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新常态、新调控、新思维

作者:新财富杂志 来源:新财富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6-29

编者按:2018年6月29日,“2018新财富上市公司并购年会”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市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新动力、新文旅、新金融,资本市场超700位嘉宾欢聚一堂,包括300+上市公司董秘、50+投行精英、300+江苏省上市公司高管,更有社会智库、产业基金、最佳分析师等多路大咖莅临现场。本次活动由新财富主办,证券时报联合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扬州市人民政府提供指导。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量级嘉宾,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体系的根本性变化出发,和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他指出,当前宏观经济的目标已从高速增长转换到高质量发展,过去的发展理念重在盯需求、盯总量变化、唯GDP至上,这与当时的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契合,调控体系也只是政策安排的变化。而今天,发展理念已经切换到盯供给侧、盯结构性变化,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改革而非政策调整成为宏观经济的调控主线。当决策层的理念、思维和战略都已经发生改变时,围绕地方赤字、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变化都需要采用新思维去对标、去理解。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高培勇


以下为高培勇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刚才在早餐的时候,大家主要聊到两个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股市波动,另外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在我看来,这两方面的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在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时,要关注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责任以及实际采取的立场、观点。当谈到立场和观点的方法,大家可能觉得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这是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最终对宏观经济形势得出自己的判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


01

宏观调控体系5大核心要素


我今天的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对表”,这个表,是北京时间和2018年6月29号,这是非常重要的提示词。另外一个关键词是“新时代宏观调控体系”,经过五年的演进历程,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大致已经形成。


新时代的宏观调控体系,目前至少有5个重要的核心要素。


1、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什么?我想各位是非常熟悉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中国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在所有问题中抓主要的矛盾来勾画出行动方案。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4、高质量发展。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大家在仔细研读中央关于宏观经济布局的时候,完整的原话是这样的,叫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研讨经济形势在4月23号,主要针对今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的一次深刻的研读。在4月23号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所发表的公告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完成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关键是要主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而且接下来说“对的上要抓紧推,对不上的要抓紧改”。


02

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如何演化而来


该如何来对这个表?我想对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思想脉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2012年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年,2012年恰恰也是中国经济特别是经济增速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年,所以从2012年年末开始,我们就在做一件事,就是如何认识宏观经济转型变化。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期叠加”(1.增长速度换挡期;2.结构调整阵痛期;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4年对“三期叠加”又做了进一步的高度概括——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我们过去讲三期叠加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说明是短期的变化还是长期的变化,是周期性变化还是趋势性变化,但是到2014年用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几个字已经非常生动把这三方面的变化,当做长期性变化,当做趋势性变化加以落实。接下来,2015年,在解决对经济形势问题怎么看的时候,就要面对经济工作怎么干了,首先是指导思想上要做重大调整,于是在2015年10月份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理念,那就是刚才讲到的五大发展理念,紧接着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了2016年提出的口号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


从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中,我想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大调整,因为在所有的经济工作理念和思想战略中,宏观调控体系的调整,应该说是具有基础意义和支撑意义的调整,是整个经济工作理念思想和战略调整的一条主线。


03

高质量发展5大变化


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如何认识和把握这样的调整?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法,我建议大家,最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的通道是比对,所有调整都是有针对对象的,所有的调整都是有参照系数的,当提出一种调整的时候,你要问自己,它原来是什么?对照于原来的参照系,调整了什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如说当谈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候,你要知道经济发展的旧常态是什么?相比旧常态,新常态是什么?当提到高质量发展的时候,我们是相比高速增长而言,那么相比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又有哪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我想说从大的方面着眼,可能如下几个方面是最为关键的。


第一个变化是分析视角的变化,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其变化做出判断的非常关键的一点。那么问自己,在以往,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理念?从大的方面归类,我想就两条,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


什么叫周期性因素?我们看待经济形势的时候,过去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我们总习惯问自己,我们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衰退了,我们说经济是周期性波动的,我们现在处在经济的衰退期。膨胀了,我们就认定经济处在高涨的阶段,我们面对是是高涨的经济形势。所以从这样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往往是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是短期的,不会长期并存。第二是总量性因素。当面对主要矛盾的时候,习惯从平衡看待。但是看最近这几年中央决策层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表述,已经不完全是这样。第一句话主要矛盾。当前经济发展主要的矛盾是结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主要矛盾在供给侧。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表明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视角,已经由周期性因素转化为趋势性长期性的因素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发展理念的变化。新发展理念是相对于老发展理念和旧发展理念出现的,而旧的发展理念显然与高速增长阶段的宏观经济背景高度契合,回想过去30多年,谈到经济工作及其指导思想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是以GDP至上,无论如何都是追求高速增长,围绕高速增长做文章,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我们就是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在高速增长阶段,自然关注的是经济的规模问题,GDP的增速问题。那么今天讨论的什么?讨论的是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四个“更”都是建立在新发展理念基础上,这四个“更”是和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不过,这种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没有高速增长打下的基础也没有高质量发展。这样一种发展理念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个变化,是政策主线的变化。过去不管怎么讲宏观经济政策主线,都是处于传统经济学的意境中,而传统经济学特别是在过去30多年中有几个特点?第一总是站在需求侧看问题;第二紧盯着需求总量的变化,因为想调整的是需求,供给不是最主要的;第三搞的是对冲性逆向调节,当发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我们干什么?我们是压缩总需求。实现什么效果?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稳定。那时候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注意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达都是讨论明年宏观经济是什么。而今天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倒过来了,不是站在需求侧而是转到供给侧,盯着的不是需求总量问题,而是结构调整问题。这时候追求的目标是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由追求短期的稳定转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第三方面的变化。


第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施策机制。请大家回顾过去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格局大体确定的条件下,我们如何来施策?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主要是政策安排,或者主要是政策层面的调整。但是今天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表述中,大家发现改革二字变身为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个要素,当然我们今天仍然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经济,但与此同时也有改革的成份,而且更重要的是改革的行为。中央决策性提出“根本途径是改革,要以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性的障碍,以推进各种基础性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因此,今天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是改革,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政策家+改革行动,且以改革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第五个变化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想很多人看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候,往往很难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变化挂钩,但是实际上这是中央在部署宏观经济政策格局的时候,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是在传统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是原来需要所不包括的,这种需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供给体系?我们讨论供给的时候就只讨论了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都盯在企业上,当今天讨论美好生活需要,提出的需要是面对载体,第一是制度产品,第二是政策产品,而制度产品、政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市场解决的,而是必须依赖于政府行为。所以面对由“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折变化,重要的是政府系统不平衡和不充分,或者说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系统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凸显。


04

学会新调控体系下的思维置换


因为时间关系,我举一个例子,来帮助理解这样一种变化在现实中的表现是怎样的?我们过去对投资怎么理解的?


第一当做总量刺激的一个手段;


第二主要方式是政府增加支出投资,拉动和扩张需求。但是在今天,用这种办法去实施扩张财政政策,显然不完全合适,为什么?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注意当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盯着总量,而是盯着结构的时候,这种投资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第三是赤字,赤字是为了拉动需求,尽管拉动需求实施赤字的结果是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但是只要整个经济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宁愿可以牺牲财政的平衡,以财政的不平衡来换取整个经济发展的平衡,这是传统的理念。但是今天已经不是这样的,李克强总理说,“十八大以来和过去五年中,一直把财政赤字控制在3%以内”,这和原来的说法有很大差异,我们虽然免不了以赤字来支撑,但是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讲,必须是心存敬畏的,必须是守住底线的。


再比如减税降费,但是你们所熟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减税降费,传统意义上的减税降费目的是什么?是扩大需求,目的是为了让个人增加消费需求,让企业增加投资需求。但是今天的减税降费目标也不是扩大需求,是降成本,给企业降成本。因而注意一下,最近关于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表述,说得非常清楚,“降企业的税,降社企的收费”。以此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特别是实体经济的成本,真正走出一条“节用裕民”的改革道路。


我的总体思想是,不管对宏观经济体系如何理解,在做出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时候,特别是做出有关企业经营决策的时候,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把新时代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过去传统意义的宏观调控体系做一个对比,以新时代宏观调控体系作为理解中央决策层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布局的一个基本依据,谢谢大家。


(以上根据高培勇现场演讲整理,经当事人确认)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阅读8640
中国 
举报0
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号:newfortun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财富杂志

微信号:newfortune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