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为什么要反毒鸡汤?

作者:利维坦 来源:利维坦 公众号
分享到:

07-11


利维坦按:手机里头有个微信亲戚群,有近30位成员,兄弟姐妹与叔婶舅姨各占一半,后者是这个群里最为活跃的用户。除了逢年过节会出现的一些微信红包和中老年表情包,出现最多的便是父辈们所转发的鸡汤文链接。


这件事本身其实无可奈何,现如今父辈对于网络有着不输青年的兴致和使用时间。今年3月,社科院与腾讯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中指出,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的7.72亿网民中有10.4%的逾50岁中老年人,比2016年上涨了1%,中老年人已然成为增长最快的网络群体。而中老年人网络用户最爱的内容便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共有76.5%的中老年用户浏览过这一主题。

(www.199it.com/archives/701688.html)


而对于青年网络主力军而言,2015年底所掀起的“反心灵鸡汤/毒鸡汤”热潮似乎归化了一大批用户,俨然站在了中老年用户的对立面。我们似乎早已忘记自己也曾靠鸡汤进补的青葱岁月,只可惜毒鸡汤的盛行也开始引发问题。



文/布洛芬



还记得那个喝马桶水的故事吗?


名人XXX在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刷马桶的工作,为了逼迫自己对工作保持宗教般虔诚的信仰与不遗余力,在每次洗完马桶之后都会舀一杯马桶水喝掉,最终依靠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就人生。


最广为流传的版本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日后成为日本内阁大臣的野田圣子(Seiko Noda),而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Conrad Hilton)和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Konosuke Matsushita)在这个故事的其他版本中,也都喝过马桶水。


2015年初,江苏某食品公司在入职培训时如法炮制,真的要求员工喝下自己洗的马桶水,给这份鸡汤带来浓浓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与馊味。


在故事的多个版本中,(左起)野田圣子、希尔顿、松下幸之助三位成功人士均喝过马桶水。图源:Pinterest


上世纪末,两个美国人在佛罗里达成立公司开始出版名为《心灵鸡汤》的系列书籍,截止今日这一系列已经超过了250本书,经40多种语言翻译传遍世界。这些书所宣扬的价值观一直在发生各种变体,从各种生活哲理小故事到真伪难辨的名人轶事,一碗碗鸡汤温暖着一颗颗迷惘、脆弱的现代人疲惫心。昨天渔民在海边再次遇到了富豪,今天方丈又在往杯子里倒热水教你放下,明天俞敏洪还有10个忠告要送给年轻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汤中亦有黄金叶,一篇奶文缓千愁。当感动被受众误解为自我感动,这类文本就招致了所对应的“标准读者”,一个具有特定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自觉主体。这种自我感动,也许便是米兰·昆德拉口中那“使刻奇成为刻奇”的东西。


《心灵鸡汤》系列书籍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图源:radiopublicity


今年一月份的《心理科学》杂志刊登了云南师范大学朱海燕等人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132名某大学在读本科生,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10则约1000字的财经报道材料,实验组则给予从《心灵鸡汤》、《读者》、《意林》中选取的10篇体现人与人相互帮助的心灵鸡汤故事,字数相近。根据温度隐喻理论:温度冷暖的具身体验与抽象的人际情感之间存在隐喻映射,被试对外界的温度体验与他对人际情感的感受有正相关联系。


实验在窗门紧闭、无阳光直射的12度室温房间中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阅读自己手中的材料,之后对周围温度作出估计,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对人格品质做出自身判断。


结果不出所料。实验组对室温做出的估计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更倾向于认为工作人员拥有慷慨、乐观、幽默等积极人格品质。心灵鸡汤被证明的确具有增补“心灵”的效益,并非一无是处。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KX201801017.htm)


温度知觉实验中,两组对室温估计值的比较结果


心灵鸡汤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告诉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另一种告诉你只要能看得开放得下,就已经等于成功了。然而最初出版心灵鸡汤的那家公司早已在10年前开始产品多元化,转而开始卖狗粮,商业社会中总有人躲在暗处借力打力。


回顾历史我们往往能发现,阶层的流动性是很容易在和平年代中停滞的,而一旦社会管理机制没有跟上步伐,就会发生阶层板结,日渐明确的“二代”概念便是对此的一种调侃,物质生活上与生俱来的不平等越来越难以弥补。而在群众的道德主义情感中,我们面对难以逾越的物质鸿沟,则越来越倾向于在精神性的事物上找寻平衡乃至超越。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主流影视剧(玛丽苏题材除外)中的富人,常常会以“为富不仁”的形象出现;撰写成功学书籍的人,往往不太“成功”。这无疑使得大众产生了一个共同的需求——在米醋茶盐中找寻精神慰藉。而有需求,就会形成市场,有市场,也就催生了“骗子”。


截图自电影《甲方乙方》


拿下文这个鸡汤故事来举例。1953年,一个研究团队对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做了一个抽样调查,询问他们是否写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20年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曾写下人生目标的学生(占比3%)所积累的财富,比剩余97%的学生积累的财富总和还要多。


这是一个倡导树立人生目标的鸡汤文,流传甚广。2007年,美国《快公司》杂志撰稿作家劳伦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想要了解这个研究是否真的展开过,通过多方调查,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资料证明这个实验真实发生过。

(www.fastcompany.com/27953/if-your-goal-success-dont-consult-these-gurus)


心灵鸡汤们津津乐道地向大众传播令人奋发向上的故事,却从不探究它们的真假。比如一句常见于各种鸡汤汇总中的话语:“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传闻这是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时马云所说的名句。这使得马老板只能在微博上辟谣: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你还是爱答不理。


为了确定这句话是不是自己说的,马云坦言还去查过上市时自己的讲话记录,只可惜发现没有这句。图源:dailymail


但对于读者而言,故事的真假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感动形式的自助。正如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芬·布莱尔思(Stephen Briers)所说: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


然而,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gen)在研究了积极思维20多年后指出,那些心灵鸡汤有着明确的反作用:当人们不停幻想一个积极的未来时,这个未来会被我们误认为已成现实,我们也就不再会去为之努力奋斗了。就像谎话说多了,你自己也会信以为真。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可笑的世界,可是有几个人笑得出来?


图自《马男波杰克》


毒鸡汤的支持者似乎可以笑得出来,尽管很难否认这还是一种苦笑。


2015年11月,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登·佩妮库克(Gordon Pennycook)发表了一份实验报告。该实验通过845人的样本测试得出结论:更容易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表鼓舞人心的名言隽语的人,往往反思能力较差,且认知能力较低。这一实验结果经国内某些媒体的再表述,则成了当时一篇网络爆文的标题——《心理学家:经常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智商低》

(journal.sjdm.org/15/15923a/jdm15923a.pdf)



这是2015年末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兴起的“反心灵鸡汤”热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心灵鸡汤虽然能暂时温暖心灵,为读者注入一针正能量,但无疑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过度美化。有一种言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奉钙片文化的社会中,不管什么病什么灾,吃点钙片就好了,一片顶过去两片,一片不够再吃一片,今天吃明天好。


鸡汤无法改变生存技能与客观现状乃至命运,但却能轻而易举改变情绪,虚妄的满足感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这正是鸡汤最为荒谬的地方。客观来说,心灵鸡汤并非大补的汤剂,充其量只是一片文化口香糖。


在形式上,毒鸡汤无疑是模仿心灵鸡汤的,而这种模仿同时也是一种解构,乃至反讽。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从鸡汤到毒鸡汤,从自我感动到自我矮化,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系列“生活的真相”,这整一个过程,是一个关于自我身份建构与主体性表达“绝望”的心路历程


心灵鸡汤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而毒鸡汤又何尝不是?我们以毒鸡汤这种粗暴且不加修饰的方式来消弭炮弹外的甜蜜糖衣,强暴自己的进取心。而这种对现实的去诗意化表达,对自己的刻薄与贬抑,实则是在想方设法地让自己抛却粉色幻想与多愁善感,以毒攻毒地让自己直面鲁迅笔下那”惨淡的人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毒鸡汤也是一碗鸡汤,只是更为辛辣罢了。


俄罗斯漫画家Gudim作品


更为不可取的是,我们的本意只是通过有意凸显、甚至夸大现实世界中不尽如人意的欠缺,以此来对抗心灵鸡汤自我麻痹的情感模式。但如果回头细想,这种自嘲式的卖弄与戏谑,实则会步步加深自己的听天由命。


英国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认为学不是以奇迹开始,而是以失望告终。除此之外,他还认为那些消极的笑话可以被看成是社会压抑的一种表征,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自己到底是谁的真相。在接受与传播毒鸡汤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承认了自己已经成为那些默认社会关于强者游戏规则设定,那些我们不想成为的人。


在习惯面对失败之后,我们也常常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态。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1967年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这一经典实验是这么进行的:实验人员将狗关进笼子,在蜂音器响起的同时给予笼子中的狗电击。多次电击后,实验人员将笼门先给打开,然后再启动蜂音器。此时笼子中的狗不但不逃离笼子,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躺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pdfs.semanticscholar.org/2c74/5146c275e0697087d9fe2ab52571fbdc8505.pdf)


图源:Pierre Gleizes / REA / Redux


后期塞利格曼在人的身上进行了习得性无助的类似实验(当然不会是电击),事实证明我们人类也存在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而过度的毒鸡汤摄入,无疑等同于一次次我们给予自己的“电击”。


如果毒鸡汤会导向这一消极的结果,我们很难说这比心灵鸡汤会好多少。


所以,经由上文的论述我们认为:无论是心灵鸡汤,还是毒鸡汤,都不宜饮用过度。


相比之下,关注你的身体健康,更切实际。


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已临近尾声。抽烟喝酒、烧烤龙虾、熬夜看球,许许多多球迷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患上“世界杯综合症”。轻者头昏脑胀、食欲减退,重者还会导致心慌、恶心、呕吐甚至低血糖休克等病症。



这是免疫力下降的症状。而增强免疫力,补充维生素C也是是最为方便有效的办法之一。


对我们而言极为重要的营养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能够提高吞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还能促进抗体形成,对于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具有良好的功效。人类自身无法合成维生素C,而长期服用人工维生素C容易导致大量草酸形成,成为肾结石的潜在威胁,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食用富含VC的果蔬是补充维生素C的有效途径。

(浙江大学常成,曹菲薇等人,《天然来源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2017)


但是,市面上常见的水果,其VC含量往往难以满足日常需求;一些食物的烹调方式,如煮、炒、炸等,也会严重破坏果蔬中的VC。补充VC,单纯地依靠食物是不够的,更需要一些天然来源的,效果好的维生素C补充剂。



生长在巴西的针叶樱桃,拥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柠檬的110倍,草莓的52倍,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

(数据来源:浙江大学常成,曹菲薇等人,《天然来源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2017;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7)


以针叶樱桃为来源的天然维生素C,通过严格的采摘把控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保留针叶樱桃中的营养物质与活性成分,除了维生素C外,还有生物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能够帮助提高维生素C的效果,增强人体免疫力。


熬夜看球,再也不怕。



养生堂天然维生素C咀嚼片

全天然维生素C,源自稀有巴西针叶樱桃

富含花青素等类黄酮活性物质

不添加人工合成维生素C、不添加人工色素与防腐剂

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

阅读9579
举报0
关注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利维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利维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利维坦

微信号:liweitan2014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