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邀请你,一起度过《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纪念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8-12

活动信息


主题:升级吧!知识——中读知识大会暨《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庆典

时间:8月17日(周五)19:30—21:30

地点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主持人:

胡一虎(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

演讲嘉宾: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

徐凯文: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郑培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

李鸿谷:《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特别嘉宾:

彩虹合唱团

报名方式详见文末



《三联生活周刊》即将迎来第1000期杂志纪念专刊,这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点。



至此,我们陪伴读者走过了24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秉承着做时代观察者、记录者的使命,积极回应时代重大议题,用扎实的采访与深入的报道,探索事情的真相,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专题;同时,我们也选取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反映新思潮、新趋势、新人物,在众多的新事物中去寻找生活的本质,探讨什么才是我们值得拥有的生活。

如今,杂志即将出刊1000期,对这本老牌杂志而言,既是对过往24年的纪念,也是一个新的起点。1000本杂志,浩浩2亿多字,几十万张图片,背后承载的是一份对时代的记录和回应。

回顾历史,这份杂志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最初是一张四开的小型刊物,印数只有2000份。1926年,邹韬奋先生在上海接手编辑后,迅速发展壮大。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其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5.5万份,一度创下了当时刊物发行量的最高纪录。但由于战乱流离,《生活》周刊并没有存活下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三联书店总经理沈昌文、董秀玉的主导下,一群有理想的出版人、新闻人再度走到一起,计划重新恢复出版这本杂志。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95年初,《三联生活周刊》正式复刊。但复刊之路并不顺利,前期出版了4期,杂志又被迫休刊。直到朱伟先生出任主编后,1995年的12月,本刊再度面世,这才开始了稳定运营。


经过了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三联生活周刊》逐渐成长为中国读者心目中一本优质的杂志。

我们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创造出新的知识,使记录本身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们所追求的、致力于提供给大家的,并非碎片化的信息,而是知识。

周刊记者工作照(蔡小川 摄)

周刊记者工作照(黄宇 摄)

周刊记者工作照(蔡小川 摄)

知识一直是我们最核心的内容。在今天,知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它是对正确的描述,是事实、逻辑、定义和方法,也是我们讨论一切问题的基础。我们需要认识在自己小小天地之外还有广阔浩瀚的空间。那是转型时代的沙特王国,是北极正在融化的一块浮冰,是宋朝传承至今的一幅画,是来自遥远天外的引力波。要想领略浩瀚之美,也只有通过知识。我们需要站起来,伸长脖子四出瞭望,汲取那些看起来和你没什么关系的知识。知识是我们通向高水准生活的必经之路。


过去,我们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呈现,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人们的阅读习惯、知识获取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当下,我们也需要积极适应时代转变,思考如何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大家。

“知识生产,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接的端口,也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机会。”在《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看来,原创、系统、潮流是《三联生活周刊》文章的特征;事件、潮流、趋势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信息流选择;知识生产则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机会和未来。“我们面对的是需要升级的知识,阅读本身也需要升级。音频、视频、知识付费产品,背后都包含着一个核心动力,那就是知识升级。”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知识升级的路径是什么?怎么完成新旧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推出了一款深度阅读与知识付费平台中读APP。中读承载了三联的人文特质,主打人文知识。“中读”的名称源于《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提出的“中阅读”概念:阅读传统书籍、杂志是“慢阅读”,手机上的碎片化阅读是“快阅读”,“中阅读”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阅读状态。2017年,中读APP面世,正值音频风口,《三联生活周刊》选择音频为核心产品,正式进入知识付费领域。




上个月,我们推出了第一档精品音频专栏“宋朝美学十讲”,邀请到邓小南、余辉、杨立华、董卿、康震、郑培凯、廖宝秀、王连起、朱青生、扬之水、叶放等一批知名文化大家,解读宋式生活美学;本月刚刚上线的音频专栏《中国群星闪耀时》“成为大师”第一季,我们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钱钟书、萧红、张爱玲等十位文化人物,带大家一起回望历史,重现这些大师的故事、学识和思想。这些都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反馈,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在过往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三联生活周刊》所形成的读者群,与杂志达成了一种好奇求知、关注社会、创造生活、促进进步的良性循环。始自杂志的阅读,在此达成一种公共生活的共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二十年来认可“三联”气质的用户、粉丝,和这些内容创作者们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让它们以最完美的方式得以呈现,并为方寸屏幕前的读者重新找回深度阅读和学习的乐趣。

在1000期这个有纪念性意义的节点,我们希望跟我们的读者一起来相聚、纪念。我们深知,《三联生活周刊》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

8月17日晚,我们将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办中读知识大会暨《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庆典。希望能够与您一道,分享对“知识”的思考与展望。

 点击上图,报名参加

中读知识大会暨《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庆典。


知识是什么?

知识带给了我们什么?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知识的生产、传播还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你的知识如何升级迭代?


主题:升级吧!知识——中读知识大会暨《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庆典

时间:8月17日(周五)19:30—21:30

地点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主持人:

胡一虎(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

演讲嘉宾: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

徐凯文: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郑培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

李鸿谷:《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特别嘉宾:

彩虹合唱团



升级吧!知识

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19:30 - 21:30

 

胡一虎

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


吕 思 清

小提琴演奏家。第一位夺得小提琴艺术最高奖之一——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当今乐坛杰出的中国小提琴家。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位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

=演 讲 主 题=

古典音乐的知识门槛


徐 凯 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副主任、总督导。提出了心理危机的树理论、空心病理论和社会临床心理学理论。


= 演 讲 主 题 =

碎片时代的心理健康


郑 培 凯

现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1998年受邀到香港大学城市大学中国创建文化中心,一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与传播。

= 演 讲 主 题 =

农耕时代的知识与智慧


李 鸿 谷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 演 讲 主 题 =

升级吧!知识


彩 虹 合 唱 团

上海彩虹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最初由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后逐渐吸收社会各界的合唱爱好者,发展为一个充满活力、快速成长、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音乐团体。

彩蛋:每一个到场的观众,我们还将赠送一本《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纪念特刊。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中读知识大会暨《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庆典。

阅读8804
纪念日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