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记录】让人看哭的一双手:种下超过一百万棵树...

作者: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 公众号
分享到:

07-13

“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当时在伊春市文联工作的作家姜孟之先生采访了一位林业工人,工人那一双被生活打磨过的粗糙的手,久久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回去以后,姜孟之将所见所感落笔成文,于是有了被收录进当时一些中小学教材中的名篇《一双手》。而在本周日即将播出的《魅力中国城》第二季首期节目中,这双手将具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双手的主人,叫做张迎善。


在文章中,张迎善的“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络纹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

当主持人陈伟鸿面对镜头举起张迎善的这只手,那些文字中留白的画面瞬间清晰了。




这个寡言淳朴的老人连开口自我介绍都显得格外局促:“我是栽树的,在伊春林场栽树栽了将近四十年。”

他轻描淡写带过的四十年,是一个人用一双手,写下的一段世界造林史上的传奇。


他是伊春的造林功臣、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他工作的 34 年来,亲手栽种的树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棵。

每当要去林地,张迎善都要带上镐头和镰刀,镐头用来种树,镰刀则用来清除树苗周围的杂草。如今张迎善和老伴出门可以骑摩托车,当年肩膀背着树苗,徒步走上山的日子,在这个老人的谈笑间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那时的他就是这样,背着树苗几乎走遍了这周围的每一片土地。


如今已经60多岁的张迎善回首与这片山林的半生之缘,他说:“再苦再累也值得。”



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或许脚底有芬芳泥土,头顶有绿荫遮蔽,于他而言,就是人间最好的美景。


张迎善的骨子里刻着大山的沉稳,也印着绿树旺盛鲜活的生命力。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都是伊春这座城市的精神折射。



伊春是中国森林工业的一面旗帜,曾经,这里采伐的木材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往返七次。1975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张迎善正面临着伊春这座“祖国林都”生态战略转型的时候,当时这里能够采伐的树木基本已经被采完,光秃秃的山脉和零星的小树,是这座城市在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付出的沉重的代价。


一度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伊春调整了方向,伊春人民主动作为,在全国率先放下了斧头锯子,停止了对森林的采伐,保护了这片镶嵌在祖国东北方的“祖母绿”。



1980年以后,张迎善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植树上。特别是从1984年到1994年的十年间,他承包了300公顷造林地,每年造林30公顷。以前砍树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停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从伐木者到护林人,这两个完全对立的职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缝转换。虽然经历过阵痛,经历过迷茫,但他和无数的林业工人一样,始终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伊春视察时,深情地说:从伐木人转到了种树人、护林人,你们找到了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在《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的舞台上,张迎善说“未来的心愿是继续为伊春绿水青水,多栽树,多奋斗。”


无数如张迎善一样的林业英雄,守护着这份绿色,用双手为后人留下了油油树荫,一腔热血,万亩山林、万千国人共见证。



本周日19:00,《魅力中国城》第二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一起来聆听护林人的真情讲述,一起来回首这座城的独家记忆,一起来感受伊春的城市精神。

那手、那人、那座城...

你会喜欢







来源:央视财经《魅力中国城》

本文编辑:王艺燃

觉得不错,欢迎点赞

阅读9081
记录 双手 
举报0
关注央视财经微信号:cctvyscj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财经

微信号:cctvyscj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