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0部仅1部上卫视黄金档:“凉凉”的古装剧如何逆风翻盘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7-15

文丨胡洋  来源丨一点剧读(ID:yidianjd)

原标题丨古装剧“备案”:上半年21部作品7部及格,“真·假”历史剧迎风口,能否逆风翻盘?


古装剧“凉凉”,已成电视剧市场公开的秘密。


在前后经历《如懿传》《巴清传》的多次“戏弄”之下,观众对这两部古装大剧基本已抱着“看热闹”心态;《扶摇》虽网播量热度不减,但难破1的收视率却令观众操碎了心;《芸汐传》《萌妃驾到》等小体量古装剧,在“热度不够、高甜来凑”的招数下,也远不及去年的《双世宠妃》。

 

流量不够,口碑又如何?根据一点剧读整理,截止6月30日,上半年共播出古装剧数量为20部,其中仅7部作品评分在及格线上,其余作品均在6分之下,更有甚者,豆瓣评分2.3分,有望创2018国剧最低。



口碑、流量都不济,加之,步步紧逼的“新政”颁布,古装剧市场前景并不明朗。但根据最新的备案数据披露:今年前五个月古装剧备案数量达到81部,超去年同时期12部,前年3部。而仅五月份,古装题材便高达20部,占公示总数18%。

 

“凉凉”与“火热”并行,古装剧市场该何去何从?而从最新的备案项目来看,古装剧又透露出哪些行业小秘密?“新限古令”下,古装剧能否逆风翻盘?值得探究。


20部作品仅1部上星黄金档

“台转网”、“面世难”成古装剧众生相


“爆款”缺失、古装剧惨遭大小年、当红小花撑不起大女主.......2018古装剧“唱衰”已有段时日。随着限古令、古装剧份额受限等各种政策加身,古装剧面临数年来“最艰难”局面。

 

回顾整个古装剧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古装剧作为国剧的重大分支,一直备受观众喜爱。艺恩数据显示,在2016-2017剧集播出TOP15榜单中,古装剧强势占据7席,前五名中霸占4席,以46%的数量撼动60%的流量,其中《楚乔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跻身400亿俱乐部,一骑绝尘。



自先后经历“流量大户”、“爆款加身”的优厚待遇后,古装剧从今年初就频频遇冷。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除去《如懿传》《巴清传》两部古装大剧“面世难”之外,近1/3积压剧难以排播已成古装剧家常便饭。

 

在这当中,唐人影视的《柜中美人》《三国机密》原计划为“上星”古装剧,但在“一票难求”的黄金档面前,最终沦为视频网站播出。尽管根据唐人影视2017年报显示,《三国机密》在尚未播出之前就已拿下腾讯X万版权,但错失电视台的收视根基也造成一定内在消耗。



与《三国机密》较为类似的还有上半年播出的《烈火如歌》,该剧是嘉行传媒为旗下艺人迪丽热巴量身定制的“大女主剧”,传闻该剧制作成本过亿,原本是打算在湖南卫视周播剧场播出,但或许是迫于政策压力最终未能上星。

 

翻开上半年播出的古装剧,不难发现“面世难”已成古装剧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播出的20部古装剧中,除去1.5轮播出的《琅琊榜2》在卫视黄金档播出之外,其余古装剧情况稍好者或转为周播剧场、或转网播出;情况复杂者,则直接面临“面世难”境况,《巴清传》《如懿传》便是最好的案例。


“宫斗”、“玄幻”热消散

“真·假”历史剧轮番上阵


数量、热度上的消散直接反映出的问题,便是古装剧类型上的问题。

 

实际上,自2011年,《甄嬛传》带起的“宫斗”热之后,满屏的清朝服装、花盆底、旗袍装已在“跟风”盛行下,热退消散;介于此,古装剧便开始探索全新出路,《花千骨》《三生三世》开启的玄幻、仙侠热虽红火一时,却最终如烟花般转瞬即逝;到了今年,“大女主”屡屡受挫,古装巨制频频萎靡不振。市场遇冷下,古装剧急需寻求突破。

 

在最新的一组电视剧备案中,一点剧读发现,接下来的古装剧市场略有所变,以往观众常见的宫廷、神话题材,在备案资料中仅占剧7部,其余题材类型均与“历史题材”沾边。


其中,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骞、魏征、常万达、明肃皇后刘娥等历史名人将悉数与观众见面,而历史朝代也从早期的清、明、唐衍生至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影视剧中“不常见”朝代。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两年,将会有一大波“历史人物剧”与观众见面。而市场上喜闻乐见的“大女主”风向,也将调转为“大男主”。毕竟在“男色”经济消费的影响力下,女性独立意识、社会地位以及消费能力都与日俱增。

 

不过,一点剧读初步推断,这些打着“历史剧”旗号的古装剧,未必见得是“真”历史剧。比如,备案中最受瞩目的《大宋宫词》,该剧将由李少红亲自指导,作为曾经亲自执导过“女性三部曲”的知名女导演,李少红在经历新版《红楼梦》之后也备受观众质疑。


新作《大宋宫词》,将以北宋为故事背景,讲述章献皇后刘娥,从一个不起眼的蜀地孤女,到至高无上的王朝守护者的传奇故事。这类题材,拍的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部《大明宫词》,备受赞美;拍的不好,也较有可能沦为“伪大女主剧”,遭人唾骂。


“新限古令”颁布下

古装剧如何逆风翻盘?


古装剧如此“落魄”,与日渐趋严的政策受限不无关系。坊间调侃:广电总局一出手,电视圈抖三抖。这话套用在古装剧身上,有过之无不及。

 

前段时间,广电总局一纸令下,古装题材再次“躺枪”。新政策内,对古装剧做出详细规划,一点剧读总结大致如下:

 

1.    严禁历史虚无主义盛行,即古装历史剧在创作过程中,不可以颠覆历史,不可以篡改历史常识、古代文化,不可以违背已有定论的人、事、物,更不可以渲染腐朽历史观、价值观。


2.    对架空历史要完全“虚构”,虚构要彻底,要找不到历史根据,不要引发联想让观众对号入座;服化道元素不能有明显的朝代风格。


3.    要符合民族宗教的法律法规,尊重宗教文化,反面教材如《不负如来不负卿》。


4.    关于古装剧题材界定方面,玄幻奇幻魔幻建议以后都归到科幻类,以规避审查,通过科学角度来解释,封建迷信切记不可在作品中出现,影视作品中不要宣传唯心主义。鬼怪神力可以以搞笑搞怪的形式出现,但不应该成为主流;且恶搞不可以延伸到宗教,如妖道就不可以。


5.    古典名著、传说可以改编,例如《西游记》可以改编但不能有颠覆性的改动,如师徒组 CP;《聊斋》可以改编,但鬼要塑造成美好的鬼,《倩女幽魂》的女鬼也可以变成其他妖,如猫妖,但也要不违背善良美好的设定。

 

诸多“限制”加身下,古装题材究竟何去何从? 而对于一部优质古装剧而言,片方又该如何把控项目?为此,一点剧读私下走访了多位行业人士,为读者分享多个案例,以求为众人答疑解惑。



曾打造《法医秦明》爆款网剧的背后推手——博集影视CEO郭琳媛女士表示,由于古装剧市场历来备受年轻人喜爱,因此在题材类型上可进一步拓宽。此外,古装剧由于服化道、置景、年代还原较有难度,因此在制作上应当邀请专业团队,做到以小见大。


她举例,目前自家正在筹备首部古装题材,主打蒸汽朋克以及古代机械发明,题材类型上较为新颖,而由于古装悬疑类型近年来市场上较为少见,未来前景究竟几何?目前尚不好说。

 

知名影评人李星文表示,当下古装剧市场如此“凉凉”,政策占据主导因素,与市场并无太大关系。

 

老牌传统影视公司华策执行制片人林女士表示“新政策”看似复杂,但本质还是与之前相同,目的在于弘扬正能量,只要做到“三观比五观还正”,并无太大问题。至于目前业内唱衰的古装剧“凉凉”,林女士并不这样认为,在大批受众面前,古装剧依旧占有可观分量。而业内人士要做的是如何提高古装剧质量,而非想着如何“规避风险”。

 

一位在影视剧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司机”则给出一个具体案例,他表示自家公司曾在制作某部古装剧期间,曾发生过因前期预算超支而导致后半部分工作无法展开的情况。


他表示,影视行业这种“超支”情况十分常见,尤其是古装剧领域。去年播出的某部SIP“大女主”古装剧后半部分被曾观众吐槽“注水”、结局仓促,也是因为“预算超支”的相关原因存在。因此,他认为古装剧乃至整个电视剧行业,都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预期,共同抑制天价片酬等行业恶习,为影视创作人打造一份干净、良好的创作氛围。

 

政策施压、类型同质化、投资成本不可控........古装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裂变”,但任何题材发展至一定阶段,势必都需要经历着“磨炼期”。黎明前的黑暗,至暗时刻过去,市场终能迎来曙光。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8953
卫视 古装剧 如何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