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人类,没有隐私

作者:豆瓣电影 来源:豆瓣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6-30


听说,最近ViVO NEX成了流氓APP照妖镜——



甚至有朋友拍了实锤视频——注意悄悄升起的前置摄像头。


图片源自锋潮评测室


早在几个月前,一个国外小哥曾直播测试 看谷歌是否通过麦克风窃听用户对话,测试结果令人震惊。


或许有别的说法?

但是瓜田李下的,实在难说清楚。


04:22


触及隐私的话题,总是让人无比敏感。

可是,人类,还有隐私吗?




威尔史密斯早期有一部电影,《全民公敌》(又名《国家公敌》)


影片中,迪恩(威尔史密斯 饰)因巧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物袋里被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塞了一张记录了某个位高权重的人谋杀国会议员整个过程的光盘,从而遭到了国家安全局中坏人的监控,甚至追杀。



迪恩的家里被装了监视器,他的手机、手表、皮鞋、甚至衣服,也都被装上了跟踪、窃听装置。

如果不是一个前国安局特工的出现,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为什么他跟旧情人约会的照片会立刻就送到他妻子手中。


他身上的一切时刻都在出卖他。


剧中,迪恩为躲避追踪,脱掉了所有外衣在街头狂奔


这部1998年的电影,颇有预见性,时至今日,再看依然不过时。


现代的通信不再是快马连营抑或飞鸽传书,而是用电话,用电子邮件,用无线电,用手机app;


再不能隐性埋名般的存在,要有档案,要有身份证,要有实名认证,要一切的证来证明你的存在;


人的交流,人的动作,人的行为……一切的一切在今天都不再能肯定地说具有绝对隐私。只要愿意,如同影片中“国安局”那般,大到你的个人身份,行为去向,小至你的兴趣爱好,甚至具体到某分某秒,你的动作都可以事无巨细地暴露出来。


电影《窃听风暴》 剧照


网络无孔不入,覆盖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经常会收到各种广告推销电话,对方仿佛对你了如指掌;

用过一次的app,会没完没了地给你发送促销短信;

你的开房记录在年末的消费回顾里;

甚至情绪激动的你在网络骂战中留言:大家去人肉ta!似乎要自编自导一部《搜索》。



吊诡的是——

然后,遇到隐私泄露的新闻时你还是会震惊。

然后,你在朋友圈里捍卫自己的隐私,最用力。


做网络安全的朋友,他们电脑的摄像头总会贴着一个创可贴。

每次看到那个创可贴,我就会想起《黑镜》的第三季第3集——《黑函之舞》。




主角Kenny是一个有恋童倾向的少年,他对着电脑儿童照片自慰的时候,在摄像头未主动开启的状态下被黑客拍到,并一步步威胁他做了之后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剧中,窃取了隐私的黑客当了一把上帝,有些羞涩腼腆的平凡男孩儿为了自己的秘密不被泄露出去而不择手段。黑客在将Kenny折磨了一番之后,最后依然发出了有罪的终审判决。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电子设备与社交网络的病态性依赖中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浏览器历史记录,播放器记录,视频聊天记录,这些也许都将成为被人要挟的把柄。


有赖于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疯狂的散布,永远也无法被彻底的清除,最显著的例子请参见各种艳照门事件,尽管资源之后被撤回,全网封杀,但是许多人的电脑里早已下载好,甚至再次上传,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杜绝的。


就像这一集当中,Kenny的拍档Hector所说的那样,“互联网上的东西无可救药,永远也不会消失,它会跟你的名字粘在一起,成为永远的污点”



装了定位装置的衣服可以脱掉,动过手脚的手表可以摘掉。

电话、网络你现在离得开吗?

越来越多的监控,你躲得开吗?


卫星现在的成像清晰程度可以达到看清一张地上报纸的内容;由地理勘测而成的电子地图已经非常成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线,民用是米级,这套系统就是现在很多软件商提供的GIS信息系统。


全球的监控每年都在呈几何数级增加,过去十几年,中国是监控摄像头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咨询公司 IHS Markit 2016 年的数据,中国在公共和私人领域(包括机场、火车站和街道)共装有1.76亿个监控摄像头,而在美国只安装了大约5000万个摄像头。预计在三年内中国安装摄像头的数量会增加到6.26亿个。


在监控上面延伸的应用非常多,图像识别方面的典型应用是车牌识别、移动跟踪、边界联动等等,《全民公敌》电影中的人脸识别现在都是可以实现的,电影中的针孔摄像机,现在任何一个电子商城都能买到。


网传的中国天网系统: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路边的摄像头。视频中有几辆车,车牌多少,车主是谁,路过多少人,怎样的着装,是男是女,甚至你是谁,实时反应。


此前,苹果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拥有人脸识别解锁功能的手机后,有网友调侃道:苹果继采集了人类的指纹后,又要采集人类的面部特征了!


《速度与激情7》中,多米尼克(范·迪塞尔 饰)在黑客拉姆齐帮助下,利用“天眼”系统,调用地球上所有位置的摄像头和音频系统,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人海中定位到戴克(郭达·斯坦森 饰)的位置。


在讨论这个选题的时候,有同事说,他怀疑某购物app监控着他的文字输入和话筒,因为他在微信上跟别人说想买一件吸尘器之后,打开app,首页上推了好多的吸尘器给他。


而且据说现在很多的app有着更多你想象不到的权限。是真是假,只是揣测,我不敢断言。你试一下吧。


如今我们安装一个即便是一个功能性最单一的手电筒app,被标注为“官方、安全、认证”,安装过程中该软件要求获得通讯录、拍摄照片和视频、录音、位置等10多项与之主要功能无关的权限。

只有手电筒照明功能,要通讯录这些无关的权限干嘛呢?


虽然知道这样做会泄露隐私,但为正常使用软件,还是不得不‘被同意’、 ‘被授权’。


《鹰眼》剧照


这些我们隐约能察觉到的隐私泄露,还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当你在别人面前赤裸着的时候并不自知,可怕的是别人用你的数据谋利,或者左右你的时候,你并不自知。


此前facebook公司涉嫌利用用户数据,通过算法给选民推送定向广告,从而影响2016年美国的大选结果。报道一面世,Facebook股价暴跌500亿。随后马克·扎克伯格发表声明道歉。


Facebook与国内的今日头条、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一样,它的广告投放同样基于通过大数据以及算法分析出来用户偏好,然后作精准投放。


我们其实一直活在这些科技公司的数据库里,既然生活在别人的大数据里,该如何确保隐私“安全”呢?


《鹰眼》海报


2008年的电影《鹰眼》(并非妇联中的鹰眼)里有这样一幕,两人在屋内对话,声波导致水杯中的水纹,监控通过水纹的波动转录成了语音信息从而窃听了两人的对话。


或许上面如此玄乎的情节永远不会出现,但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对隐私的侵蚀,防不胜防。


《谍影重重》等优秀的特工片已经像我们展示过许多,谁又敢拍着胸脯说那些“高科技”是遥不可及的想象呢?


《鹰眼》剧照


这也许会成为未来的一种生活形态.每个人的生活都被记录在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中,一旦需要,就可调出。你对此毫不知情,一如既往地生活,有时做些特别的小癖好,以为无人知晓,却不知道有人在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楚门的世界》,不少人开玩笑说,感觉自己就是楚门。


人肉,艳照门,邮箱里莫名其妙的广告,理财贷款的骚扰电话, 被利用的购买/出行/浏览记录……如果隐私遭到更面目全非的侵犯,谁说现在不是楚门的世界呢?


只不过,这个世界里,人人都是楚门。


这是最讲究隐私的时代,也是最没有隐私的时代。


谁来监控,那些监控者们?


_____________


Ps.

这篇文章原本写了很多字,但为了防止被屏蔽最后还是克制地删掉了很多。

其实在大数据时代下,谈论隐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事情。


我能想到的,一定会有读者这样留言:

“你傻逼吧?监控、天网、窃听,所做的一切都是维持社会安定,没有它们世界不是就乱套了?你如果不犯法你担心个屁!?”

我这里就先统一回复一下:“嗯,我是傻逼。”




往期精选 | 点击阅读

阅读9430
举报0
关注豆瓣电影微信号:film-doub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豆瓣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豆瓣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豆瓣电影

微信号:film-douba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