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BBC:佛教为何如此兴盛?

作者:加措活佛 来源:加措活佛 公众号
分享到:

08-10

推荐


佛教给人们带来了有益和有意义的东西,人们因为佛教的内涵而喜欢它。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佛教是怎样在西方兴盛起来的吧。---加措活佛



作者:安德鲁•斯基尔顿博士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高级研究员

 

By Dr Andrew Skilton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佛教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已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近代它也受到了诸多名流的认可和追捧,如奥兰多•布鲁姆、理查•基尔、退役橄榄球星琼尼•威尔金森等等,不一而足。

 

确实,从英国国会大厦的正念课程到校园里的静修班,通过将禅修技巧融入日常生活,佛教如今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种有着微笑的佛陀、橘色的僧袍和金色庙宇的信仰,已在日益世俗化的西方文化中盛行,然而它的真谛又是什么呢?

 

佛教在英国并非新鲜事物,而是有着一段悠久、灿烂的历史。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过殖民官员、传教士以及前往东方修学佛法的先驱者们的传播,佛教与英国有了第一次意义深远的接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佛教在英国值遇最完美的文化发展氛围。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许多佛教团体蓬勃发展,使得现今佛教在英国也有了多种多样的传承,并兼有亚洲和本土风格。那么佛教又是如何在英国扎根的呢?

 

佛教之花盛开

 

二战后的英国动荡、疲惫,几近破产。帝权崩塌,经济萧条。回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可见一个相当严酷和墨守成规的十年。

 

相比之下,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社会开始寻求创新与突破。反主流文化运动急剧增加了人们对亚洲宗教和文化的认知。广泛的音乐和艺术实验;作为一种强势经济力量的“青年文化”的出现;日益普及的能改变情绪的娱乐性毒品;西方殖民计划的瓦解;围绕美国民权运动和越南战争的激烈论战——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对既有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1968年披头士在印度与瑜伽修行者Maharishi Mahesh 在一起

 

米克•贾格尔和“甲壳虫”乐队对超觉禅定(印度教)的短暂参与,起到了一种名星代言的效果,激发了人们对所有形式的亚洲灵性文化的兴趣。通过改变对权威、政治及西方国教挫折感的态度,这种兴趣又得到了增强。

 

理想乐观主义、充分就业、福利国家培养起来的社会信任,加之对冷战思维模式的拒绝,使得大批青年开始去寻找不一样的东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见证了激进主义在政治、艺术和精神上的繁荣。一些英国人开始将佛教作为新觉醒的、大胆探索的手段加以关注。

 

令人兴奋之事

 

廉价的国际旅行和移民西方的亚洲佛教导师,使人们得以尝试禅修和念诵等佛教修行方法。这些方法与很多人自幼接触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在怀疑论者眼中或许是消极、沉闷的。

 

佛教造像是如此陌生而迷人,亚洲佛教导师将遥远文化的神秘和引人入胜,与直接经验的影响力和希望结合在了一起。对那些寻求新意,希望从沉闷的遵奉中解脱的人而言,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人们带着对新意的希求趋入佛教。他们往往面临了重大的精神或生活问题,同时,有些人也受够了他们眼中的传统宗教。

 

这一方面因为人们想要寻求新领域,一方面因为父权制、原教旨主义、教派意识和纵容暴力也是那些宗教中令人不满的理由。由于对佛教在亚洲的历史一无所知,西方人将佛教视若理想之光。

 

神之不存

 

同样,由于没有卷入政治,也没有僧侣统治,佛教在这一平等时代中更加具有吸引力。随着既有宗教在生活方法和生活目的上的权威指导力在减弱,很多人都转向以更个人化的方式从科学和艺术中寻求理解和成就感。

不过那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人们于是想要找到一种与其非宗教性信仰相兼容的精神生活,一些人再一次发现佛教是很好的选择。 

 

尤其如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西方常见宗教,都将人类置于一个有限的时空中——从“天启”到“末日”,一切的一切都由一个“神”来掌控;而佛教认为人类身处一个无限的、中立循环的宇宙。一些人发现这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更为相应。

 

其他人也对“神”有明显的疑问。佛教认为没有万能神的存在,并提供了一个不仰赖任何神祗的人类及精神生活的图景。佛教提出了一条自我改造之路,人们也喜欢这种观点——即人是可以自我掌控,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且生活也是可以随之改变的。

 

转而,这又与从西方心理分析和精神病学中发展而出的更广泛的治疗和自助文化产生了共鸣。如我们所知,从工作到家庭生活,从运动到灵性,心理状态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十分重要。佛教中有许多关于心灵的教言,看似与当代的“心智科学”并驾齐驱。

 

从另一个角度看,佛教提供了发展智慧与慈悲的可行途径,让人们从负罪和感恩中解脱出来。当然,解释佛教为何如此流行,我认为有一个最简单的理由,那就是佛教给人们带来了有益和有意义的东西,人们因为佛教的内涵而喜欢它。

 

文章来源:http://www.bbc.co.uk/religion/0/27039902

 

智悲翻译中心

翻译:高梓盈

一校:小溪

二校:央金措、Baron Lee

终审:刘奕


有缘请加我个人微信

长按上图二维码即可添加

公益网店

长按识别

所有盈利用于藏地失学儿童的教育


网店地址:jiacuohf.taobao.com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到达我们的微店

阅读8679
佛教 
举报0
关注加措活佛微信号:jiacuo1980090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加措活佛”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加措活佛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加措活佛

微信号:jiacuo19800909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