僵局


就比如璟颐和妈妈的沟通

妈妈是希望璟颐有更好的习惯

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是最终的目标

把璟颐跟别的孩子比

只是督促孩子进步的手段

而不是就是想用别人

来打压自己的孩子


理顺了这条线

那么妈妈完全可以答应孩子

不把她跟同伴进行比较这件事情

可以选择在平时多跟孩子讨论

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用其他方式督促孩子进步


沟通的第二件事

是要看到孩子们行为

背后真正的需求

满足孩子真正的需要


从事20年幼教工作的郑婉瑜女士

曾经说过一个例子

他们幼儿园有个孩子喜欢星星

每天穿好多带星星图案的衣服来上学

中午午睡时候,

老师会帮孩子们把衣服脱下来

但这个孩子宁可热着、不睡午觉

也硬是固执的不肯脱衣服


其他老师怎么讲道理都没用

郑婉瑜过去跟孩子说

“你很喜欢星星哦?那星星累了怎么办?”

孩子不解“星星也会累?”

郑婉瑜就告诉她

“你跟星星睡过觉吗?”

孩子说“没有耶”,并且显得很兴奋

郑婉瑜告诉她

“我也没有,不过你比较幸运,你把星星衣服

放在你旁边,就可以跟星星一起睡觉了”


孩子真的就迫不及待的

把星星衣服脱掉,然后着急的

想抱着衣服睡觉


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沟通

未必要就事论事

孩子不想跟别的孩子比

是有一种自己的努力

想要被父母认可

被看到被肯定的需求;

沉迷网游的孩子可能是因为

生活中挫败感强,父母陪伴少

有社交、安全感上的需求;

爱说大话的孩子

可能是有求得更多关注的需求

父母满足了孩子的根本需求;

才能标本兼治


沟通还需要的是

充分的信任感和尊重感


足够的耐心、信任和尊重

是孩子打开心扉的重要条件


越是爱孩子

就越要注重跟孩子的对话

去花时间和耐心

真正的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给孩子解释和表达的机会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

那本书中写过:

“爱,其实是很多

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

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

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

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

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

没有纱布可绑。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

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

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

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

意识不到倾听她、了解她

跟她沟通的重要性

等孩子长大之后再想补救

往往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

彼此表达的时间

只有父母首先意识到了

并且开始积极的行动起来

孩子的童年

才会多些快乐,少些遗憾

阅读9261
女孩 网络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