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见过这世上最好的姑娘,对自己都挺坏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07-04

熟悉我们公众号的人大概都知道孙圈圈,至少也看过一两篇她的文字。我们最开始以为她只是个职业撰稿人,很能写的那种。


后来渐渐知道,她现在已经是自己的老板,团队几十人。


这一路,她用了8年。


孙圈圈


在人力资源行业一流的美世咨询干了2年数据业务,前景看涨,闹着要走;


好说歹说安抚下来,调整岗位做咨询,迅速掌握一大批死忠客户,却不满足;


安生了6年,顺便开了公号粉丝做到几十万,写的干货文被职场人奉为圣经,然后主动辞职;


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业,创办在线商学院“圈外同学”,每天特享受...


对自己好是人的天性,天性的力量深不可测,而且通常不可逆。


但孙圈圈是个狠人,对自己坏起来不管不顾那种。她已经对自己坏了10年,而且不准备停。


她的“坏”,是从一次辞职开始的。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Elisa,同济眼镜女,法归小可爱。自由写手,营销界的奇葩存在。





没人是这么辞职的

也很少有人对自己这么坏


有人辞职为钱,有人辞职为争一口气,孙圈圈不一样,她是为了自虐。


在美世几年数据业务做下来,孙圈圈觉得还是咨询业务有前景。于是在普通的一天,找了间普通的会议室,跟老板提了辞职。


接下来的情节拐了好几个弯,但都是为了衬托孙圈圈的坚决。自虐的坚决。


老板劝:“你是高潜员工,资源在身,这时候走一是可惜,二是未必成功。”


圈圈没说什么。



老板妥协:“我允许你业余时间找工作,如果没合适的,你还是留下!”


圈圈十动然拒。


老板菩萨心肠,同意她辞职,推荐她到美世的咨询部门。


“当时只是单纯地不想给自己留后路。”孙圈圈说出了“自虐”的原因——


“因为有了后路,就不会下定决心去作出改变 。”


孙圈圈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别说自虐,对自己好到不行。


蔡康永说的那句“18岁的时候觉得英语难,放弃了,到28岁的时候有个很棒的工作机会,但是要会英语”,放在孙圈圈身上,这个“英语”是“社交”。


回忆大学,当时她讨厌一切跟人打交道的活动,痛恨跟陌生人聊天,甚至害怕接电话,严重社恐。


“我之所以能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社恐’里,是因为总有‘后路’。”孙圈圈说。不喜欢去社团,就在图书馆待着;不喜欢社交,就只跟舍友玩。


学校当真是天堂,集体生活里,没有人会被落下,没有人被允许离群索居,即便她想。


直到毕了业。孙圈圈发现自己在天堂里“泡软”了——从没参加任何组织,实习经验和人脉资源几乎为零。


更可怕的是,社会比学校“坏”多了:


你想一个人?没问题。你想沉默着?OK的。你想当小透明?没人拦。


到最后,孙圈圈发现自己真的独来独往,真的没存在感,也真的丧失了很多好机会。人前张不开嘴,做事放不开手脚。


刚毕业的那几个月,她每天下班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为什么会这样?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重复地自问,睁眼到天明。科比说他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孙圈圈也差不多,见过凌晨4点的上海。


蹉跎了几个月,又一个一夜未眠的早上,孙圈圈决定逼自己一把,用笨办法。


有多笨?就是一闭眼一咬牙,不管死活、不计后果,自断后路。



主动约客户,故意约在老板忙的时间——老板没空,就得自己单枪匹马地上;


人多的场合,什么主题先不管,去了再说——刻意跟陌生人搭话;


跟满屋子企业高管开会,声音大、头昂着——即使穿着高跟的腿在微微打颤……


“我就想象着有人举着一把枪顶在我脑门上,向前,否则开枪。” 


孙圈圈不再对自己那么好了。


这个世界开始对她好了。


很多人很奇怪

明明普通人却背着偶像包袱


孙圈圈是“有生活”的人,这类人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能把为难自己的东西剔骨取肉,转化成生活智慧,且这个过程可持续。


她曾经对自己太好,也曾经用自虐去找补。当生活开始百般温柔的时候,她不依不饶,持续地对自己“坏’。


如愿做了咨询,又在多年“社恐”压抑表达欲的驱使下开了公众号。


按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孙圈圈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个几乎致命的“烂疮”——


不敢求助。不会求助。不愿求助。


这个“烂疮”大概和此前的“社恐”同时在她心里扎根,趁着她和自己缠斗时茁壮成长。从一个小黑点长成了大脓包,等到孙圈圈靠倔强猛地在生活里奔出去很远的时候,发作了。


很多事情上,她感到力不从心,独木难支。却苦于无人依靠。


不擅于、甚至害怕向周遭求助,这个病很多人有。


孙圈圈说,“我觉得高达90%的职场人都不会求助。”大多数人不是偶像,却背着沉甸甸的“偶像包袱”。


内心OS 不外乎:


“求助,领导会觉得我能力不行吧?”


“问这种问题,会不会显得我很傻?”


“好丢人啊,怎么好意思去向比我junior的讨教?”


……


因为这种偶像病,孙圈圈吃过亏。


最初开公号,孙圈圈作为新媒体外行,痛下狠心写了几个月,关注量没起色。在网上找运营理论熬夜苦学,也尝试过很多吸粉的方法,都收效甚微。


终于拉下脸来请教了懂行的朋友,却兜头被浇了一盆凉水:


“你现在这体量,策略没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朋友帮你转发!”


薄脸皮的孙圈圈几乎要犯病了,心里那颗烂疮隐隐作痛。


“主动?让人帮转发?多尴尬啊,万一别人还觉得我写得不好...”向别人“求转发”“求安利”,真不如给她一刀痛快。


但过去的经验告诉她,烂疮不挖掉,受罪的是自己。于是,她动手了。


最初,她只是扭捏地,在午饭时间、培训的场合,假装随意地跟人提起。胆子大点后,开始主动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公众号。


反响是热烈的,出乎意料的。


同事们都愿意帮她在朋友圈转发,在咨询圈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让无数客户愿意帮忙安利。而大家的文案也出奇的一致,“我认识最有才的咨询顾问”。


孙圈圈顺利积累了第一批非常优秀优质粉丝。高兴之余忽然发现,“向别人求助,好像也没那么难?”


孙圈圈和粉丝们


这件事给孙圈圈很大感触,她意识到“学会求助”的重点,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心态:


如果你是伸手党,压根儿别开口。


如果觉得求助别人伤到了自尊或者抬高了对方,也别自寻烦恼了。


只有真正抱着互助的心去请教,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帮助。


很多人都看过TED演讲《请求的艺术》,艺术家Amanda Palmer在街头卖艺,接近于乞讨,但每个施予她帮助的人眼里,都有一种相像的东西:


“请求帮助这件事的本质不是摇尾乞怜,而是一种合作,通过合作,助人者和受助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关怀的力量。”


之所以有偶像包袱,是因为把向别人求助视为失败,低头。但能够承认自己不够强大,才是真正强大的能量。


一直对自己这么“坏”的孙圈圈,说到底就是能坦然面对自己有缺陷,在自救罢了。


而自救不够的时候,求助再自然不过。


意志力太有限了

不如自己coach自己


孙圈圈没打算停止对自己“坏”下去。


换句话说,她打算继续折腾。做数据,辞职,做咨询,跨界新媒体,辞职。


现在的孙圈圈已经离职一年多,走上创业女青年的道路。如果说之前硬逼着自己克服“社恐”、不留后路地辞职是自虐,那在艰难的大环境下选择创业无异于“自残”。


但孙圈圈不至于那么没心眼,有些事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有些事就该坚持,拼了命坚持。


其实她最大的好处不是肯对自己“坏”,而是肯坦诚地面对自己。



创业维艰,她能扛,但也要随心所欲地“浪费时间”。


“让我进步的从来不是意志力,意志力太有限了,省着点花吧!”孙圈圈说,“关键还是要找到你的内在驱动力。”


老生常谈,但孙圈圈有新解。她的驱动力,除了真正想做事,还在于自省。


回顾来路,孙圈圈觉得自己幸运,这幸运是自己挣的。但可能,隐藏在商场人流中、地铁车厢里的很多人都有类似孙圈圈的问题,或者更甚于她的隐忧,却没人发现,没人帮忙。


有句话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影响别人的野心,何苦教书育人。而孙圈圈的天然优势是,她热衷于“去影响别人”。


她经常去回忆,自己做什么的时候最快乐、做什么的时候不快乐,然后不断总结,去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再调整自己的方向。


孙圈圈把自己当成了刚刚被造出来、只带着出厂设置的机器人,而她不断在做的,就像当下流行的“机器学习”。执行,出错,自检,修正,学习,再次执行。循环往复,自己coach自己。


她发现自己在打动别人的时候最快乐,分享经验、心得的时候最自信,看到别人有所收获的时候最满足。


“那就做教育吧,这是我想做的事 ”,她很笃定。


孙圈圈和“圈外同学”校友


“如果让我去做电商,我恐怕不能坚持这么久。而且最后失败了,我肯定还会有种‘啊这些年白干了’的感觉!”


而教育不同,“教育能够影响别人,可以给世界带来美好,到头来如果失败了,我仍然会觉得有意义。”


“常常看到我们的用户的反馈,我都惊讶于我做的这件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孙圈圈说到创业途中令她颇为感动的一件事。一次成功的产品更新迭代后,公司里突然收到了几瓶香槟和鲜花,调查半天,才发现原来来自一名用户。


“这种东西给我的力量,让我忍不住要把圈外做到最好。”


写在最后


孙圈圈的经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而且听起来很搞笑:


自己给自己使绊。


人说“不疯魔不成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在生活里挣扎,撞得头破血流,始终不得要领,因为受到的力都是外界强加的。


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能躲就躲,都绕着走。


但你看,聪明的人不躲,自己死磕。因为TA们早就看透了:


对自己坏些,力量从自身内部给。听上去残忍,其实好得很。


你有哪些对自己“坏”的时刻?





LinkedIn“转折点”音频访谈第6期对话最懂中国富豪的胡润。


点击下图阅读原文,收听胡润眼里的财富秘诀。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Elisa,同济眼镜女,法归小可爱。自由写手,营销界的奇葩存在。

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截图、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8706
最好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