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VAR能避免“上帝之手”再次发生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7-12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下半场开场5分钟,阿根廷10号中路突破,在禁区外沿将球分给队友巴尔达诺,自己前插到禁区腹地等待队友传球,英格兰后卫霍奇识破了对方的意图,先巴尔达诺一步触到球,封堵了他射门或传球的路线。遗憾的是,霍奇并没有以一个完全保险的方式处理此次危机。他回传守门员希尔顿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不紧不慢的抛物线,越过若干球员,在即将被自家守门员收入囊中时,被矮小的阿根廷10号抢得了先机。

似乎是一记头球,敲开了英格兰队的球门。

模糊的渣像素,近乎于正方形的画面比例,再加上宋世雄老师经典的解说——进了,10号,马拉多纳!重温32年前的比赛录像会觉得,“上帝之手”发生在那个年代也情有可原。那时候,没有高明的技术手段辅助判罚。而几位裁判间也如同孤岛,按照那时国际足联的规定,在主裁不主动询问的情况下,边裁甚至不能给出自己的意见。哪怕他目睹了什么惊天事实。绿茵场上电光火石间的一切,全凭主裁一双肉眼和飘忽不定的直觉去判断。

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马拉多纳在英格兰门将彼得·希尔顿前上演“上帝之手”。(图:视觉中国)

这记充满欺骗性的手球成为了传世经典。一方面,它成了马拉多纳的一部分。国际足联宣扬让足球远离政治,可足球一直被看作是和平年代的战争。1986年球场上与英格兰相遇时,阿根廷人急需一场胜利一雪马岛战争铩羽而归之耻。因此,当马拉多纳用如此不光彩的形式为阿根廷取得领先时,这记手球竟然有了一丝政治正确和释放民族情绪的双重意味在里面。如果仅凭这记上帝之手将阿根廷送进半决赛,可以想见赛后全球媒体将如何对马拉多纳口诛笔伐。但很快,马拉多纳就把自己从地狱捞了上来。千里走单骑,连过五人,一击即中。这个闪耀其职业生涯和整个足坛的高光之作如此惊艳,足以让人选择性失明和间歇性失忆,忽略掉四分钟前那个不堪的污点。而在赛后采访中,马拉多纳的雄词狡辩“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也展现了这个小个子的奸猾与机智。我敢拉上帝下凡为自己垫背,你们还能说什么呢?

而另一方面,上帝之手则一不小心成为了球场误判的背书凭证。若是有人写一部误判编年史,那世界杯年肯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说各个联赛里误判就少,而是相较于四年一届的顶级盛事,年年都踢的联赛里再大的委屈也显得不那么值得大书特书了。2002年日韩世界杯,对阵韩国的比赛中,西班牙右路传中,莫伦特斯头球中的,但裁判却吹罚此球在传出前已经出界,判进球无效;2006年德国世界杯,法国意大利决赛时,马卢达为法国队赢得的那记点球到底是不是靠假摔骗来的至今仍有争议;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时,亨利靠手球助法国晋级决赛圈,爱尔兰成了误判下的冤死鬼,同年世界杯的1/8决赛,英格兰对阵德国时,兰帕德明明白白越过门线的进球被视为无效,著名的门线惨案由此诞生;2014年巴西世界杯,墨西哥与喀麦隆的比赛中,裁判两次以越位之名吹掉墨西哥队的进球。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里,但主裁就是可以两次吹掉多斯桑托斯的好球……

以上种种,不过是误判历史中的九牛一毛。足球有时候像一场玄学,至于谁会赶上一个不灵光的裁判更是玄之又玄。这场幸运逃生,谁能保证下一场呢?为了避免这种俄罗斯轮赌盘式的竞赛环境,不断有人向国际足联申请将科技辅助手段引入比赛,帮助裁判做出更明智的决断。

然而,直到2014年世界杯比赛中才引入了门线技术。一直对技术手段持保守态度的正是五次连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在足坛,有一部分人相信“误判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布拉特也是其中之一。

伴随着全场球迷的注视,球员在中圈开球,在终场哨声响起前,没人能预知这场大型戏剧性社会事件会如何收场。每场足球比赛都像是上帝写下的剧本,未知是最大的吸引力。90分钟的比赛后,有人饮恨出局,也有人昂首晋级,结局不仅与实力和状态有关,也被意外、巧合和误判左右。引入技术手段可以降低误判存在的比例,可同时也会减少比赛的戏剧性。在科技欠发达年代,这句话也是一种对客观现实的无奈总结,对人类自身局限的谅解,毕竟绿茵场上速度太快,场面太乱,演技又太逼真。但是,这句话还可能成为贿赂和黑哨的庇护所。尤其是在网球、篮球、羽毛球等多项体育运动都成功引入电子眼、视频回放等技术手段并磨合良好的情况下,布拉特用这句话作为对裁判吹罚不合理的解释,就难免让人疑窦丛生。

当布拉特因为贪腐被涉案调查后,国际足联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因凡蒂诺。随着他的走马上任,足球运动对于技术手段的接受度有了大幅提升,本届世界杯能引入VAR视频助理裁判就是例证。

此前很多人对VAR介入比赛有所顾虑,担心视频回放会将足球比赛分割得支离破碎,影响比赛的流畅性。但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报告称,视频回放仅占比赛时间的1%。如因凡蒂诺所说,“如果我们多花1分钟就可以更正错误,那我认为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份报告还给出了另一个数据,使用VAR做出的决策中,误判比例为1.1%;而没有使用VAR时,误判比例为7%。

VAR团队拥有33个摄影机位画面,其中8个是超慢动作机位,4个是极慢动作机位,另外还有2路专门用于判断越位的摄像机画面。有了这些,进攻球员禁区内被防守队员铲倒的画面就可以在镜头里被反复慢放、多角度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解剖,被所有人审视。而这一切不仅出现在主裁判眼前,也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在场观众,通过转播信号输送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电脑屏幕上。VAR如同上帝之眼一般,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上帝之手”这类误判的再次发生。

2018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裁判在使用VAR。(图:视觉中国)

然而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的报告和本届世界杯小组赛阶段的比赛来看,VAR确实可以减少误判,却不可能杜绝误判。VAR代表着冰冷、客观、无情的科技力量,可它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属于人类。视频助理裁判可以提示主裁发生了什么,至于是否观看VAR回放,观看后是否改判,决定权仍然握在当值主裁一人手中。既然是人类,那他就可能犯错,VAR也不能使他变得完美。

当球员在场内一边追着主裁,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出一个像电视机的长方形时,关于到底何时观看VAR的争议也爆发了。国际足联对VAR的使用限定在改变比赛走势的“明显错漏判”,例如进球前可能发生的犯规行为,点球,红牌,以及处罚对象错误(罚错人)。《经济学人》对此评论,“唉,这本身就是一条模糊的指令。”

在瑞典与韩国的比赛中,金民友在禁区内飞铲瑞典球员,裁判在看完回放后补判给了瑞典一粒点球。在另一场瑞士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德国主裁布吕赫对于两名瑞士球员在禁区内联手对塞尔维亚球员上演抱摔熟视无睹,不做任何判罚且拒绝观看视频回放。后来布吕赫因为这起漏判被国际足联取消了吹罚本届世界杯淘汰赛的资格。可这记处罚并不能改变比赛结果,也不可能给已经出局的塞尔维亚一次重来的机会。

VAR降低误判比例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裁判的要求和期待。在引入了VAR技术,并且也有球队因此而得到公正合理裁决的情况下,再遭遇误判可能会让球员更加难以接受。


大家都在看这些

阅读8819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