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砍人事件频出!面对疯狂的砍人者,家长要教会孩子的不应该只是跑...

作者:广州妈妈网 来源:广州妈妈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6-29


今天早上7时55分许,在广州番禺区大学城某高校的地下停车库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男子持刀伤害两人(一男一女)。接报警后,番禺警方迅速派出警力到场处置,并现场抓获行凶嫌疑人。两名伤者经“120”医护人员到场救治,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


经初步调查,死者罗某(男,49岁)、申某(女,49岁)系夫妻关系,与嫌疑人谢某(男,53岁)均为大学城某高校教务人员,双方因矛盾引起纠纷。事发时,谢某对罗某夫妇袭击后持刀自残,现已被送至医院进行救治。




广州这起持刀砍人事件真是令人胆战心寒防不胜防,然而,悲剧不止一场,同样令人心寒的事件也发生在了上海。


6月28日中午,上海一所私立小学门口,同样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受害者为3名小学生和一名学生家长。根据上海警方发布的警情通报,其中两名小学生经抢救无效身亡。


据黄某交代,他犯罪的原因是【报复社会】。看着悲痛欲绝的家长和老师,萌萌哒的眼泪真的忍不住了。



对手无寸铁的孩子进行屠杀,然后说自己报复社会,这样的无耻和疯狂我们不做过多评判,相信法律会有一个公正的裁决。但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萌萌哒的心一直悬着......我们竭尽全力想给孩子最好的吃穿用度,教孩子分辨世界的是非黑白,告诉他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有时候,有的疯子就是肆无忌惮,有的灾难就是会从天而降。


萌萌哒不敢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



我们为逝去的小生命扼腕,整理了这篇娘心满满的教会孩子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恐怖事件的教程,我们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没有机会用上这些知识,同时又希望万一需要用到,家长或者孩子们能记起这篇文章的只字片语,能用到一点半星,也许都能帮助一个生命转危为安。


Part 1 遇到疯狂砍人者怎么办?


面对这样疯狂的砍人者,危险到来的时候,孩子们应该如何自救,如何对抗坏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面对既成事实的身高,总该学会自娱自乐


1. 不要躲,不要与之对抗,一定要,跑!!

要注意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跑进小巷。短时间内躲起来万一被找到,基本上是逃无可逃。对抗更加不行,弱小的身躯敌不过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所以,扔掉手上的东西,不要试图接近现场看热闹,迅速逃跑。


2. 跑远了,再躲起来!

感觉与歹徒有一定的距离了,再找地方躲起来。想办法与执法人员和家长取得联系。


3. 跑不掉也躲不了,只能拼死一搏。

身边能当武器的东西都拿起来用,攻击歹徒下体和腿部。平时可以把笔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遇到歹徒把笔作为武器;大喊一些能够威慑歹徒的话,比如说我已经报警了之类的。


4. 呼救,众人的力量大

逃亡过程中,可以向路人求救,尤其是男性,大喊求报警。特别留意路边的巡警,保安,穿着制服的所有执法人员。


Part 2 遇到劫持怎么办?


2018年1月17日上午8时许,武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县城一小学有两名学生被一男子挟走。犯罪人有吸毒史。


(视频截图)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孩子遇到劫持怎么应对?

1. 保持冷静,不要过分挣扎,服从命令,别与歹徒对视或者对话,以免发生语言和行为冲突。

2. 要随机应变,如果特警发出突袭,打醒十二分精神配合解救。

3. 记住对方的相貌和特征,事后向公安局报案。

4.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寻求他人帮助,想方设法摆脱歹徒的控制,安全逃离后迅速报警。


Part 3 遇到纵火时,如何逃生?


之前备受瞩目的“保姆纵火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一次小范围的恐怖袭击没有两样:保姆故意纵火,女主人带着孩子躲在小卧室,大火来临时,豪宅成了被拧紧的瓶口,密不透风。直推窗无法及时排烟,也很难对外呼救,四位遇难的逝者,几乎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被浓烟熏死。



这样可怕的情景,如果在学校这样孩子们聚集的地方,应该怎么做呢?


1.警惕纵火苗头,尽早逃生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火势由初燃到狂烧只需十几分钟,逃生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在发生火灾时,一定不要忽视,而是要快速逃离。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索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逃生时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柜子里等。


2.逃生重点:保护呼吸系统

逃生时用水蘸湿毛巾、衣服、布类等物品,用其掩住口鼻,以避免烟雾熏人导致昏迷、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而窒息的危险。如果烟雾较浓,应膝、肘着地,匍匐前进。


3.选择最佳逃生路径

如果遭遇大火,迅速撤离,走安全的楼梯,千万别走电梯。平时多多留意宿舍和教学楼的安全出口。


如果疏散楼道被烟气污染严重不能通过时,起火楼层以上学生可向上层疏散,直至楼顶。


火势蔓延很快,未能及时疏散逃离,可撤离到未起火房间,并将房间门窗关严,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它织物封死,防止受热,如果有条件可以不断往上浇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同时可打开外窗,用有效方式向外示意,等待救援,切不可盲目跳楼。如火势太猛,可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宽条,连接成绳索,将绳索一端牢系在暖气管道或其他牢固物体上,抓住绳索,由窗外墙体滑下。


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向外大声呼叫,敲打金属物件,投掷细软物品,夜间可打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为逃生争得时间。


4.身上着火处理方式

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越跑火越大),可就地打滚,将火压灭;也可用湿物覆盖在着火部位,或用水烧灭。要特别注意,不要用灭火器向人体直接喷射灭火。


写在最后:

每一个疯狂的成人,曾经都是一个孩子


每每有校园恐袭事件发生,嫌犯的作案动机往往都是“报复社会”。就像这次的伤人事件,嫌犯交代自己是因为无业,生活无着落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


但实际上,这种报复心理不能简单归结为“你找不到工作是你不够努力,为什么要迁怒伤害别人”。暴力伤害者,做出不计生命代价的疯狂举动,肯定不是一时想不开而为,而是这些人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这个锅,原生家庭不得不背。


还记得今年4月初台湾艺人狄莺的18岁独子孙安佐因扬言要策划校园枪击案,被美国警方逮捕的事吗?当时警方在其寄宿住处查获了枪枝及1600发子弹,很难想象,如果这些枪支弹药被他带入校园并实施了枪杀,会造成何等惨状。


(狄莺和儿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是什么使得狄莺引以为傲的儿子抱有这种恐怖暴力的心理呢?了解狄莺的教育方式之后,便不觉得奇怪了。她以女性三从四德的家庭观念影响儿子,不让儿子受到别人的一丁点欺负和干扰,强迫儿子吃完她规定的饭量,儿子考不到80分屁股就被打开花,11岁的儿子还要天天摸着妈妈的胸入睡,儿子到了18岁都不敢自己一个人出去……是狄莺的控制欲和畸形、窒息的爱让儿子人格扭曲,在家庭的控制下伪装乖宝宝,留学逃离妈妈的魔爪便把内心积攒的压抑和不满喷发出来。可以说,是家庭教育毁了孙安佐。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着关键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人格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但以下几点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1.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

当孩子多次重复犯同一个错误时,家长就会不自觉地将这个问题放大,使用比较严厉的手段来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其实,比起惩罚,我们更应该去探讨孩子多次发生这些错误背后的根源。


2.正确引导孩子的优越感和自卑感

当孩子的优越感过于强烈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要别人让着自己,又或者是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过高,幻想自己无所不能,一旦愿望落空,就内心狂躁无法承受,以至于迁怒别人。这和“挫折教育”也有关系。


当孩子的理想和现实出现落差而失落时,家长应该给孩子鼓励,向他们孩子解释现实生活的意义,消除他们在自我幻想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


当孩子的自卑感过于强烈时,就容易出现仇富、仇视心理,想通过过激的方式去博取别人的注意。过度的“谦虚教育”也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低到尘埃里的孩子一旦爆发,破坏力是极其可怕的。



3.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

阿德勒认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集体才能取得成就。孩子依赖集体、乐于与人交往,就避免了孤僻、反社会性格的形成。在四五岁的时候,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以及适应社会所必要的灵活性,不要过分呵护宠爱孩子,让孩子懂得自己与他人的联系。


4.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也不要经常去拿别人家孩子来比较刺激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遵循其兴趣、特点发展便能给孩子心理最大的舒适。


5.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发现,人格缺陷者常常可能从小缺失父爱或母爱,或是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或是父母经常争吵打架的。安全感对于孩子内心的安稳和滋养非常重要,充满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也能平和待人。


觉得有用,右下角点个

给小编加个鸡腿呗


一周爆文


暴雨突袭广州!未来15天持续雷雨+35°高温!解暑祛湿,这10款汤轮流喝起来


广州家长快看!381所“野鸡大学”曝光!广东就有12所,千万别让孩子报

停电通知!广州11区未来一周停电明细,最长17小时!快看看有没有你家……


阅读9500
举报0
关注广州妈妈网微信号:gzmama_co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州妈妈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州妈妈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广州妈妈网

微信号:gzmama_co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