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诞生已100多年的汽车,即将死在智能化和新能源化上?

作者:车辙 来源:车辙 公众号
分享到:

07-05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年年初在北美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以及每年六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CES展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其中,大有把CES变成车展的趋势。



在刚刚结束的2018亚洲CES展上,我们同样见到这样的情况,整整一个W5展馆都被车企和相关的零部件企业所占据。而这些车企所发布的概念,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新能源以及智能化两个方面,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带动作用下,一个以自动驾驶为主的未来智能化交通生态被构建了出来。随着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涌入到这一生态构建的行列中,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汽车概念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今天的《公开课》,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首先,这个课题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汽车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次生矛盾。



中国汽车市场自2008年开始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作用下,2018年完成产销突破三千万应该不是大的问题。一方面,是持续增长的汽车产销量所带来的整个汽车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随着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刷新记录,汽车社会所带来的次生问题也开始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所以,在最近几年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能源车型鼓励政策以及限行限购措施。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汽车社会运行下的次生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在全球各大城市,也都在面临着这个问题。



在2015年欧洲爆发了尾气造假门之后,2017年,巴黎、马德里、雅典以及墨西哥城的市长均表示,在2025年将立法全面禁止柴油车进入城市。而在随后,世界各国主要城市政要组成的C40集团也都表示将在限制柴油汽车方面采取措施。


这仅仅是一方面,到2020年,全球的汽车产业都将同时迎来排放法规的大限。以中国所执行的CAFA法规为例,到2020年,全国汽车企业的平均燃油消耗量必须降低到百公里5L的水平。



交通拥堵的问题由来已久,各国政府也都依照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城市拥堵的措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经验就是日本政府的K-car轻自动车政策。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也同样通过限购限行的方式在努力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



但是我们也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限行限购政策的出台,最终目的只是引导市场自发的完善一个合理的汽车社会运行方式。而各大车企在阐释的未来交通出行方式的结局方案,才是正确的发展路线。


建立起统一标准才有主导权


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就可以讨论实现方式了。其实,所有的汽车企业不遗余力的展示着各自的未来出行方式,无非就是要主导建立起全球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的标准。而标准这个东西一旦被建立,那么带来的就是极为丰厚的利润。


正如前面讲到那样,政策的出台目的只是要引导市场最终建立起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这也就意味着,自发性依旧是在未来交通环境变革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中的必然诉求。



在2014年6月,特斯拉正式宣布,对使用自己专利的企业和个人不予追究。而特斯拉的这一举动在随后也迅速收获了市场的响应——眼下出现在中国市场的互联网造车大潮,其中绝大部分的汽车技术来源都是特斯拉对外公开的技术专利。从这个角度来讲,是特斯拉促进了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发展。


图|丰田Mirai


无独有偶的是,在2014年年末,丰田也正式开放了世界上首款量产的燃料电池车Mirai的燃料电池技术专利。这一技术专利的突破之处就在于,丰田以竹炭材料做出了质子交换膜,取代了原来的铂,使得燃料电池的成本得以大幅度的降低。



在今年,比亚迪也正式宣布将对全球产业开放旗下的“e平台”技术专利。


很显然,这些企业的这一系列举动,就是要在新能源时代来临的时候,以最多的用户数量,来获得统一标准的主导权。这和一百年前的汽车取代马车的情景是非常相似的,奔驰发明了汽车之后,这一专利技术就几经倒手。所以,现在的汽车虽然分了不同派系,但是基本的行驶原理和布置形式都是一样的。


图|奔驰一号


对于新能源动力而言,目前所有的技术专利放开,所要实现的标准统一无非就是充电接口的统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充电方式的统一、电源管理模式的统一等等几个方面。对于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而言,标准的统一还会左右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以及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线问题。


单一车型的演化


聊完了大的,接下来我们把目光细化到单一的车型演化上。单一车型的变化是体现未来交通运行环境的最直观呈现方式。



智能化和新能源化是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在眼下的汽车社会运行条件下,这两个方向正在沿着各自的道路在向前发展。不过,在全面的智能化交通网络的构建下,随着自动化驾驶的全面普及,这二者最终会实现合二为一。在全面的自动化交通网络下,车辆的出行通勤诉求将会被全面的强化,内饰设计的重要程度将会超过外饰设计的重要程度,而且One Box的单厢车造型将会成为未来汽车设计的一个主流方式。


换言之,汽车将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出行平台。这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过的,汽车的平台化发展趋势,这个平台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车辆底盘的平台,而是一个智能化的电气平台。



在今年一月的CES上,丰田发布的移动出行平台概念——Palette概念车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出行平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简单点来讲,移动出行平台可以理解为眼下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开放的移动网络终端,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下,开发者被赋予了智能手机更多的接口权限,凭借软件的运用,就可以在智能手机的硬件上实现不同的功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两台iPhone手机,但是在不同的人手里,里面的APP应用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平台化的架构,就是个性化的前提。那么,汽车,也可以这样。



目前,全球的汽车企业为开发者所开放的端口权限,不足百分之十。这一方面是出于汽车企业的保密性需求,另一方面也包括了一部分对于安全性的考虑,所以这种保守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车载智能网络系统的发展。不过即便是这样,就仅仅是这百分之十的端口权限,开发者们就已经实现了例如通过语音控制来操控车辆功能、智能互联等等的功能,在辅助驾驶技术方面也提供了有条件下的自动驾驶。



所以很难想象,如果当汽车企业把车辆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接口全面放开之后,把汽车打造成一个像智能手机一样的空白平台之后,开发者们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创新,继而又打造出什么样的汽车生态环境。所以,智能汽车的未来会因为开放的平台而变得多样化起来。


出行方式的变革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未来的汽车会变得越来越无趣,但是从目前来看发展的趋势就是这样。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共享化必然会成为未来汽车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当我们的交通网络在全方位的自动化驾驶下实现了全面的智能化交通之后,这种共享的趋势会变得更加的明显。而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构成,也将会拓展到立体化的交通。



飞行汽车这茬从目前来看暂时还有些遥远,但是有规则的立体化高空轨道交通却是会出现的,例如比亚迪的云轨项目。当然了,这就已经上升到公共交通的范畴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的自发性会让未来的智能化交通环境更多地贴近于实际生活的需求。


公开课》| 作者:卫斯基

《公开课》是车辙的一档以分享知识、拓展视野为主的偏科普类栏目,今后该栏目还将侧重买车、用车等实用技巧的专业分享。对这一栏目有任何想法,请不吝您的建议。

| 满城尽是前驱车,为什么前置前驱会成为主流?   

| 上市4年就匆匆换代的宝马X5,带来了哪些改变?

| 夏季天热不可怕,想让爱车乖乖听话,应该注意啥? 

| 买车时都想要的ESC/ESP,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 

| 新途锐亮相,诞生这款车的MLB Evo平台是个什么鬼? 

| 东风本田摊上大事,CR-V机油越开越多怎么回事

| 不黑不吹,开车这事没“耳朵”真不行

| 欧洲汽车设计正式进入家族化设计死胡同?

| 这么多独特的汽车设计,竟然只是为了衬托车标 

| 切记:4S店如果让你更换这些传感器,就是纯忽悠!

| 发动机的眼、鼻、耳都是什么?

| 发动机上的字母都是啥意思?

| 特斯拉频繁被“黑客攻击”,竟是因为它


欢迎订阅车辙微信公众号:cartracks

世界纷繁,我们只呈现有价值的思考

阅读8286
汽车 能源 
举报0
关注车辙微信号:cartrack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车辙”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车辙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车辙

微信号:cartrack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