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心疼!半岁大熊猫溺亡 网友问“为什么不能都圈养起来?”专家这样回答

作者:央视新闻 来源:央视新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7-05

四川成都市林业局昨日(7月4日)消息,在成都黑水河保护区一只野生幼年大熊猫死亡。鉴定报告显示,大熊猫头部下颌有伤,肺部还有气泡和水肿,它究竟在死亡之前经历了什么?

大熊猫头部下颌有伤 死亡原因系溺水

2018年7月3日,保护区管护人员沿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小河子沟区域进行巡查,在小河子沟的河中央河滩上,发现一只已经死亡的野生大熊猫幼体。保护区管理处随后将这只大熊猫幼仔尸骸送到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鉴定报告显示,死亡大熊猫半岁左右,雌性,体重14.25kg。关于这只大熊猫是溺水导致死亡的说法,记者采访了参与大熊猫尸体检验的兽医。

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兽医 瞿宇:

大熊猫的肺里面全是气泡、水肿,可以判断它是呛了水的。

经过鉴定,从皮毛和肌肉的发育状况等指标来看,这只大熊猫在溺水前身体状况良好。而对于大熊猫究竟是如何溺水的,兽医也给出了他在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几个细节。

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兽医 瞿宇:

大熊猫的头部有撞伤,其下颌部也有损伤,这个伤是撞击造成的。几天前发洪水,它有可能是由于掉进河里,被冲走的时候碰在了石头上,也可能是从高处摔下来时撞在石头上然后掉进了河里,这个具体原因我们不能判定,但死亡原因肯定是溺水。 

专家:圈养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针对大熊猫野外溺亡的情况,有网友称,对于这种濒危珍稀动物,是不是应该加强人为干预保护?是不是可以对生存环境进行改造以使其更“安全”?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大熊猫数量稀少,为了保护它们,是不是应该全都圈养起来?

对于这些疑问,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冉江洪认为,保护动物并不是仅仅保护这个物种,更多的是保证它们与自然界共生持续进化并在自然场合中,发挥作用,拥有一席之地。

△资料图/视觉中国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冉江洪:

根据大熊猫的近代研究数据,它们并未出现遗传退化,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依然良好。这说明大熊猫并没有被自然进程抛弃,它们理应继续在野外生存繁衍。 

冉江洪表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大熊猫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重大,但这并不代表圈养是它们最好的归宿,自然有其规律,出生和死亡都是正常的,应以平常心看待。 

△资料图

另有相关专家表示,野生种群生活在野外,不可避免面临自然界各种因素威胁,如天敌、自然灾害等。但也只有在野外状态下,大熊猫才能不断进行繁衍进化,不断适应自然。所有的科研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扩大它的野生栖息地和种群数量。

此外,专家明确表示,大熊猫绝不是宠物,它们真正的家在野外。绝不能因为野外存在风险,就把野生种群捕回,那将是大熊猫保护的倒退。

△视频:四川成都黑水河保护区野生大熊猫幼仔死亡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华西都市报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编辑/洪硕

©央视新



圈养不是大熊猫最好的归宿


阅读9598
大熊猫 
举报0
关注央视新闻微信号:cctvnewscenter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新闻

微信号:cctvnewscenter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