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马云一句话说清教育问题:如果不改,30年后孩子找不到工作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6-29


马云最近很忙,真的很忙,找他的人太多了。但有一群人他再忙也要抽时间见,那就是年轻人,世界各地来的年轻人。

 

最近这周就来了两拨,一群澳大利亚青年和一群非洲创业者。


见到Jack Ma,外国友人激动坏了。

你猜马云和他们说啥了?他说,年轻人要多去看看世界,才能改变世界。这些外国学生、创业者,都是受马云邀请,来阿里见识见识中国互联网。

这把我撩到了。我历史不好,但也知道历来都是中国人往外睁眼看世界,现在我们倒成了“世界”了。

老祖宗说风水轮流转,转了一百年,也该到咱们了。

 

马云热衷接触全球年轻人的背后,包含着他对全球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深刻反思,除了做企业,他的另外一大理想就是办教育,为世界、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适应时代变化的下一代。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向马云学习,也将成为新的传播节点,让更多中外年轻人受此鼓舞,走出去看世界,甚至从此改变他们的一生。


现在,中国往世界输出科技成果和互联网经验,其中自然少不了常年重要的援助对象——非洲。这次,就有29名非洲创业者为了把剁手党发展到部落,来阿里找马云求锦囊。


来自肯尼亚的创业者代表南茜向马云赠送礼物。


马云是这么说的:

“你们来这里学习阿里巴巴,但不是复制阿里巴巴。我希望未来20年,非洲会长出100个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会有1000个非洲马云。”

中国和非洲是老铁了,援非历史超过50年。仅新世纪以来,援助总额就近千亿美元。中国崛起为世界互联网一极后,其技术、经验和模式,自然让世界青年趋之若鹜。

他们见到马云,就像见到超级巨星一样。其中一名澳洲土著姑娘更是激动地哭了起来。她说:

“马云,你可能不记得了,一年半以前,我还是一名高三学生,是马&莫利奖学金计划推出时的一位在场听众。你的演讲还有你的回答,激励着17岁的我。”

而关于“马&莫利奖学金”则是另外一个美好的故事了。1980年代,少年马云为学英语到西湖给外国人当免费导游,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莫利一家。在莫利的邀请和帮助下,1985年,马云到澳大利亚旅行了29天,他见识了新世界,自此改变人生。

 

许多年后,当马云回忆起那个改变命运的时刻,他这样说:


“(1985年)在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也从未离开过中国。但来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2017年,马云来到莫利的故乡纽卡斯尔,创立了马&莫利奖学金,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面对第一批受邀的年轻人,马云告诫:

“我去澳大利亚的时候,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到达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惊讶,你们的生活会经历不一样的东西,和你们学的东西不一样。请保持你的好奇心。”


6月27日,27名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年轻人在这一天带着兴奋和对中国的好奇,走进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马云面对面交流

 


马云在国外跟年轻人都说了什么

——————————


翻看马云过去几个月的行程,就会发现,马云很喜欢往年轻人中间凑。


1月,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海南举行了乡村教师颁奖仪式,马云亲自为乡村教师们颁了奖。当天晚上,马云又飞赴瑞士达沃斯,在达沃斯的马云专场上,和台下的世界青年领袖们谈笑风生。

2月,马云到访韩国顶尖的延世大学,和台下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延世大学的大报告厅千人座位座无虚席。

3月,湖畔大学的新校园在杭州举行奠基仪式,同时第四期学生开班仪式。马云亲临现场,并称“我们为湖畔大学要办300年的愿望奠基”。

4月,马云出现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的大礼堂,并和台下一千多的师生进行了分享。

去年,在非洲肯尼亚,马云成了年轻人在推特上的热议话题。马云将要发表主题演讲的肯尼亚内罗毕大学,连发三条推特预告马云的到来。

演讲太火爆,没有抢到票的当地年轻人聚集在内罗毕大学广场上,用手机直播看马云分享。

马云还去了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他反复鼓励当地年轻人,让他们“保持好奇心”。


6月27日,马云与澳大利亚学生交流。


搞了半天,成功企业家马云,骨子里还是那个站了6年多讲台的师范生。

 

总结一下,这段时间,马老师给全球年轻人又增添了哪几个锦囊:

 

一、多去看看世界。你在书本上学到的,你的父母告诉你的,可能不全是真的。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这个世界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二、别害怕失败。对年轻人来说,总是有机会和失败,关键的是如何在失败中活下来,也不要害怕犯错。

 

三、保持好奇心。所有人都说yes的时候,你再考虑一下;所有人都说no的时候,你也应该三思。

 

四、要有爱商。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有智商IQ、情商EQ和爱商LQ(the Q of love)。Love才可以让你睡得好,不担心别的事,变得更加勇敢。如果你没有love,没有心,我认为你总有一天会被机器取代。

 

五、帮助别人。他对非洲创业青年说,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要帮助别人。未来阿里也会帮助非洲企业,出现100个阿里巴巴,1000个马云。

 

我只想说,老马的心,够大的。

 


“教育不改革,30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
——————————

在教育全球青年的同时,马云也没忘记中国教育——这个让亿万中国家长最头疼、最操心的事情。

 

我们先看看马云的教育情怀从哪里来?

 

马云一直保持着老师的精神内核和情怀。他说自己在阿里巴巴的真正身份,其实是首席教育官。

马云创业前就是一个英语教师,而且还干得挺不错。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对老师这个身份,一直有种谜一般的执着。

现在网上仍流传着一段马云当年讲课的视频。马云在台上讲课,台下学生们笑成一片,据说这在当年老马的课堂上是常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的大学和现在可不一样,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信息闭塞得很,娱乐方式也很单一。学生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只有收音机、报纸和图书馆。

马云当时就非常反对以成绩论英雄和填鸭式教育。在那样一个资讯饥渴的年代,马云总喜欢在英语课上给学生们介绍国外的事情,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在大学当英语教师时的马云。


就算后来离开学校,搞了阿里巴巴,马云骨子里还是个老师。在他眼里,阿里巴巴园区里那些个性张扬的年轻人,和当年课堂上被他逼着背课文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马云相信,老师有一个重要的品德是其它职业无法拥有的,那就是老师希望学生超过自己。“我当这个公司的经理的时候,我比谁都希望进入我们公司的员工比我做的好,他们做得比我更成功,这是当老师最大的素质。”

中国式的教育焦虑很具特色,例如“家长太胖,影响小孩入学”,买个学区房能掏空几代人积蓄。中国高昂的教育成本让世界惊讶,家长们也集体神经紧张,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由于当过老师多年,马云对中国教育的症结体会很深。他的教育理念也并不迎合大众。他主张自然成长,把快乐归还孩子,他说孩子首先要会“玩”:


“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只会读书不会玩很麻烦。”

仔细一想,好像也有点道理。马云相信,音乐、体育、美术这些东西,才可以让一个孩子真正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虽然已经离开讲台20多年,马云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却有着超常的执念。他从不讳言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担忧,“教育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改变教书的方式,30年之后我们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作为一名互联网创业者,他深信互联网跟200年前工业革命一样伟大,它将改变人们的意识,重新思考未来。

 

“我们处在一个了不起的变革的时代,未来30年的变化将超越人们的期望与想象。”马云说。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教育如果裹足不前,那将造成可怕的后果。

 

“现在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过去100年是机器时代、工业化时代,那时的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如果现在还按照这个方式教学,学生出来很可能找不到工作了。未来我们人类跟机器比谁聪明,谁记得快,谁背书背得好,谁算得快根本没有机会赢。”

马云担心,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革,下一代的孩子就会失业、被淘汰。“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


他最著名的一个教育观点,是中国有“教”,却没有“育”。教,中国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育是培养文化、情商。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创造力、创新力,我们要让孩子有担当力、有责任感,让孩子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观,而这些东西是极其不具备的。”

 

马云认为,如果未来的孩子在智商、情商之外,没有爱商,即缺乏担当,不会替别人着想,那么是注定会在将来的变革中被机器淘汰。

 

要是别人批评中国教育,怕就只能限于嘴上的“批评”了,但马云不是光说不练的人,他有钱有想法,说到就要去做到,他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开办了云谷学校。

 

与为应试而生的一般学校不同,云谷学校希望培养的是个性化、有特质、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追求创新,有较高体育和艺术素养的孩子。

 

学校的办学使命延续了马云的教育理念——

 

“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现如今,各国的年轻人尚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马云取经,我们自己就更不应该视而不见了。

 

马云教育思想的最主要核心在于:

 

一、想受人尊重,一定要有爱商。爱商是担当,是替别人着想,是做一些看来跟你没有关系的事情,你做最大的决定,跟你的生意毫无关系的时候,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二、年轻人一定要多走出去看世界。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这个世界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三、教育要面向企业。最优秀的人才没有在大学里,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教育的进步,优秀人才聚集在企业里。以前是企业跟着大专院校走,未来应该是大专院校跟着企业走、跟着市场走。因为只有在竞争的第一线才有可能诞生最先进的技术。

 

四、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

 

一如既往,老马总是语出惊人。但别忘了,当年老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还没几个人相信互联网呢,更没有人会想到仅仅十几年后,互联网能把整个世界变成现在这样。

 

正如他那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老师啊,为了孩子们,你还是多抽点时间回到讲台吧。你教,我们放心。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阅读9086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