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朗读者》白岩松: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路就越坚定

作者:Hello海归网 来源:Hello海归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8-08



Hello海归网海外

留学党,都在关注。


回复关键字: 找对象、找工作、招聘、创业融资、全球好物 可查看更多内容

来源:CCTV朗读者


一年前,49岁的白岩松见证了故乡老屋的拆迁。在已经被夷为平地的废墟前,白岩松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


红砖、灰瓦、白墙,不大的平房见证了白岩松一家几代人的风风雨雨和喜怒哀乐。爷爷、父亲和姥姥在这里离开人世,姑姑从这里出嫁成婚,白岩松和哥哥在这里考上大学。这栋老屋,是17岁前的白岩松望向世界的窗口。他在这里呱呱坠地、在这里生活成长,也是从这里,踏出了迈向远方的脚步。


1985年,17岁的白岩松收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时年轻的白岩松,与所有同龄人一样,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巴不得快些离开生活了太久的老地方,离开长辈的羽翼,闯荡自己的江湖。收好行囊,坐上火车,白岩松就这样欢蹦乱跳、迫不及待地离开他生活了17年的故乡。



在那个时候,年少的他并不懂得“故乡”的含义,他的眼中只有前方,只有北京,脑海中充满对未知的好奇与欣喜。对旧日的一切,甚至没有挥手作别的耐心,只想一路奔跑、一往无前。随着年岁渐长,离家渐久,当初的懵懂少年成为离家远行的游子,就在某个瞬间,白岩松突然明白,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在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中,在故乡与他乡的交替中,“乡愁”不再仅仅是抽象渺远的符号,亦不再停留于文人骚客的吟诵中,而是在生活的打磨里变得真实可感。“故乡”的意义混合着往昔的味道、记忆和情绪扑面而来,我们拥有了审视的角度,以为人生的铠甲愈发坚硬,却仍会在对旧时光日渐增长的贪恋里与它撞个满怀。


初到北京的白岩松并不曾想过他乡与故乡的差别,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新世界的一切。



但开学不久,有一个女同学问他来自哪里,白岩松回答说,内蒙古。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个女同学下意识地问他:“那你怎么来的?”白岩松心想要幽默一下,虽然是坐火车来的,他却故意说自己是骑马来的。没想到女同学信以为真,忽闪着大眼睛,一本正经地问:“那你得骑了几天啊?”那一刻,白岩松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心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乡,对别人而言,是何等遥远陌生。


如果说外出求学只是暂时离开,那么当白岩松大学毕业,决定留在北京工作,则是与故乡真正的告别。


1993年,25岁的白岩松回老家补办婚礼。仪式结束,白岩松又要坐上火车离开。当火车即将开走的时候,白岩松的妈妈才急匆匆赶到。那一刻,看着火车渐渐走远,母亲的身影逐渐变小、远去,白岩松突然意识到,这一次,自己是真的要离开家了。从前,每一次寒暑假后离家回京,白岩松都不曾觉得伤感难过。他后来觉得,因为那时还不曾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他始终是个孩子,妈妈就在这里、家就在这里,无论何时何地,风尘仆仆抑或衣锦还乡,他都可以不管不顾,随时推门而入。



而那一次,他却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虽然亲人依旧是亲人,但自己却已到了离巢的时候。他要开始用自己的羽翼,承担起另一个家的责任。那仿佛是一次充满仪式感的告别。在白岩松心里,原来一直拴在母亲手中的摇把上的风筝线,突然在那一刻断了。车轮辘辘向前,白岩松在车厢里嚎啕大哭。


在与故乡的告别里,白岩松有很大一部分记忆是与母亲的告别。也是在那一天,白岩松路过厨房的时候,无意间看到母亲一边做菜,一边默默流泪。但当母亲看到白岩松,却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仍是平时的神态,慈祥的笑容。


于是白岩松也并不戳破,同样假装自己什么都没有看到,但却在脑海中想到了“别离”二字。“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很多年后,白岩松被这句话深深触动,多年以前在火车上泪如雨下的场景再一次出现在他眼前。



离别家乡岁月多,20多岁的白岩松在离开故乡的三四年里都不曾涌起过浓烈的乡愁。为工作不停奔忙的他将家乡放在了脑海中一个遥远的角落,以至于连他自己都以为故乡真的就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当时在《东方之子》栏目的白岩松去采访斯琴高娃,一群来自内蒙古的朋友聚在了一起。突然间,腾格尔很自然地掀开钢琴盖,演奏起《蒙古人》。听到琴声,中央民族大学的中国著名舞蹈家奥登格日勒便开始跟着舞蹈,斯琴高娃也随着旋律哼唱起悠扬的曲调。


几位艺术家载歌载舞,看到眼前的景象,听到熟悉的音调,白岩松感到自己就像被雷打了一样。他突然觉得,曾经以为遥远了的、已经淡漠了的故乡,在那一瞬间,重新被激活。原来风筝线从不曾被剪断,它一直都在。



那一次,白岩松的泪水再次落下。看到他的哭泣,旁边的人好像特别理解,大家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拥抱。过了一会儿,白岩松看到其他人也哭了起来,泪水衔接在了一起,但那不是伤心与难过,而是痛快淋漓、舒服自然的哭泣。


现如今,人常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而白岩松却说,人首先不能忘记的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在那个伴着故乡悠扬的曲调肆意哭泣的午后,白岩松忽然感到,自己与故乡再一次连结在了一起。无论向前走出多么遥远的距离,回头望去,都依旧能看到熟悉的人、记忆和土地,内心也因此踏实而丰盈。从那一天开始,白岩松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惶惶不可终日、在繁杂的生活琐事中挣扎的人,他有了坐标和定位。白岩松说:“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路恐怕就会越坚定,这可能就是故乡的意义。”


很多时候,正是离开,才让我们意识到家乡的珍贵;是遥远的距离,才更能放大熟悉的味道。很多年前,白岩松的一个同事从国外出差归来,一到机场,他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拿上行李,直奔他平常总去吃的那家牛肉面馆,要了两碗面,吃了一碗半,然后才抹抹嘴,心满意足地拎着箱子回了家。“原来爱国首先是爱家门口的那碗牛肉面。”



有时候,乡愁就是那些曾经喂养你的食物。那些最普通的食物,经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成为乡愁的一部分。就像一个诗人所说,如一根老了的舌头,搜索回山的路径。它似乎比身体更需要故乡的滋养,如果不能找到曾经的食单,也许就会如枯叶般陨落。


现如今,白岩松回故乡的频率慢慢增加,在他眼中,草原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乡,也是许许多多人的原乡。


去年,白岩松的许多朋友和他一起回呼伦贝尔,一天晚上,他们住进了大兴安岭的森林里。木屋、绿树、鸟鸣,晚上10点多,大家走出屋子,仰望满天的繁星。夜空被星星铺满,密密麻麻地悬挂在头顶,仿佛触手可及。亮的近,暗的远,层层叠叠,明亮、神秘而美丽。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是仰着头,静静地感受、欣赏、拥抱这难得的星空。人与自然天生的亲近感,让白岩松感到无论是草原、森林还是星空,的确都是原乡。



白岩松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放眼望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绿油油的青草和碧蓝的天空,在那里一抬头,你才会明白乡愁的“愁”为何在。看着太阳慢慢落山,从金黄变橙、变红,释放出最后的光彩,为天空铺上晚霞,然后渐渐变成蓝紫色,再一点点被夜空吞没。


这时候,放牧回家的男主人往往会拉起马头琴,女主人在蒙古包外点牛粪,准备烧火做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人最本质的乡愁,就是这样在那一瞬间突然出现。悠扬婉转的蒙古音乐,在骨子里就带有忧伤的情愫。站在茫茫草原之上,望着湛蓝的苍穹与落日,便会感到人的渺小。



在白岩松眼中,现在自己依然是个过客。每次回到草原的时间虽然只有几天,但是再回到北京,却像充满了电一样,再次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异乡的路总是风雨兼程,崎岖不平,而故乡是加油站,是充电器,是可以将心头刚强化作柔情似水的地方,是能够张开双臂尽情放松享受的地方



在故乡17年,在北京33年,白岩松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工作、成家,但他却从来没有把“故乡”和“家乡”这样的词跟北京联结在一起。当被问及是哪里人,他依旧会脱口而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这些地方。故乡的概念总是难以在寥寥数语间言明,它是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自己,又像文身,一辈子附着在身上。


白岩松心中的故乡永远是呼伦贝尔,而他的儿子则早已经把北京当成了绝对的故乡。但忽然有一天,儿子告诉他,自己要攻读蒙古史专业,白岩松才发现,故乡是有传承的。在儿子的选择里,白岩松看到了那份相同的认定、坚持与回头探寻的殷切目光。穿越时空、代际、距离,故乡的山水草木,早已融进了他们每一代人的血脉中。


在舞台上,白岩松朗读了自己写的不谱曲的歌词,长大回家。谨以此篇献给所有人的故乡,和已经成为你故乡的,同学们和伙伴们。

“长大,回家。唱往日时光的我们,就在最好的年华。”

 

□ □ 

长按识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阅读8663
举报0
关注Hello海归网微信号:hellohaiguico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Hello海归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Hello海归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Hello海归网

微信号:hellohaiguico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