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它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制作完成至少需427天,连国际时尚圈都被它惊艳!

作者:光明网 来源:光明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8-15

藏在深山里的“高定”


光明网、咪咕文化联合主办的“致•非遗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带你走进贵州,领略大山深处的美。



提起高级定制服装,

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来自巴黎、

米兰等时尚之都的一线大牌,

殊不知,

在中国也有“藏在深山里的高定”。



苗族服饰,

早在2014年就惊艳了国际时尚圈,

曾站上巴黎时装周的舞台,

苗寨一时之间吸引了大批慕名前来的设计师。

  


苗族广泛分布于黔、湘、滇、川、渝

等近十个省区,

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位居第四。

苗族服饰样式繁多

以银饰、苗绣、蜡染为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

苗族传统服饰多达200种款式。

作为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华丽的服饰,

2006年,苗族服饰列入了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男性多着对襟上装,

下着大裤脚长裤,

女便装一般为右衽上衣或圆领胸前交叉上装,

下装多为百褶裤或长裤。

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

会佩戴头饰或头帕。



苗族喜戴银器,有银冠、银珈、项圈

披肩、项链、耳环等十数种银饰,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不仅在性别、

年龄上有区分,

更有用于出席不同场合时的便装、盛装之分。

 


出嫁衣,

是苗族女子最为隆重的盛装。

女子出嫁时,

头部用蓝黑布片裹包,插银花,

上着开襟齐腰服,

胸、背以花布贴镶边,

袖口多为彩色横杠,

下着围片,

小腿裹花裹脚,穿水纹船头鞋。

根据习俗,

苗族女子出嫁需准备十二套

亲手缝制的衣裙和四双鞋子。

于是,便有了“姑娘忙绣”的说法。



姑娘们一般在十二岁左右

就能掌握制衣缝绣的技艺,

自那时起,

就开始会在闲暇时间自制自绣出嫁衣。

出嫁当日穿上,不仅喜庆吉祥,

更能展现自己的心灵手巧。

 


苗族服饰的制作,

共有织、绣、染、装四大步骤。

可细分为从绩麻、纺线到刺绣、

蜡染等的十多项工艺。

一套完整的苗族服饰制作下来,

至少需要427天的时间。

苗族学者古文凤女士

曾用“民族文化的织手”赞誉苗族妇女,

做工繁复精细的苗族服饰,

无不体现着苗族妇女的耐性和勤劳。

而最能评价一件苗族服饰精致与否的,

便是服饰上的绣样了。

 


苗族服饰的绣样多变,

即可绣制古老的传说以及图腾,

也能绣制大自然的山水万物。

历史和生命的融合体现在苗族的服饰之上,

浓缩描绘了苗族的生活,

也赋予了苗族服饰独特的文化气息。

 


在苗族文化中,

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又由于历史上经历过

多次的迁徙和避世隐居,

古代文献中鲜少有关于苗族的记载。

失去了文字这一重要的载体,

苗族文化的传承

除了口口相传的民歌传说以外,

便有赖于苗族服饰上的绣样。

苗人自古就有把本族历史、传说、生活用图形、

纹饰做记录的习俗。

也因此,苗族服饰

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服饰中最常见的蝴蝶绣样

便是来自于

苗族传说中的“蝴蝶妈妈”。

苗族人视蝴蝶为始祖,

认为蝴蝶孵化出了人、神、兽,

各家所绣的蝴蝶的样式

虽不尽相同,

但都代表着苗族人对图腾的崇拜,

以及向神灵祈求庇护的文化信仰。



除“蝴蝶妈妈”以外,

苗族还喜绣“姬宇鸟”、

龙等传统图腾。

苗族妇女绣工精美,

图腾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苗族古老文化,

连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

也曾称赞“苗女刺绣巧夺天工”。

 

 

吴通英,

贵州省台江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

她自幼学习苗族服饰的制作,

有着将近六十载绣艺生涯,

她只上了四年的学,

却是一位出色的苗族艺术大家,

会唱古歌,会做苗绣,会剪纸,

会蜡染,会织锦,会染布……

 


吴通英自5岁起随母亲学习刺绣,

一开始因为绣工不好,

母亲让她重复在碎布片上

练习绣制同一个图案。

一个简单的图案,

吴通英练习了四年,

直到9岁,

母亲才同意让她在绣片上绣制图案,

并开始学习纺棉花等制衣的工艺。

枯燥而漫长的练习过程中,

吴通英也曾想过放弃,

但是看到外婆和母亲

数十年如一日地绣制苗族服饰,

她便坚持了下去,

找寻到了其中乐趣并成长为

如今的苗族艺术大师 。

 


如今,吴通英绣制的苗族服装、

围腰等被国内外竞相收藏,

面对络绎不绝的上门客,

她仍然信守慢工出细活的原则。

就连破线这样的精细琐碎活,

吴通英也坚持亲力亲为。

一件完整的苗族服饰用时可长达数年,

即使是一件巴掌大的绣品也需时数月,

但逢遇上炎热的夏季,

因为担心手心出汗,

吴通英宁可停下手上的绣活,

也不希望影响丝线的颜色和作品的质量。

 


苗族的纹样绣艺讲究

“母女相传,邻亲传授”,

吴通英在小时候学习制衣纹绣的时候,

也常跟同乡的姐妹交流,

面对来学艺的徒弟,

乃至同行同乡的苗族服饰技艺人,

她都会倾囊相授,

从不藏私。

吴通英的作品,

从技艺到图案设计,

都无私地公开给所有人。

 


吴通英去年罹患心脏病,

在鬼门关上走过了一遭,

她坦言自己已经老了,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

能够看重自己本民族的绣技艺,

沉下心来做研究,

才能有所发展。

苗族服饰于吴通英而言,

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或是工艺品,

更是苗族文化代代传承的载体,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从事苗族服饰的制作,

才能延续绚丽多姿的苗族文化。

 


苗族服饰的配色大胆浓烈,

花色繁复稠密,

如同苗族人乐观热情,

淳朴勤劳的性格,

没有文字的苗族人,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在服饰上蕴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

一件件“无字史书”在时空的推移下,

书写着神秘悠远的苗族篇章,代代传承。


直播花絮(点击图片即可观看咪咕直播回放):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庄寄北 实习生 黄翰筠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

阅读9389
制作 国际 时尚 
举报0
关注光明网微信号:gmw_0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光明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光明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光明网

微信号:gmw_00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