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培养优秀来华留学生,这些高校的做法很赞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7-04


      据统计,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来华留学生,搭建中外友谊的桥梁。


      高校如何加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一起来看看新华社、《光明日报》的报道↓↓↓



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帮留学生在“点滴”中感知中国


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出门打车用滴滴、买东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来自苏丹的奥斯曼在华7年,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还能用简短的粤语交流。


奥斯曼是众多来华留学生中的一员。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8.92万名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来华留学生,搭建中外友谊的桥梁。


国际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认为,将中国国情融入教育点点滴滴,是开展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关键。


△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在学院“一带一路助我圆梦” 留学生征文暨朗诵比赛上表演。(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官网发)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安然提出建立在多元文化共享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认知—认同—践行”模式。比如,安然曾在课堂上向留学生展示“打招呼”的多个方式,“以此激发留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在文化对比中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意识,并在多元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解中国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安然说。

    

为了让留学生全方位了解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设了《当代中国社会专题》课程。例如,在讲授中国酒文化时,老师分别从中国不同朝代的酿酒工艺、不同材质的器具、酒桌礼仪等方面入手,生动、有趣地揭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内蕴。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学期国际教育中心中文特色项目结业典礼。(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官网发)

    

华东师范大学则实施“伙伴计划”,为中外学生牵线搭桥结对子。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与经管书院举办“国际商才培养项目”,中外学生一对一组成学习小组;学校还鼓励中外学生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社团文化活动,目前已建立各类留学生文体社团14个,活动项目20余个。

    

感知今日中国,也是一些留学生来华深造的原动力。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玛丽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她曾是当地一所大学汉语中心的工作人员,因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项目前来深造。她在参加了“感知中国——深圳行”活动后说:“中国对我的吸引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人才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一批特殊的学生毕业了。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丝绸之路学院首届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毕业,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也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99名留学生被授予学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据统计,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动下,2017年巴基斯坦吸引中国投资达11.85亿美元,占我国直接投资的近50%。”温暖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谈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时,他说:“对面临基础设施升级挑战的巴基斯坦来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是现阶段发展必须要走的路。”


为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服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人才储备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14年12月成立了丝绸之路学院,意在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基地。


2015年9月,中国与约旦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约旦哈希姆王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关于合作建设高等教育机构的框架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为中国、约旦两国政府高等教育合作计划——“中约大学”建设的中方合作院校。协议签署以来,“中约大学”境内校区规划已经立项并逐步实施,配套的师资和课程建设已经完成。2017年,“中约大学”首批招收的约旦籍本科生已进入预科学习阶段。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对话留学生:走近约旦”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教育学院官网发)


当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每年有在校留学生1000多人次,学历生占比80%,研究生占学历生比例88.8%,国别109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占比达50.4%。学校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来华留学教育可持续发展体系,以及科学规范的培养和管理体制机制。


2014年,欧阳鸿飞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从东帝汶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习。“2016年,我跟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志愿者团队——‘山中花儿爱心组学团’去广西南坡县支教,通过打手鼓、绘画,带孩子们去认识我们国家的文化。在支教的实践中,我有机会去拜访当地的家庭,更深地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的生活方式。”该校为高端教育培养以及人才的交流、沟通搭建了平台,成为增进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该校也高度重视文化交流和融合,设置了“中国故事讲堂”等系列公选课程与系列活动。


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相关领域深度发展的建设需求和人才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出了金色、蓝色、绿色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金色“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培养地质、土木、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和工程技术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蓝色“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针对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主要培养石油工程、资源勘探、环境科学等领域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绿色“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培养经济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高层次人才,致力于服务全面贸易往来的需求。


来自蒙古的留学生涂慧,正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工商管理本科学位。“这个专业的优势在于,以后我可以有机会进入国家机构和公共行政部门工作。我们国家的企业目前正在蓬勃发展,学习这个专业,成为这个行业中优秀的领军人才,我就能为我们国家更多的人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为蒙古和中国建立长久的友好关系与共同发展服务。我相信自己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中国故事讲堂:黄石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国际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教育学院官网发)


学成回国后为国家建设服务,是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为此,学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合作或签订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合作协议》,校企合作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机会,同时,为留学生学成毕业后提供就业帮助,使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到国家建设工作中去。


“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个很优秀的管理专业的科学研究人才。”越南留学生阮明月来中国学习已有两年了,对于未来她充满憧憬,“将来学成之后回国,一定能为越南和中国在科学教育与国际交流领域作出贡献。”


作者 | 胡林果 仇逸 夏静 姚亚奇

来源 | 新华社、《光明日报》


阅读8947
留学生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