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放弃让人眼红的工作,逼自己每周花一天做喜欢的事,意外爆红

作者:一条 来源:一条 公众号
分享到:

07-15


他曾是《纽约客》的御用封面插画师,

迄今画了近30幅封面;

他是克里斯托弗·尼曼 

当今最红的插画家之一。

2008年,在纽约已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尼曼,

开始厌倦纽约快节奏的生活与巨大的工作压力,

当时正值事业高峰期的他毅然辞职,

带着妻子和家人,搬去了柏林生活。

他希望把自己清零,一切从头开始。


从2014年开始,

每个周末他都会在Instagram上发表一张漫画,

很快这些轻松烧脑的“脑洞怪物”,

就引来百万粉丝追捧。

最近他将作品汇成了一本《周末速写》,

一条也和尼曼聊了聊这本新书。



编辑   徐聪


尼曼25岁的时候来到纽约生活,

在纽约的工作“太有效率”,

这让尼曼觉得自己的创意仿佛被耗尽了。

谷歌让员工,

每周用1/5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启发了尼曼,

为什么不在每周留一天时间,

用来开脑洞呢?

他给自己设了两条规矩:

1. 没有客户

2. 没截止日期


他的工作方式是,摊开画纸,

随手拿来一件物品,

不停变换角度,盯着它看,

想些和它毫无关联的东西,

越奇怪越好。

直到脑中出现一闪而过的火花,

抓住它,

再在纸上画上几笔,

就成了一个作品。


“大多数时间都是对着白纸静静等待。”

尼曼说,

“你只要开始做,

无论神奇的事情是否发生,

重要的是你制造了机会。

之后,你只需要坐在桌子前,

等待好结果出现。” 


“我喜欢这幅画”,

“它太有趣了”。

很快他的Instagram上有了近100万追随者,

平均每个作品能收到5-10万的赞。

网络媒体与纸媒不同,

即时的留言能让尼曼收到准确的反馈。


在尼曼的眼中,

信手拈来的物品都有性格,

袜子、扑克、刷子都有了生命。

袜子变成恐龙的头和脖子,

牛油果变成了举起的棒球手套,

刷子变成了舞者飘逸的裙子。



1997年25岁的尼曼,

从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学院毕业后,

只身来到纽约。

之后的十几年里,

他为《纽约客》设计了近30个封面。

还在《纽约时报》有固定专栏。

纽约客常在截止日前,找他来救火,

因为尼曼只要很短的时间,

就能做出些像样的作品来。



很快纽约成了尼曼的“舒适圈”,

他在这里有令人羡慕的工作,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甚至在纽约他遇上自己心爱的女人,结婚生子,

在外人看来,尼曼在纽约的生活一帆风顺,

但实际上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忙碌的生活

令他根本喘不过气。


为了再一次突破自己,

2008年,尼曼决定带着妻子和家人,

搬去柏林定居,

在这里他开始了全新的创作。



Q:一条    A:尼曼

Q:《周末速写》的特别之处在哪?

A: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走向是未知的。

给《纽约客》画封面的时候,作品会往我心里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

但做《周末速写》的时候,一般都是我拿着一个物品,寻找它能打动我的点,这个创作过程非常自由,用自由的态度,把它做到专业。

这往往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


Q:你曾说,收到过最糟糕的建议就是放松,为什么?

A:当我绷紧神经创作时,我不喜欢有人和我说“放松”。

我想尽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不能被分心。

一旦你心中宽慰自己“放松,其实没那么重要”,往往你会得到一个坏结果。



Q:日常工作和周末自由创作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A:我的工作状态分为两种:

1. 周末创作时,我不会设定明确的目标,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状态。

2. 日常工作时,我作为编辑,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挖掘他们的兴趣点。

有时候你花了大量的心血去完成一部你觉得好的作品,但最后发现读者根本看不懂,不明白你要传递的信息,这时候你就要放弃它,从头开始,这种情况时常发生。


Q:你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创作占了多大的比重? 

A: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陪伴家人,运动,创作音乐,这些事很重要。

无论是做插画师还是艺术家,都需要去体验生活。生活是你的作品与观众之间的纽带。

你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


Q:为什么离开纽约?

A:纽约是一个最适合工作的地方。 

我很爱纽约,爱那的工作,和在那遇到的人。做编辑时,高强度的杂志和报社的工作,让我觉得很棒,根据新闻内容作出相应设计,是很好的训练。

但我发现,它也有限制。高效工作,让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我的创意仿佛被耗尽,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

我想讲我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和我的妻子决定离开纽约,搬去柏林生活。在柏林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我可以去探索新的道路,激发更多灵感。


Q:在Instagram上收获了近百万粉丝,你如何与粉丝互动? 

A:在Instagram上,对于粉丝的留言,我会有一定的期待。

好的评论会让我很满足,我怕会满足于这些评论,影响我的实验。

于是我开始了新的实验,我决定“采取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物品上设计”,让观众感到很惊喜。

更让我惊讶的是,很多社交媒体上的读者比艺术家认为的要“聪明”得多,他们会发现作品中的细节,这感觉很微妙。

缺点是,社交媒体会扰乱你的思路,当你收获第一个赞后,你就会期待收到更多的赞许和夸奖。


Q:社交媒体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A: 对我来说,相比10个赞,我更在乎1个带批评的评论。学会接受批评比创造艺术更重要。


Q:想对中国读者说什么?

A:我想来中国学更多的文化和知识,了解这个神奇的大国。

比如说:历史、汉字、饮食、绘画,尤其是艺术。

我很期待日后可以到中国旅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周末速写》中文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将于8月在一条生活馆上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及Netflix纪录片《Abstract》







近期热门文章


阅读8899
举报0
关注一条微信号:yitiao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一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一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一条

微信号:yitiao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